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靜
摘 要:新課改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課堂教學是實施現代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針對現代的教育現狀,怎樣讓學生主動學、樂于學、想學,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被激活,創造“活”課堂是數學課改的重點。
關鍵詞:新課改;激活興趣;活課堂
據調查,當今很多小學生自主性差,動手能力不強,學習興趣不高,良好的學習習慣無法養成……這些問題都困擾著老師。現在有些數學課教師為了呈現教與學的“活”,追求教學的生成,讓學生活起來,看似熱鬧的場面,實則教師采用較多的還是輸入式教學方法,還是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學生還是處于一個被動的狀態,回答老師的問題,做老師設計好的實驗,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幾個學生是出于興趣這個動機去學的呢?學生參與不感興趣的學習,就不可能有高效率的學習效果。下面就結合本人的數學課堂教學,談談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一、教師在數學課堂中傳播美,體會數學的文學色彩,讓學生心情愉悅地學
1.教師的語言美,激發學生學的欲望
課程內容雖然不同,但存在著內在聯系。數學課程并不是簡單的姓“數”,數學以它在生活中所表現的文化和智慧放射出多重色彩。小學課堂用語結構要簡單、易懂。如,上課前的導入,教師可以說:“今天老師帶領你們去數學王國玩一玩,你們愿意嗎?”來代替直接的沒有感情色彩的話語“下面我們來學習……”更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樣的,數學的圖形、數字和實際問題,同樣也可以通過教師美的語言表達解釋生活中的內在規律,這蘊含著一種和諧的數學美,數學課堂是“美”的、“活”的,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數學學習的有效性。
2.教師的語言感染力,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數學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幽默語言,可使教師的講課教學變得風趣、詼諧、睿智,具有一定的藝術感染力;有助于學生去理解、接受和記憶新知識。教師上課時,用語要鮮明活潑、形象生動,課堂是莊嚴的、是有教育性的,在這一個前提下,我們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進行生動的敘述、形象的描繪,在適當的時機嵌入一些有情趣的小故事、幽默且切合實際的比喻、引人深思的小典故等,這樣的課堂就會有趣味性,充滿笑聲和幽默感,學習生活也不再單調,就會變得興趣盎然、輕松愉快,學生會在不知不覺、潛移默化、歡聲笑語中把握知識,得到升華。如,學習重量單位“噸”之后,要求學生在括號中填入合適的單位名稱:一頭大象重5( )。有個別學生填了“千克”,于是我問:你們見過迷你版的大象嗎?你們的體重大約是它的5~6倍。在學生哄堂大笑中,教師再做講解和訂正,不但調節出情趣與氣氛,而且產生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事實證明,風趣幽默、生動活潑、耐人尋味的語言對學生最具有感召力和吸引力,從而達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二、捕捉關注點,激發學生興趣,點燃課堂學習主動性
1.獨具匠心的導入,吸引學生注意力,抓住學生學的興趣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教學中好的開端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如何能在一堂課的開頭就吸引學生的興趣,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形成一個清新、安靜的課堂氣氛呢?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往往出現“今天我們開始學習……”來引入新課,使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學習不主動,甚至影響整堂課的教學。我認為:導入雖然在每堂課中僅占幾分鐘,甚至幾秒鐘,然而就這不起眼的一瞬間,所起的作用卻是不可忽視的。導入是連接師生心靈溝通的第一座橋梁,成功的導入,能引發學生關注,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很快進入新課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從而使我們的教學更精彩。
2.提出有價值的科學性的問題,也能維持學生學習的興趣
有價值的、科學性的問題的提出是有效科學探究的基礎。教師設計一些令學生疑惑不解的問題或者感到有趣的事物時,學生的好奇心就會被激發出來,跳動他們的思維神經,并想方設法尋找問題的答案。學生的探究欲望一旦被激發,就會對研究活動感興趣,并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和高昂的興致參與研究活動,進行有效的研究。而我們的科學探究正是圍繞科學性的問題展開的,科學性的問題最好是圍繞學生身邊熟悉的現象或事物引發的,并且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引發學生提出有價值的科學性問題,是有效科學探究的基礎。
3.鼓勵學生質疑解惑,調動學生學的興趣
敢于質疑是一種良好的心理作為,為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當然學生提問題時往往會有這樣的顧慮:“我提出的問題可以嗎?對嗎?是這樣嗎?”“提出的問題不好同學會不會笑我呢?”因此,我們要努力營造一種師生間民主、自由、平等,學生間互相協作的和諧的課堂氣氛,使課堂真正成為全體參與、松而不弛的學習天地,成為學生暢所欲言、遨游于數學天地的場所。而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調控者,應該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只有讓學生投入其中,我們的數學課堂才會師生心靈融通,學生就會興致高漲、興趣盎然,教師也就會神采飛揚,課堂也就真正是師生的精神家園了。
“活”的課堂,呼喚開放的新型師生關系。開放的新型師生關系應該是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關鍵在于教師角色的轉變,在新課程環境中的教師應該成為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學生潛能的喚醒者、教育藝術的探索者、學生潛能的喚醒者,要求教師在教學的全過程共同營造一個寬松、民主的課堂氣氛,把握教學的容量、節奏和時間的銜接,騰出自由思考、獨立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真誠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問和辯論,勇于發表自己的高見,在具體的課堂學習中,多一些民主,少一些包辦;多一分引導、點撥和指導,少一分講解、分析,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和能動性,讓課堂充滿真誠、信任、寬容、激勵,讓我們的學生激發創新的欲望,讓我們的課堂教學綻放
異彩。
參考文獻:
[1]王琳.讓學生在質疑解疑中學習[J].新課程導學,2011(5).
[2]方孟君.讓學生在質疑解惑中自主學習[J].教師,2013(7).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