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林業也在不斷進行改革,以便更好地實現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其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本文主要是真不對肅南縣的林業資源極其發展情況,切實提出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措施。完善林業結構,提升林業生產能力,加快科學研究,推動科技興林戰略,從而推動林業的不斷進步。
【關鍵詞】:肅南縣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策略
肅南縣具體地理位置在甘肅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北麓,林業資源相對來說比豐富。在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與實施中,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日益受到重視。這不僅關系到林業的長遠發展,更關系著當地的生態環境建設。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林業的效益已經不只是木材的效益,更是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的代表。這也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此地區的自然保護區較多,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關系著當地的經濟發展和人們的實際生活。為了實現地區可持續發展,需要對當地的林業資源進行全面了解,制定出有效的可持續發展策略,提高林業的發展水平。
1肅南縣林業發展現狀分析
1.1林業用地情況分析
根據相關統計,肅南縣地區自然保護區總的經營面積為272.2萬公頃,屬于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1]。全區的有49.28萬公頃的林業用地,其中,林木占地14.19萬公頃,灌木林占地29.6萬公頃,疏林地0.76萬公頃,未成林造林地0.34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7.3%。
1.2活立木總蓄積量分析
全區的活立木總蓄積量較大,并且每年呈增長趨勢。林分平均蓄積量也較大。這主要是林分結構不合理,林木年齡過大,過熟林面積較大,不利于林業資源的長期利用。
1.3野生動植物資源分析
首先,植物的分布。此地區生態系統復雜性較高,山地分布較多,植被具有一定的多樣性。不同區域的植被特征也比較明顯。但主要以濕生、寒生、旱生植物為主。此外植物的科系較多,主要分布著喬木、灌木、草本植物等,大多數植物具有一定的要用和食用價值。其次,動物的分布。全區有陸棲脊椎動物229種,物種非常豐富。主要為獸類、鳥類和兩棲爬行類。動物在地里分布上具有垂直差異。這與此地區海拔高度和緯度位置有一定的關系。其中,海拔在2500米以下的主要有牦牛、赤狐等,海拔在2500米以上的主要有白唇鹿、麝、雉鶉等,海拔在3800米以上的主要有雪豹、藏雪雞等。此地區也是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分布較廣的地區之一。
1.4生態旅游區分析
肅南縣地區旅游資比較豐富,此地不僅包含了多個風景名勝區,還具有多個自然保護區,以生態旅游為主。主要包括森林公園、大野口旅游區、丹霞地貌旅游區、和大草原旅游區、冰川旅游區等。旅游產業發展水平較高,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2肅南縣林業資源的特點分析
2.1林業資源豐富并分布不均
此地區的林業資源分布具有水平和垂直性。在海拔較高的山地區域,寒溫性青海云杉林廣泛分布山地的陰坡、半陰坡位置,陽坡為草原,構成了山地森林草原景觀,這也是此地區主要森林植被,面積較大,主要為純林,林分構成為:青海云杉、灌木、草本、苔蘚植物等[2]。還有寒溫性祁連園柏林,分布于海拔較高的山地的半陰坡、陽坡、半陽坡,呈矮林或疏林,多為單層純林。另外,還分布著溫性青杄、油松林、溫性落葉闊葉山楊和其他混交林等。在祁連山東部分布著常綠闊葉林和灌木叢等林業資源。
2.2生物多樣性豐富
在此地區的保護區境內,地貌、土壤、氣候、植被的三向地帶性分布比較明顯,造成物種分布不均勻,水平地帶由東南向西北物種呈減少趨勢。動植物種類豐富,主要分布著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高等植物,還有一些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主要包括木本植物、草本植物等。還有一些國家一級和二級珍貴保護動物生物除了具備一定的多樣性,還具有一定的古老性和殘遺性,形成于不同地質年代的物種在其系統發育過程中經歷了環境嚴格的選擇與淘汰,記錄了環境史地變化和物種適應過程,具有豐富的遺傳物質。
3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3.1森林植被生態系統脆弱
此地區雖然林業資源豐富,森林物種豐富,但是森林生態系統比較脆弱,整體功能不強,系統反饋調節能力較差。再加上不合理的人為活動的影響[3]。如:過度放牧,過度開墾耕地等,致使生態植被遭到破壞,林地被侵占,林業資源的更新能力不足,無法抵御對自然和人為活動的干擾。在氣溫上升,人為破壞的影響下,森林植被帶出現上移的現象,群落結構簡單,抵御災害和蟲病的能力下降,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生物多樣性因森林生態系統的脆弱性也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3.2林業資源發展缺乏科學的觀念
在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中,需要各個相關部門的協調與聯合,林業部門雖然具重要的任務,但是也需要其他部門與之相結合,共同解決林業資源發展的問題[4]。目前來看,肅南縣地區的林業資源發展觀念比較落后,沒有根據林業資源發展的實際情況和具體目標,進行改革創新,沒有以一個科學的發展觀念為指導。還是沿用傳統林業經營思想,固步自封。沒有認識到現代林業資源發展觀念的具體要求,沒有認識到公眾參與林業決策和經營管理重要性,發展觀念不夠科學,阻礙了林業資源的進一步發展。
3.3林業牧業發展相矛盾
在肅南縣林業資源發展中,林業牧業矛盾比較明顯。這與行業保護具有一定的關系。在林牧業發展中,往往是片面地強調其中一方的發展,致使二者發展不協調,矛盾不斷增加,從而限制了林業和牧業的共同發展。目前來看,此地區的林業發展政策不科學,草場保護力度不夠,過度放牧也導致草料不足,影響了牧業的健康。二者的矛盾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3.4公眾參與性不強
公眾參與是促進林業資源可持續性的重要途徑。此地的林業發展中,與區群眾分離,沒有認識到公眾參與的重要性,致使林業資源孤立發展,缺乏群眾基礎,其實際效益發揮不出來,與公眾的利益聯系也不夠緊密,甚至產生了對立,非常不利于林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因此,要想實現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林業資源經濟效益與公眾利益結合起來,加強與公眾的聯系,鼓勵公眾自覺參與到林業建設中來。
4促進肅南縣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措施
4.1提高社會公眾參與林業資源發展的強度
在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中,離不開公眾的作用,這也是實現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5]。首先,要以利益為驅動,鼓勵公眾積極參與到林業發展工作中來,參與林業發展決策。其次,制定合理的投資政策,對于投資的公眾,要讓其獲得一定的經濟收益。還要積極推進在以糧代賑、退耕還林還草、封山育林,草場個體承包等林業政策,切實在林業資源發展中,落實這些政策。提高民眾的收益,緩解農、林牧之間的發展矛盾。其次,還要根據林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具體問題,積極引導公眾科學投資,正確提出發展建議,與相關部門形成一個完整的林業資源發展體系,更好促進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4.2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首先,根據當地的農業、林業、牧業等產業的具體情況,對其產業結構進行合理調整,避免農牧業規模過大,影響林業的發展。其次,大力開發林產品、林副產品,特別是林區內豐富的旅游資源的開,要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完善產業結構。最后,重點發展第三產業,為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這也是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要更新發展觀念,采取合理的發展辦法,不斷優化產業結構,使之與林業可持續發展相適應。4.3科學調整林業結構,促進商品林的快速發展
在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中,要對林業結構進行調整,科學規劃人工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的培育比例,根據林業資源的不同用途,發展多種林種,不斷優化林業結構。此外,還要提高林業生產能力。與市場經濟發展相結合,根據市場發展實際需要,開發林產品,提高林產品的生產效率,既要保證其生態功能,又要加強商品林建設提高林地生產力,提高林業的經濟效益。
4.4合理采用科學技術
要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健全科學研究體系和教育體系,提高林業資源可持續經營的技術水平。加大對森林資源的研究力度,提高林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技術能力,全面提高森林經營水平。
結論
總之,要根據肅南縣林業發展的實際,結合林業資源的具體特點,制定有效地發展策略,并且在實際工作中落實。進一步提高林業發展的水平,真正促進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邢玉芹. 淺談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和森林資源的保護管理[J]. 林業科技情報,2012,01:16-17.
[2]秦君. 淺談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J]. 生物技術世界,2014,06:30.
[3]葉慶輝. 淺談林業資源的保護及可持續發展[J]. 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15,05:74-75.
[4]藍慧. 淺談林業可持續發展和森林資源的保護管理[J]. 中國林業產業,2016,04:154-155.
[5]劉軍. 淺談加強林業森林資源林政管理實現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J]. 農業與技術,2015,12:77.
作者簡介:單積文(1986.8-),男,藏族,甘肅肅南人,大學本科,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營林生產,森林資源經營管理,種苗繁育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