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鑫鑫
世界的發展經過了漫長的歲月,人類從產生到發展也有幾百萬年,在如此長的時間里,人們不斷地探索,音樂成為了最古老、極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也是表達人類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的重要陣地。而各民族又發展了自己獨特的音樂文化,以此來表達自身生活的環境、經歷和接觸的文化,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價值。因此如何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民族文化成為了當今的熱點。
一、學校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異同
我國古代教育以儒家教育為主,主要學習仁義禮智信,傳統的“六藝”已逐漸邊緣化,其中的音樂在千年時間里只能作為民間藝術被傳承。進入20世紀,以1927年被譽為現代音樂奠基者的蕭友梅博士創辦上海國立音樂學院開始,我國進入到近現代的教育階段。我國的現代音樂教育采用了“前蘇聯-奧德音樂體系”,此種音樂教育模式傳承于西方,也可以說我國的現代學校音樂教育來自于西方。學校音樂教育的特點表現為標準化、規范化,通過音樂等級考試來確定音樂水平,構建一個普遍的音樂模式。
而民族音樂相對于近百年興起的學校音樂教育來說,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它在人們的勞動中產生,并經過一代代的口耳相傳,形成了現在的民族音樂。民族音樂不單是反映一個民族生活習慣,同時反映了一個地方的文化,是一個地方文化的核心紐帶。以河北中部的笙管為例,形成了完整的禮儀習俗,例如將“音樂會”闡述為“學事”,內容包含了傳統形式的吹、拉、彈、唱,還包含著民族音樂的傳承文化—拜師。徒弟首先要接受民族音樂文化的熏陶,從最基本開始,經過長年打磨才能出師。
因此,民族音樂傳承與學校音樂教育的相同點都是在進行音樂傳承。但是民族音樂的傳承講究的是師徒關系,徒弟通過與師傅生活在一起,傳承民族文化的生活和文化底蘊,從而做到“口傳心授”,是一種經驗教育法。而學校音樂重點在于“教育”,是構建一個抽象的音樂體系,它通過將音樂分為不同的種類,構建一個框架,并建立相應的理論知識做到模范化教授,從而形成了人們對于音樂的創作來源于對音樂理論掌握的多寡。從這一點來看。兩者有著明顯的區別。
二、學校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關系
學校的音樂教育應以民族文化傳承為基礎,當前我國的音樂教育分為多種類型,學校涵蓋了中小學基礎的藝術學校以及培養高等人才的音樂院校,但是在學校中都以傳授中西方傳統的、優秀的音樂文化為基礎內容。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是我國的文化領域的瑰寶,因此學校作為目前最為有效的傳播途徑,應將民族音樂文化納入到日常的授課范圍內。只有真正重視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發展,學校教育才能辦出自己的特色。在國際音樂會議的人們提出了類似的觀點。民族音樂文化是作為本土文化饋贈給每一個成員的禮物,每一名學生都應學習和傳承我國的民族文化,為民族文化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任何的文化傳播和文化傳承都不能忽視學校教育這一重要途徑。同理,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也應以學校音樂教育為載體,培養高素質的音樂文化人才。
三、學校民族音樂教育體系的建構與完善策略
1.教材建設
我國民族音樂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的遺產、 龐大的分支體系。主要由民族音樂和現代音樂兩部分構成。在進行民族音樂的學習時,教材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并且教材要注重代表性,要體現民族音樂的特點,并且濃縮民族音樂的精華,學生能夠熱愛民族音樂,并且能從教材中了解民族音樂。教材的內容要積極向上,給學生以精神上的鼓勵和愉悅,只是涵蓋要廣,而且要注重地域性,不同地區的民族音樂是不同的,比如蒙古族音樂注重長調,有草原空闊的風格。藏族音樂旋律優美遼闊,婉轉動聽等等,不同地域的教材要有所側重,我們不能忘本,在學好本地區的音樂的基礎上再去了解整體的民族音樂。而且學生熟悉的音樂更能引起他們的共鳴。在編寫民族音樂的教材時,我們還要注重傳承性,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是我們不斷傳承下來的,音樂是沒有國界的,我們的教材要傳承民族音樂的精神,傳承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
2.課程設置
音樂已經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在生活中的音樂無處不在,學生下課、放學、睡覺前等等,都是以音樂為伴,我們要做的是加大民族音樂在學生生活中的比例,因此在進行課程設置時,要將民族音樂滲透到音樂專業的每一門學科教學中。設置民族音樂的課程系統,逐步擺脫用西方技術理論解構中國民族音樂的現狀, 使學生形成中西兩種音樂思維。
我們可以將民族音樂引入到學校教學當中,從小學我們就有音樂課,我們可以增設一個單元的民族音樂,這樣,從小就開始耳聞目染,一定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民族音樂的文化,從而培養出具有民族文化精神的新一代。
3.師資培養
教師是民族音樂的直接傳承者,教材的建設,課程的設置都是為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服務的,因此師資的培養是民族音樂傳承非常重要的一環。因此,應該加強民族音樂教師的培養,支持民族音樂的學習并可以通過考試的形式給予肯定,高校可以開設民族音樂專業,專門培養民族音樂教師,并提供資源進行學習。只有培養出真正熱愛并且懂得民族音樂的教師,注重民族音樂的文化傳承,擁有崇高的理想和道德,民族音樂才能夠發揚光大,學校的音樂教育也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4.體系建構
要想弘揚和傳承民族音樂,我們必須構建一套民族音樂體系。體系的構建是一項意義重大又繁瑣復雜的工作,不能靠少數人,而是要靠各個部門協調合作,共同構建合理的民族音樂體系。從每一個學生,每一個民族音樂的愛好者,到學校的教育體系,到社會的學習體系,再到民族音樂的領軍人物,都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民族音樂家要不斷為我們編寫教材,高校不斷培養民族音樂教師,學校創造適宜音樂學習的環境,學生從小學習領會民族音樂精神和文化,同時社會要給予民族音樂正能量,并且開設可以接納民族音樂愛好者的學習機構,使其學習正規化等等。唯有建立一個我們自己的民族音樂體系,才能真正將民族音樂傳承下去,并且深入人心,發揚光大。
四、小結
在我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音樂文化像一條歷史長河,一直在滔滔不絕地流淌傳播。在民族音樂的傳承上,還需不斷努力,加強學校的音樂教育,不斷創新,要將學校教育與音樂的傳承相結合,相互促進,才能保護民族音樂,保護民族文化,傳承民族音樂文化。既要利用學校音樂建立起系統的、規范的“普遍性知識”的傳播和傳承的模式,更要在此基礎上,大力弘揚和保護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方式,保留傳統音樂傳承方式所體現的文化內涵,充實藝術品的個性魅力,使我國瑰麗多彩、博大精深的音樂文化源遠流長傳承下去。
(作者單位:寧波經貿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