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新正++陳邕安++羅澤想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與人們對于環境保護意識的逐漸提高,對于城市的建設發展項目的改造與林地保護之間的矛盾也在不斷的升級。介于這樣的情況,無論是林業的從業人員還是地方政府都在努力協調,根據國家的可持續發展的政策體系貫徹落實。而從目前的落實情況而言,特別是我國處理土地開發與林地保護之間的尖銳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本文將就這個問題進行一個深入的研究與闡述,以期能夠改善我國土地開發與 林地保護之間的關系,從而提高林地的保護力度,同時促進產業發展。
【關鍵詞】:土地開發;林地保護;處理;矛盾關系
林業的保護與土地開發之間的矛盾關系由來已久,但是在過去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基礎較差的情況下,我們主張生產力為最重要的發展方向,一方面生產力的改善極大的提高了我國的經濟社會的地方與政治地位,另一方面也提高我們的國民生產水平,這方面的政策的收益還是十分見效的。但是,隨著我國的經濟建設水平達到了一定的階段,人們開始有時間和精力關心起林地的保護問題來。我國盡管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但是有著明顯的人均資源匱乏的問題,特別是森林資源,在全世界的人均森林資源排名中位列一百多位,森林資源的保護責任重大。
1、土地開發與林地保護之間存在的矛盾現狀
1.1土地利用水平低
由于我國的人口眾多,再加上東西部發展不均衡等問題,所以勞動力較為富余,但是,這并不是農村生產集約化程度低的一個借口。根據調查顯示,我國的農村平均勞動生產能力遠低于西方發達國家水平,即使是按照整體發展速度與進度也與西方發達國家相去甚遠,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的土地利用效率水平。
1.2沒有更好的因地制宜發展經濟
林地的保護本身肯定會與建設項目具有一定的矛盾,這本身是正常的。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由于建設項目的項目種類不同,有一些可以促進林地的保護與發展,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實際上就是變相的提高林地的保護水平。打個比方,如果一個地區只需要3萬畝地就可以養活一個城市的人口,那么另一個地區需要20萬畝地才能養活一個城市的人口,誰的林地保護水平更高呢,顯然是第一個地區的優勢更加明顯。
1.3土地建設項目與林地之間經濟效益的平衡性較差
就目前來看,我國的土地建設項目與林地之間的經濟平衡性做的較差,一方面在一些偏遠山區,盡管資源豐富,但是由于缺乏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讓山林中的多種動植物資源無法充分被人類所利用,這樣的結果就是當地的經濟發展速度與水平一定處于一個相對比較落后的水平,然后落后的經濟就會催生出科技的落后以及人才吸引力下降,缺乏資金技術與人才的現狀又會反作用于林地的保護建設,無法順利起到高質量保護,進一步加大林地的保護風險與負擔。
2、土地開發與林地保護矛盾解決發展方向
2.1深化土地改革,從根本上改變發展策略
發展策略決定了一個地區的發展高度。當地政府無論是在解決土地開發與林地的保護矛盾的角度上還是站在人民的綜合利益的角度上,都必須也應該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一方面,要加強對于項目的審核與監管力度,對于綜合社會效益好,并且對于環境污染小的項目要堅決支持,一方面在林地的開發與利用方面,要根據國家的相關政策做好扶持工作,不能夠降低警惕心理,防止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職務之便招攬錢財。另外,可持續發展的重點依然是發展,可持續是動力也是基礎,所以一切還是要以可持續為基礎,以發展為主要目標。
2.2推動土地法律改革,促進法律監管
政府與當地民眾的監管只是手段,不是根據。真正的根據還是要依靠國家土地法律,目前而言,我國關于林業保護相關方面的法律建設的還是比較不錯的,無論是從質量上還是從執行的可行性上都是可以達到預期標準的。剩下的就是我們的相關地方從業人員要根據國家制定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實施。不能夠出現越權的違章事件發生。
2.3開發好城市內部土地
實際上,城市內部土地開發再利用也是降低林地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盡管城市內部的土地再利用的費用較高,甚至可以用昂貴來形容,但是舊城區改造和新農村改造都是一個必然要經歷的過程,而且林地本身的綜合經濟效益可能要遠遠大于改造城市所換來的經濟效益,所以這個過程還是要謹慎進行的。一方面可以通過招攬資金來進行閑置土地的項目開發,另一方面對于利用率較低的舊樓房的改造工作也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2.4發展林業第三產業,促進綜合利用林地資源
當前林業生態保護與土地使用之間最為尖銳的矛盾就是土地項目建設往往會對林地造成顯著的影響,同時帶來了生態環境的改變又會反作用于周邊,如果不加以控制很有可能會造成林地的消亡。然而這些問題實際上可以通過發展林業的第三產業順利解決。所謂林業第三產業就是指與林業相關的旅游業、物流以及倉儲等行業,由于這些行業的發展對于土地的要求不高,再加上許多需要林地本身的保護與管理,與當前林地的保護在不沖突的前提下提高了林地的綜合利用效率,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除此之外,旅游行業的發展還會為當地帶來豐富的經濟收入以及就業保障,提高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這些又會進一步作用于林地保護本身,從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建立的生態林地的基礎之上發展林業相關第三產業在當前的社會環境形勢下可以說是一種土地利用的最優選項,這也是國家發展生態友好型社會的必然要求,為了實現這個方面的要求我們的林業工作者還是要向西方發達國家學習先進的第三產業發展管理經驗,盡快著手落實相關產業建設,為當地的林地保護以及土地利用水平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總結
總的來說,我國的土地開發與林地保護之間存在的矛盾是客觀存在的,特別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與人們物質文化精神文明建設同步發展的今天更是如此。但是,為了環境保護的重大戰略責任,我們也不能輕易放棄林地的保護工作,這不但是為了我們當前的環境保護,更是為了我們的子孫后代,給子孫后代金山銀山的同時,更要留給他們青山綠水,這是我們的義務,更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參考文獻】:
[1]葉海建. 如何處理土地開發與林地保護的矛盾[J]. 中國林業產業,2016,03:182.
[2]張偉. 國有林地流轉制度研究[D].東北農業大學,2012.
[3]肖軼. 重慶市土地利用平衡研究[D].西南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