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玲
當代社會競爭激烈,而團隊合作意識也已成為當代職校生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職校生在學校里只有養成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畢業后才能很快地融入社會,更好地工作生活。筆者從根源上分析職校生團隊合作意識薄弱的原因,提出多方面措施以提高職校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一、培養團隊合作意識的原因
1.家庭方面
職校生多數是家庭的獨生子女,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導致他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自我意識強烈,不懂得與人分享,更不會與他人合作,團隊意識淡薄,缺乏集體榮譽感。
2.學校方面
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很多學校還是只重視分數,不愿花時間培養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導致家長也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忽略了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
3.社會方面
當代社會競爭激烈,在功利主義的驅動下,人們認為只有競爭才能實現個人的價值、獲得社會的認可。在夸大競爭意識時,卻忽略了競爭中還有合作,只有集體的合作才能實現個人價值。
二、培養職校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1.培養職校生的集體榮譽感
團隊合作和個性發展并不矛盾,個人的成長離不開集體,個人必須服從集體,要有集體意識,一切行為以大局為重。這就要求職校生學會合作,在團隊中要互幫互助,團結合作,為了集體的目標共同努力。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思想,培養職校生的集體榮譽感是教育學生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關系的基本要求,更是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的根本目標。隨著社會的發展,用人單位除了要求畢業生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外,還要求他們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尤其重視團隊合作能力,因此,學校要把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貫穿于教學的各個方面。
2.教師起到表率作用
中職學校的教師在言語和行動上表現出的細節會給學生的心理發展帶來深刻的影響,教師自身要做到心胸開闊,善于與他人合作,遇事不斤斤計較,勇挑重擔,給學生做好表率作用。學校也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團隊精神,營造和諧的合作氛圍,促進學生養成團隊合作的習慣。
3.加強小組學習
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個性特點進行分組,并安排小組長負責學習任務的計劃、實施及整體進度等等,分配合作性的學習任務,引導小組成員合作學習,鼓勵小組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成長。成立課外興趣小組,通過策劃、組織活動鍛煉學生分工合作的能力。另外班主任要加強班級建設,增強班級凝聚力,激勵學生互幫互助,給學生以集體歸屬感,在失落難過時有人安慰,在成功得意時有人分享,潛移默化中,學生體會到團隊的溫暖,合作意識必然提高。
4.營造合作的校園文化
職業學校校園文化豐富多彩,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文化氛圍,指導學生處理好合作與競爭的關系,進而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團隊合作意識和敬崗愛業的職業道德。在學校運動會上,鼓勵學生為了集體榮譽而拼搏進取;舉辦辯論賽,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的意識;在人際交往中,從根源分析,引導學生克服自私自利的心理,鼓勵他們彼此信任,寬容待人;在學生生活方面,鼓勵學生互幫互助,對學習或生活有困難的學生,要積極施以援手,樂于助人,在互敬互愛的氛圍中讓學生體會到團隊的力量,學會分享與合作。
5.開展社團活動
職業學校多開設一些社團,比如街舞社、象棋社、輪滑社等等,利用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展健康向上的社團活動,在策劃、組織社團活動的過程中,強化學生的群體意識,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6.強化自律意識
職業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不能靠一味打壓的強制管理措施,要善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營造輕松活躍的學習環境,通過各種活動促進學生自身的發展,增強班級凝聚力和團隊意識。
綜上所述,團隊合作精神是一個國家繁榮昌盛的保證,是一個人立足于社會的根本,是團隊建設的核心工作,作為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職校生,學會團結合作將有助于提高其就業能力和競爭力。中職階段是一個關鍵時期,建立互幫互助的班集體,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是廣大職業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作者單位:衡水科技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