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陶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理論型學生畢業后在崗位上的實際工作能力不強,操作型學生雖然實際工作表現不錯,但缺乏提升空間。只有理論扎實且操作經驗豐富的學生才能夠在工作崗位上獲得較大的提高和晉升空間。針對這一現象,怎樣解決這類差異問題就變成了一線教師的教學難點。
一、職業技術類院?,F狀及學生構成
中等職業學校在對學生進行高中程度文化知識教育的同時,根據職業崗位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實施職業知識與職業技能教育。主要招收初、高中畢業生,學制一般三年,以培養生產服務一線的操作人員和中等技術人員為主,目標是培養中高級技術工人。
二、教材設置與職業技術的普遍適應性
職業技術院校的教材選擇一般較為基礎,概念及定理的引用和教學設置通俗易懂,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又難以讓學生學以致用。例如,在電工電子的教材中,有關電路短路的介紹如下:電路中,電流直接連接電源正負兩極。根據歐姆定律I=U/R知道,由于導線的電阻很小,電源短路時電路上的電流會非常大。這樣大的電流,電池或者其他電源都不能承受,會造成電源損壞。更為嚴重的是,因為電流太大,會使導線的溫度升高,嚴重時可能造成火災。這樣會給學生一個既定的意識,電路是不可以短路的。但在學生們的實際操作中我們常常會短接一段電路以分段查找電路故障,在使用多用電表歐姆擋時也需要短接調零。這就會給學生們造成一種概念與應用的困惑,因此需要教師在講解過程中,起到鏈接抽象概念和實際操作知識的作用。
三、如何解決學生理論與操作的差異問題
如果學生不能夠完全理解概念與應用的差別,就會造成“知識矛盾”,畢竟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個體差異較大,所以我們應當通過以下四個教學步驟來解決這個問題。
1.進行有效的課前預習與實際問題匯總
以萬用表的使用為例。
萬用表,以其能夠測量的項目比較多而得名。萬用表能夠測量交流電壓、直流電壓、直流電流、電阻,有的萬用表還能夠測量更多項目,比如三極管放大倍數、電容量、電感量等。在教學前,可以增加一節準備課,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并測量簡單電路的各項物理值,并進行數據整理。學生對未知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正是要靈活利用他們這種心理,不但讓學生對萬用表產生濃厚的興趣,也可以提高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專注力,使教學效果更理想。
2.歸類分析問題
以汽車維修為例。
我們可以把汽車的維修進行分類,以檢測分析設備進行劃分。主要包括試驗臺、檢測線、定位儀、檢測儀、檢漏儀、檢測臺、制動臺、分析儀、內窺鏡、傳感器、示波器及其他檢測設備。在我們進行維修時,我們可以依據這些設備進行檢測以便鎖定問題及故障原因,即便車輛多個問題同時出現,也可以一一對應解決。有時在進行車輛維修時會出現一些綜合性的故障,這就要求我們要善于分析實際過程中維修問題,并積累維修相關故障的經驗。
3.做好理論知識及概念的講解
在電流基礎知識的教學中,因為電流看不見、摸不到,所以為了能夠通俗易懂,我們廣泛地以水流進行對比講解。使學生能夠很快地理解電流、電路這種較抽象的物理概念。
4.應用理論知識解決普遍問題及現象
在維修簡單電路的教學中,可以把電路的組成轉化為檢測維修的依據,如電源的檢測、導線的檢測和用電器的檢測。依次排查,再把問題原件進行更換和維修,這就理清了一般性電路維修的基本方法。
四、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
學生學習概念的目的還是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理論依據,實際問題千變萬化,萬法歸一原理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怎樣透過實際問題,剝離現象還原問題本質,在定理概念中找到問題點,然后再尋找解決辦法,才是教師應該傳授給學生的知識精髓。
總之,職業技術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如果做不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日后在工作崗位上的發展必定會受到局限。為了盡量避免這種情況,教師就要在日常教學中,要工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夯實理論基礎,完善實際教學操作,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問題、善于運用理論工具。讓學生在日后的工作崗位上既有解決普遍問題的能力,又有提升自身技術的空間。
(作者單位:牡丹江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