張志杰 林幼文
【摘 要】本文以北海職業學院為例,圍繞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改革、師資隊伍建設、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和社會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對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群的建設展開研究,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關鍵詞】廣西北部灣經濟區 高職院校 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群 建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2C-0060-02
為適應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戰略需求,廣西高職院校以專業對接產業、調整結構為主線,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提升專業服務產業能力為根本任務,著力打造深度融合產業鏈的專業群,更好地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服務,進行專業調整建設,力圖實現主體專業的聚焦,充分發揮自身學校主體專業的優勢,構建特色專業群。
北海作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重要組成城市,其電子信息產業近年來發展迅猛,成為廣西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中電集團、冠捷科技、惠科電子、三諾等一批知名企業先后到北海投資興業,迅速形成產能產力和集聚效應,電子信息產業鏈不斷延伸和完善。電子信息產業已經成為北海首個千億元產業,產業規模在廣西名列前茅。本文以北海職業學院為例,圍繞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改革、師資隊伍建設、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和社會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對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群的建設展開研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
一、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改革
依照廣西北部灣電子信息產業相關企業的產品研發及設計、工程技術測試與制作工藝、品質檢測、生產管理、售后服務等職業崗位任職要求,北海職業學院以廣西三諾集團、中電(北海)等企業產品研發及設計、技術改造項目為紐帶,深化企業技改和生產項目為載體的“職業能力漸進式”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學院重新制訂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及專業群的人才培養方案,以職業認知+專業及專業基礎學習、職業認同+專業技能訓練、職業形成+專業拓展實踐等環節展開實訓實習,漸進式提升學生創新和創業實踐能力。
北海職業學院對廣西北部灣電子信息產業相關企業進行調研,深化“職業能力漸進式”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為龍頭,帶動物聯網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電子商務、計算機應用技術等專業群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形成新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以職業活動和工作過程為導向,校企共同開發9門工學結合優質核心課程,其中,應用電子技術3門、電子信息工程技術1門、物聯網應用技術1門、電子商務1門、計算機應用技術2門、數字媒體技術1門。
二、師資隊伍與教學團隊建設
為服務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有必要培養一批高職教育理念先進、在北部灣地區電子信息行業具有影響力、能解決電子企業技術難題的技術能手和專業教學骨干。
北海職業學院通過現代職業教育理論、校企合作建設專業方面的培訓及實踐,培養3名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及專業群帶頭人;通過派送教師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項目、專業培訓項目、企業頂崗實踐、工學結合優質核心課程建設等方式,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特別是實踐教學和課程設計開發能力,培養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及專業群骨干教師14名;與三諾、甲骨文、中電等電子信息領域的骨干企業廣泛開展校企合作,從中選聘15名技術能手長期擔任兼職教師,參與到課程建設、實踐教學環節、工學結合的教材開發等工作中,對兼職教師進行統一管理和培訓,編入相應的教學團隊。
北海職業學院著力把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及專業群教學團隊打造成一支以專業帶頭人為引領、骨干教師為核心,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精良、專兼結合的高水平專業群教學團隊。教學團隊綜合素質高、教育教學能力強、結構合理,能掌握電子行業企業最新技術動態,擁有較強行業影響力的領軍人物。
三、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運行機制建設
北海職業學院在原有北海工業園區校區基礎上,加深與中電(北海)、廣西三諾集團等企業合作,搭建“三諾教師工作站、企業電子工程師工作站”,以校企合作為載體,創新工學結合的長效運行機制,實現校企在辦學、育人、就業等方面合作,促進工學結合運行機制建設。
(一)與廣西三諾集團合作共建教師工作站。與廣西三諾集團合作共建教師工作站,制訂專業教師到工作站輪崗制度,制訂考核評價辦法,將教師工作站考核評價納入學院教師年度考核評價,明確教師入站工作任務。每年選派2-4名教師到教師工作站工作兩個月以上,參與企業項目建設,合作開展橫向課題研究并完成電子技術、物聯網技術等方面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開發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共同培訓員工,共同為社會提供技術服務。
(二)依托電子創新工作室,校企共建企業工程師工作站。依托電子創新工作室,校企共建企業工程師工作站,接納廣西三諾集團、中電(北海)、甲骨文等企業的技術人員,進入工程師工作站工作,參與專業教學、課程建設、學生技能培訓、師資培養、實訓基地建設、科技開發等任務。同時,與校內教師共同指導學生承擔電子創新項目,指導畢業設計;參與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及專業群建設工作,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課程開發、教學團隊建設、技能大賽;共同開展橫向課題研究、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等,每名入站的企業技術人員,每年擔任不少于100課時的專業課教學。
四、實訓基地建設
與廣西三諾集團等國際國內知名企業合作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電子產業園實訓中心、物聯網技術實訓中心及計算機應用技術實訓中心共3個;在此基礎上,開發實訓項目及配套實訓資源,滿足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及專業群學生實訓及社會培訓需要,打造集實踐教學、職業技能鑒定、社會培訓、技能大賽和技術服務于一體的自治區級示范性實訓基地。
(一)電子產業園實訓中心。與廣西三諾集團、中電(北海)等國際國內知名企業合作,在北海工業園區建設電子產業園實訓中心。實訓中心包含崗前培訓實訓室(基本技能實訓、電工上崗證培訓)、三諾電子產品制造實習車間(電子產品裝配、調試、檢修實訓)、電子產品模擬測試實訓室(電子產品可靠性測試實訓)、產品開發設計實訓室(單片機、嵌入式、EDA等技能實訓,技能大賽,產品創新設計)。
(二)物聯網技術實訓中心。與廣西三諾集團、廣州飛瑞敖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國際國內知名企業合作,在學院內建設物聯網技術實訓中心。實訓中心包含物聯網實訓室、物聯網創新應用實驗室、物聯網創新創業實訓及展示中心。
(三)計算機應用技術實訓中心。與甲骨文、廣西三諾集團等國際國內知名企業合作,在學院內建設計算機應用技術實訓中心。實訓中心包含計算機網絡實訓模塊、電子商務模塊、數字媒體技術模塊、計算機軟件模塊。
五、社會服務能力建設
北海職業學院依托電子產業園實訓中心,以三諾教師工作站、企業工程師工作站為紐帶,實現校企資源共享。以企業電子技術改造項目,落實學院教師參與企業新產品研發和新技術改造的有關政策。教師到一線與企業技術人員合作攻關、解決技術難題,共同研究橫向科研課題,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利用現有科研成果,加大推廣力度,更好地服務區域內企業電子生產技術研發和新技術推廣,切實幫助企業解決難題,從而為專業改革創造廣闊的工學結合平臺。
依托甲骨文(廣西)OAEC/WDP人才產業基地,以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為紐帶,實現校企資源共享。提供電子商務專業創業孵化,承接電子商務培訓,為學院電子商務專業學生提供校外實習實訓。為企業提供技術培訓及技能鑒定、電子商務農民工培訓等2000人次以上。
與廣西三諾集團、甲骨文等企業合作開展3項以上的橫向課題研究,完成電子技術、物聯網技術等方面實用新型專利申請4項以上。項目建設期內,累計為企業提供技術培訓及技能鑒定2000人次,使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及專業群成為服務優勢特色產業的示范。
應用電子專業群教學團隊積極組織電子科技協會、電腦協會、淘寶社、青年志愿者協會等學生社團,深入社區開展義務家用電器維修等專業技術服務,組織進行社區文體活動,深入農村進行“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
總之,當前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加快打造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打造北部灣“硅谷”,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群建設是一項系統性的建設項目,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突出區域經濟的特征,服務產業集群的需要。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是專業群建設的龍頭專業,應充分發揮其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課程體系構建、專業教學團隊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和社會服務能力建設等方面的引領和輻射作用,帶動其他專業建設。
【參考文獻】
[1]吳強.地方高職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群實踐教學體系示范性建設研究[J].職教論壇,2014(61)
[2]郭穩濤,肖志芳.高職院校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群建設的思考[J].機械職業教育,2014(25)
[3]謝永超.高職院校應用電子信息技術專業群建設初探[J].工業與信息化教育,2016(67)
[4]吳翠娟,李冬.高職教育專業群的內涵分析和建設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4(23)
[5]崔立功,趙大一.校企合作共建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實訓基地模式探索[J].時代教育,2015(4)
[6]朱祥賢.電子信息技術專業群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J].輕工科技,2015(12)
【基金項目】2016年廣西教育專項資金高等職業教育示范性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建設項目“高職《網絡營銷》課程混合式教學研究與實踐”(GXGZJG2016B015)
【作者簡介】張志杰(1982— ),男,碩士,北海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汽車電子技術,物聯網技術。
(責編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