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丹
摘要:初級綜合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在觀察渤海大學初級階段的漢語綜合課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實際的教學經驗來探討如何上好初級綜合課。針對初級綜合課上所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希望能夠為從事初級綜合課的漢語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漢語教學 初級綜合課 教學建議
中圖分類號:H19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3-0129-01
綜合課是對外漢語教學中一門十分重要的課型,幾乎所有的第二語言學習者都接觸過綜合課。漢語的寫作、閱讀、聽課這些專項技能課都是就聽說讀寫的某一個方面進行重點訓練的,而綜合課是學習者的聽說讀寫各方面綜合能力的綜合性訓練。綜合課在漢語教學中有著十分特殊的地位,對于一名合格的、優(yōu)秀的漢語教師來是說,能夠上好一門綜合課是其必須掌握的技能。
一、初級綜合課的現狀分析
初級綜合課是初學漢語的學習者必修的一門課,通過初級綜合課的學習,幫助學習者掌握聽說讀寫各種基本能力。這一階段正處于學習漢語的初級階段,對漢語學習的態(tài)度經常有所反復。綜合所接觸的初級綜合課,可以總結出目前大部分綜合課都存在以下幾個現象:
(1)學生們大多數比較有學習熱情,但是也避免不了課堂上出現沉悶的感覺。在聽課過程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大部分學生對于學習漢語保持著最初的熱情,對于教師所留的作業(yè)能夠積極完成。但是也有學生因為缺少熱情,上課時反應不佳。經過初步了解,不太積極熱情的學生,多數是因為缺席漢語課或者某些知識點的掌握不好而影響他們對漢語學習的熱情。
(2)大部分的學習者比較依賴漢語拼音,對漢字的學習有著一定的抵抗性。這個階段的漢語學習者掌握了拼音的基本要領,一般沒有老師的引導,學生也能夠自主認讀拼音。對于這樣的進步,學生們也通常比較有熱情,喜歡朗讀帶有拼音注釋的漢語生詞、課文等。而對于沒有拼音標注的漢字,學生的掌握能力則差了很多,能夠明顯感到學生們對于沒有拼音標注的漢語課文、生詞經常會覺得很難。過分依賴拼音,會導致學生們對漢字的學習不重視。很多學生可能會出現,我只需要學好拼音,漢字不需要學習的想法。對此,我們要注意減輕學生們對拼音的依賴程度。
(3)教師的教學語言的采用一般都比較簡單,和藹可親。為了遷就大部分學生的語言水平,語速一般也都比較慢。為照顧大部分學生的漢語水平,教師會特意放慢語速,反復強調重點詞匯與知識點。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照顧到大多數學生,讓學生們理解自己所學的漢語知識。但是過于緩慢的語速可能會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也會讓學生覺得課堂沉悶無趣。
(4)教師是整個課堂的主講人,主動參與者,而學生們則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參與度比較低。在初級階段的漢語教學之中,教師都占據主導位置。對于綜合課上學生占據主導位置來說,我個人認為不是十分理想。學生們可以在漢語教學的其他專項技能課上占據主導位置,對于綜合課這樣的主要學習漢語理論知識的課程,我們應該注重對知識的講解與傳授。讓學生在專項技能課上占主要位置,在綜合課上主要以知識的吸收為目的;在綜合課上學習理論,在專項技能課上進行實踐,兩兩結合學習效果會更加明顯。
二、 針對初級綜合課的教學建議
通過多次綜合課的觀察,以及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總計了初級綜合課上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教學建議,期望能夠指導教師的教學過程。
(1)注重對漢語本體知識積累。學生在初級課習得的漢語知識將會是學生漢語知識積累的主要來源。學生能夠通過綜合課,習得相關的漢語語法知識并對相應的語法知識進行操練。基本詞匯、基本語法知識點的習得都是在初級階段獲得的,教師應該注意在初級階段的綜合課上幫助學生夯實基礎,將最需掌握的漢語知識變成學生自己的、可以隨時提取的知識。
(2)注意教學方法的使用。在初級綜合課上我們經常會見到老師講得很吃力,學生們卻毫無反應的時候。這要求從事漢語教學的教育工作者們,在既能保證初級綜合課相應教學任務的完成的情況下,進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有它的優(yōu)點,我們不再細說。但是對外漢語教學的課堂與傳統(tǒng)的課堂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對外漢語教學的課堂上通常會有來自不同國家的漢語學習者,不同文化背景在同一個教學環(huán)境中碰撞,這就要求教師們在延續(xù)傳統(tǒng)的教學法基礎上考慮到對外漢語教學的實際情況。
(3)對學生的反應情況要更加注意。教師在初級階段的綜合課教學中要注意學生的反應情況。針對不同的反應情況靈活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學原則。沒有一種教學原則能夠通用于整個教學活動的每種課型,因此制定相應的教學原則、教學方法、教學目標,對于整個漢語教學活動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4)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認為在對外漢語課堂上,要想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將課程設置得具有趣味性,一定注意學生們不同的文化背景,充分考慮學生的文化、性格特點。
想上好初級階段的漢語綜合課,這不僅僅需要教師的業(yè)務水平過硬,還要求教師對課堂的掌控能力,具備對外漢語教師的基本素養(yǎng),具備跨文化交際的基本能力。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漢語教師,就需要不斷探索與努力學習。
參考文獻:
[1]劉詢.對外漢語教學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
[2]李泉.對外漢語教學理論思考[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3]趙金銘.漢語可以這樣教——語言技能篇[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