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素英
摘 要:探討了作文訓練的一些具體做法。強調作文寫作的生活化;平時堅持積累好詞佳句;平時堅持勤寫日記勤動筆是寫好作文的關鍵。
關鍵詞:生活化;好詞佳句;勤動筆
一、讓作文訓練生活化,讓學生無拘無束地去寫
寫事,要為學生解決寫什么的難點。我的主要方法是無意識地為學生創造素材,仔細耐心地引導他們去觀察、思索、發現素材。學生在學校生活的時間多,作為教師,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班集體,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還有學校舉行的大型活動,這都是學生作文的現實素材。如六一兒童節文藝表演、體育節等。事先得布置好觀察任務:環境布置、服裝、表演動作,還得聽別人說些什么。學生對生活中事物的觀察是膚淺的、隨意的,就像“新聞聯播”遠不如動畫片對他們的吸引力一樣,所以必須有意識地加以引導。
在班級,我讓大家搞主題演講、搞畫展、學剪紙、講故事等,學生熱情高漲。每次做完,我讓每人說一段最想說的話,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表達出來。對那些有點膽小、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就鼓勵他們說,哪怕一句話也讓大家用掌聲肯定。學生的講述已經反映了事情的經過,教師再作適當點撥,然后讓學生動筆寫,效果就不一樣。
對于班上出現的好人好事,甚至打架、鬧矛盾的事,我在表揚與批評的同時也讓當事者說事情的經過,當時你有什么做法及想法,讓學生給出一個公正的評價,把這件事自擬題目寫下來。必要時我也和學生一起寫作,讓他們評一評,猜猜老師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們有什么新的看法,自由地、不拘形式地寫下來。
寫景,我經常帶學生去觀察校園的花草樹木,在春夏秋冬里找不同景象。鼓勵他們去田野、果園觀察,去廣場、河邊觀察。引導他們把上樹掏鳥蛋、下塘摸魚、釣龍蝦、爬樹粘知了等童年趣事,慢慢回憶寫出來;把喂雞、遛狗、除草、摘果子等勞動實踐給學生帶來的深切感受寫出來……如此慢慢引導,學生興致極高,有了真實的感受與經歷,再指導習作,學生愉快的心情、贊美家鄉的情感就情不自禁地洋溢于字里行間。寫物,寫自己的文具盒、家里的鐘表、心愛的玩具等也同樣如此。總之,讓學生有內容可寫,有話想說。先說后寫,既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樹立了學生寫好作文的自信心,動起筆來不覺得難。寫出的文章沒有虛假的東西,因為這是他們對生活的真實感情與思索。時間長了,學生會感到語文學習、作文寫作是那么自然,那么親切,那么樂趣無窮。
二、要求學生堅持積累好詞佳句
詞句是作文的建筑材料。為了豐富學生的詞匯,我不僅在教學中讓學生理解詞語,還要引導學生去用詞語。學生都有“好詞佳句摘抄本”,我每周要檢查他們記了多少。要求他們把課文中、課外書上的佳句記下來。我經常在“學習園地”上為學生抄寫各方面描述的句與段,讓學生記。為了學生,我買了好多資料書。自己也有一個摘記本,把看書、看報、網絡上看到的妙語佳句隨時摘記,再傳給學生,不斷地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
三、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
寫作和閱讀密切相關,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在閱讀過程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教學五年級“林黛玉初見王熙鳳”時,指導學生抓住王熙鳳的外貌動作語言的描寫來體現王熙鳳雖美麗,但俗氣。陰險狡詐,看見賈母疼愛林黛玉,又哭又笑,賈母歡喜,見到林黛玉又一副阿諛奉承的嘴臉讓人討厭,在其他人面前囂張、不可一世等個性表現得淋漓盡致。當然紅樓夢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個性鮮明。我又找了紅樓夢中的一個片段,讓學生自己品讀、評價,展開小組學習。一石激起千層浪,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在班上掀起了看四大名著的熱潮,我要求他們寫出對故事中一個人物的評價。這樣把讀寫有機結合起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引導他們廣泛地閱讀,不但要讀中國的,而且要讀外國的名著,拓展他們的視野。
四、勤寫日記勤練筆
學生從三年級第一學期學習了日記的寫法后,就要求他們記日記,每周查閱,并表揚寫得好的學生。日記是形式靈活的小作文,對生活中的題材常給學生提示,讓他們作為內容來記。我每教完一篇新課文,就挖掘教材,發現教材的精華,進行仿寫、續寫或者發表獨特的見解等小練筆,經過長期訓練,學生養成了勤思索、勤觀察、勤動筆的好習慣。在生活中,讓他們自己去分辨是非,去認識真、善、美,其結果是思想教育和語文學習的雙豐收。
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教師只要充分利用有效資源,適當引導,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一定能培養學生對作文的濃厚興趣,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曉梅.依托閱讀 快樂作文:由新課改后小學生閱讀與習作現狀所想到的[J].教育科研論壇,2008(7).
[2]傘秋月.讓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如何上好一堂作文課[J].讀與寫,2015(24).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