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
【摘 要】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國有企業一直處于領導地位,是國民經濟的中流砥柱,是抗衡跨國公司的重要支撐,我們國家的出口創匯更是離不開國有企業,中國要想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建設,仍然要依靠和發揮國有企業的中堅力量。
【Abstract】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have been in the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t is mainsta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important support to compete with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our country's export cannot do without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China still needs to rely on and play the backbone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關鍵詞】國有企業 ;管理模式 ;經營模式
【Keywords】state-owned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 business mode
【中圖分類號】F27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4-0013-02
1 引言
在中國這個社會主義國家中,國有企業是經濟主導,對中國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起著一定的作用。我國國企改革三十多年來,經歷了從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到提出所有權和經營權適當分離,到絕大多數企業實行了多種形式的承包經營責任制,最后發展到企業集團,分別把股份制、利稅分流作為試點進行推行。
2 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
2.1 股份制經營
在我國,股份制具有為適應生產社會化、現代化發展迅速籌集資本,改變資本存在形式,促使資本所有權與職能相分離的三大職能[1]。實行股份制是企業籌集資本的很好方式。股份制經營的定義是,以資產入股的方式,把分散的分別屬于多個所有者或者占有者的經營要領集中在一起,統一管理,統一經營,并且對經營成果用貨幣的形式按入股比率分紅的一種國有企業經營模式。
2.2 計劃合同制經營
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中,大量的經濟交往普遍存在于生產建設、交通運輸、流通消費、科研等各個方面當中。針對這種情況,為了維護好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發展,有必要施行經濟合同制,經濟合同制是計劃經濟的重要工具。經濟合同是社會主義國家中聯結各種經濟活動的紐帶。是國家計劃經濟的具體化和貫徹執行的重要形式,也是制定計劃的重要依據和必要補充。它能夠促進企業專業化和協作化的進一步發展。從而加強企業經濟的和諧。作為一種全新的國有企業經營模式,計劃合同制經營把計劃和市場有機結合在一起,它是真正的經濟合同。實行計劃合同制經營可以使國有企業經濟發展計劃變為廣大的社會經濟主體的自覺行動。計劃合同制既發揮了市場機制的作用,同時又把整個市場活動置于計劃的指導之下。
2.3 租賃制經營
租賃制經營是指國有企業資產的所有者,將國有企業有期限、有條件、有償地出租給使用方的一種經營方式和國有企業經營制度[2]。它的主要特點是:所有權和經營權完全分離。租賃制的主要形式有個人租賃、合作租賃、集體租賃和企業租賃。在企業所有制性質沒有改變的條件下,企業卻變成了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自己獨立經營,盈虧自負,獨立核算的社會主義商品的生產者與經營者。使企業擺脫了煩瑣的行業干預,從而增加了企業的自我發展意識和自我束縛力。在租賃制經營模式中廠長責任制得到了落實。
2.4 承包責任制
承包制的實施打破了統一收入統一支出的財政體系,使中國的國有企業有了自己獨立的經濟目標:對利潤實行最大化的追求。國有企業從此便獲得了和承包責任相對應的自主權,企業自主權的真正落實本身就是對經濟改革的大力推動。承包制首先理順了國家和企業之間的分配關系,從而形成了合理的利益驅動協調機制。這樣就促進了企業對自身利益的追求和社會整體利益發展的統一。也就充分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成功地為國有企業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和活力,同時它還健全了市場競爭資金制度的約束力。
3 國有企業的管理策略
3.1 加強國有企業資本經營內部的監控力度
大力加強企業內部的監管力度是保證國有企業對資本經營與管理的有效策略。為了使國有企業內部管理機制更加健全,加快國有企業管理控制的步伐,建立國家外部監管,國有企業內部會計監管,企業領導層獨立監控三個方面為一體的監控系統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建立起完善的監控體系是加強資本經濟內部監控力度的先決條件。我們要想建立完善的資本監控體系就必須在加強會計監督管理的同時,加強國有企業的成本核算制度管理。實現規模擴張。決定國有企業資本經營的目標有兩種:提高市場占有率和實現資本獲利最大化兩大目標。要想加強企業資本經營內部的監控力度,處理好這兩大目標是關鍵。
3.2 研發新產品,從而增強國有企業的競爭力
無論是在國有企業還是私營、外資企業,要想贏得市場就必須要依靠對產品的競爭。在國有企業中,企業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是對科技研發的投入。目前,受國有企業經營模式的影響,我國國有企業的科技研發項目一直處于比較落后的狀態。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國有企業應該把眼光放長遠,在保留切實有效的管理經驗的同時還要去借鑒國外的經濟管理模式,組建起國有企業有實力的科研開發部門,專門開發適應市場的新產品,從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研發新產品是國有企業管理策略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只有不斷地研發出新產品,激活企業的活力,企業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
3.3 建立責、權、利為一體的激勵約束機制
國有企業經營管理模式的經驗告訴我們,在企業中,每當產權關系比較清晰時,就能很大程度地激發經營者和生產者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企業運行效率。在十六大報告中指出,在國有企業中要明確股東、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職責,形成各司其職,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再結合我國國有企業歷次改革的經驗得失總結出,國有企業改革的核心問題是產權改革,改革產權關系的關鍵又在于通過明晰國有企業內部的產權關系,把剩余控制與剩余索取權完整地結合到一起,使國有企業的經營者,不但具有了充分的經營自主權,并且還有了和經營自主權的有效使用緊密關系的剩余利益。這樣一來,就形成了責、權、利三者一體,做到權責明確,各司其職,互相制衡。為了對經營者的績效進行科學的考核,在國有企業內部還要建立起長期、持續、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這樣就可以把他們的收入和企業的績效相掛鉤,然后再和他們本人的責任、貢獻互相掛鉤,這才是激勵和約束經營者的最有效的途徑。同時還要讓薪酬的結構多元化,長短期的激勵制度互相結合。薪酬對于經營者來說至關重要,國有企業必須要大力提高經營者的報酬,從而提高經營者的積極性。進一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4 結語
總結我國30年來國有企業的改革經驗,實踐證明國有企業的改革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培育必須同時進行,要想真正改變國有企業的現狀,從而找到適合國有企業自身發展的道路,關鍵的一步還是要深入改革,努力貫徹執行“抓大放小”。一方面既保證公有制能夠真正有效地發揮主導經濟的作用,另一方面還要在根本上對國有企業的中、小型企業進行各種形式的非國有制改造。在我國特有的經濟模式中,電力企業與國民經濟是密不可分的,同時電力企業也是衡量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因為受到計劃經濟的影響,導致電力企業在思想觀念上不能與日益發展的市場經濟相接軌,無法適應相應的市場適應能力。同時其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與新時期企業發展的需求也不相適應。
【參考文獻】
【1】柳璐.我國國有企業的功能定位及分類改革研究[J].陜西師范大學,2015(2):6-8.
【2】吳穎.國有企業綜合經營管理的應用模式探索[J].商:2015(4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