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少康
【摘 要】為確保列車運行的安全性和舒適性,須做好線路的質量控制。軌道檢查車是工務部門獲得軌道狀態信息、提供養修決策、評價工作質量、指導現場工作、實施科學管理的重要手段。論文主要結合侯馬北工務段2016年在提高侯月線設備質量、解決軌檢車質量不高,均分居高不下問題的一些經驗及做法進行了研究和總結。
【Abstrac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comfort of train running, it is necessary to control the quality of line. Track inspection car is the important means for maintenance departments to gain tract information, provide maintenance decision,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work ,guide the field work, implement the important mean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This paper mainly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and practice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ouYue line equipments in north HouMa maintenance department in 2016,and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track inspection car , such as lower quality, higher average.
【關鍵詞】維修設計;理念;軌檢車;管理
【Keywords】 maintenance design; concept ; track inspection car;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U21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4-0145-02
1 引言
侯月線為主要貨運通道,其為山區鐵路,橋隧多,小半徑曲線多,線路坡度大,基礎相對薄弱,班組日常維修養護困難較大,軌檢車質量較差,均分居高不下。針對設備質量不高的問題,大秦鐵路股份有限公司侯馬北工務段通過做好維修設計理念,實行全面精細化管理,轉變工作思路,從管理入手,嚴抓生產,實現管理“由粗到細、由松變嚴”的兩個轉變,通過綜合分析、計劃管理、細化調查、精心組織、優化方案、補強力量、強化管理等手段,提高維修作業的針對性和質量。
2 頂層設計,改善基礎
結合侯月線設備狀況,通過頂層設計、精心決策,該段充分利用5月份集中修契機,全面提高質量。在集中修施工期間,認真貫徹落實路局“貫通篩”的思路,將大機清篩、大修列及人工更換軌枕、橋梁換砟、道岔及岔區換砟有機結合,首次實現了對隧道、岔區、橋梁結合部道床修理困難區段的道床拉通篩,減少了集中修后困難區段維修養護工作,解決了維修的“老大難”問題,實現了侯月上行南常-翼城Ⅱ道K17.410-K36.490間19km、翼東-橋上Ⅱ道K47.010-K69.260間隧道群22km、橋上-上交-沁水K69.400-K81.970間隧道群12km、端氏Ⅱ道-局界K139.950-K147.273間7km;侯月下行沁水-鄭莊K105.050-K121.780間隧道群16km共5個困難地段道床貫通清篩,與集中修前比全線軌檢車平均每千米扣分下降到20.15,降幅19.5%,TQI平均指數下降到10.68,下降了12.4%,整治效果明顯,極大地改善了設備基礎。
3 綜合分析,篩選重點
線路車間每月20日前組織召開月度設備質量分析會,對車間管轄設備的動靜態數據做深度分析,將各種設備病害錄入到工務安全生產管理信息系統中,利用工務安全生產信息系統中的單元管理和對軌檢車扣分和波形圖綜合分析,篩選出長度100~200m需重點整修地段,安排車間集中力量進行重點平推整治,做到設備的均衡提升。
4 合理制定計劃,有的放矢
一是車間根據設備質量分析會、月度生產安排,對病害分輕重緩急合理制定周天窗計劃,保證天窗計劃的合理性和針對性。
二是線路科安排專人對車間提報的天窗計劃進行逐條審核把關,重點審核天窗計劃是否合理,最差地段、軌檢車病害集中分布地段、峰值較大2級病害、車載Ⅱ級重復次數較多病害、超臨修病害是否納入等,通過強化“嚴審、嚴卡、嚴批”管理手段,確保每條天窗計劃都具有針對性。
三是車間每日每周召開維修生產碰頭會,將每日每周處理病害情況、新增病害情況進行碰頭,及時調整天窗周計劃,保證新生嚴重病害和最差地段天窗計劃能夠覆蓋,病害及時得到整治,確保天窗計劃的合理性和針對性。
5 精心調查,細化組織
一是根據軌檢車波形圖,車間干部親自組織分析,逐處現場復核軌檢車病害,現場工作量調查用油漆進行標注,現場病害調查要全面,要對病害進行綜合整治,嚴禁作業項目單打一,匯總出總工作量及需要攜帶的工機具材料[1]。
二是根據工作量調查結果制定詳細作業方案,明確每名作業人員需攜帶的機具材料、工作量及作業標準,提高天窗作業效率和作業質量。
三是優化維修天窗組織,通過集中班組、工隊人員,實行集中作業,減少大量的安全防護等輔助人工,對軌檢車病害集中地段、成段較差地段、因側磨造成大軌距實行平推綜合整治,對作業質量進行嚴格回檢,做到“干一處、保一處、優一處”,提高作業效率,延長設備維修周期。
6 補強力量,專業整修
6月份侯月線軌檢車存在25km合格千米,平均扣分20分/km。針對這一情況,該段對軌檢車檢查結果進行認真分析,制定了專業整修與車間整修相結合、強制保養與重點整修相結合的整治方案。
一是組建了4個專業工隊,進駐軌檢車檢查較差和集中修強保不到位的線路車間,充實車間整修力量,為線路車間處理軌檢車病害提供支援,較好地改善了設備質量。
二是做好榜樣力量的發揮作用。針對6月份端氏車間軌檢車質量嚴重下滑的現狀,段安排專業能力強、現場經驗豐富的業務干部進駐車間進行指導,幫助車間分析、處理軌檢車病害,提高車間處理軌檢車病害的專業能力,發揮傳幫帶作用,7月份端氏車間軌檢車均分由上月37.02分下降至21.23分,降幅15.79分,設備質量大幅度提升。針對因鋼軌側磨引起的軌檢車軌距分,段安排軌檢車軌距改道技術能手逐個對車間進行指導,從軌檢車圖紙系統分析,找出病害位置及成因、出分的原因,一線指導,根據圖紙針對性地改道,節省了材料和用工,延長了維修周期。
7 過程控制,目標控制
一是每月軌檢車過后,段根據各工區的設備情況和軌檢車質量,經過深度分析后合理下達次月的軌檢車目標分,讓每個車間每個工區清楚掌握次月軌檢車的目標分。
二是車間干部、專業技術指導干部每日全過程參與班組的工作量調查、維修設計、組織實施及質量驗收等,確保每日作業效率和作業質量,由“日達標”實現“周達標”,由“周達標”實現 “月達標”,由“月達標”實現“年達標”,最終達到設備質量良性循環的目的,逐步均衡提高設備質量。
8 轉變思路,全面實施精細化管理
該段實施的精細化管理,“由粗到細、由松變嚴”的兩個轉變,從管理入手,嚴抓生產。
一是每月20日前各車間組織召開設備質量分析會,業務科室參加。對設備生產狀況突出問題、軌檢車病害銷號情況、問題庫銷號等情況進行分析,使車間干部、工長心中有數。
二是線路科制定《線路車間維修日報表》,羅列出車間超臨修處所、軌檢車二級病害處所、翻漿冒泥、股道封閉修、焊縫打磨、軌枕切槽等維修重點工作,使段、車間干部和工班長每日掌握自己管轄的維修工作的情況和設備病害底數,針對性地提報周天窗計劃,保證病害及時處理,設備穩步提高。
三是線路科每日科室召開日碰頭會。了解生產狀況;統一思想;整合科室人力資源,實現互補;提高主動性,實現精細化管理。
9 效果
針對侯月線軌檢車質量不高的問題,段統籌安排、精心設計,通過集中修施工等有效手段,實施精細化管理,7月份軌檢車分數優良。
【參考文獻】
【1】金曉璐.淺談如何提高軌檢車動態檢查質量[J].上海鐵道科技,2006(05):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