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香蕊
摘 要:聲樂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是當前音樂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相互依賴、相互影響,構成了一個統一的結合體。在本次研究中,本文重點分析了聲樂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之間的關系,文章先對聲樂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進行了闡述,在結合具體的聲樂案例,提出了幾點有關于聲樂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之間的關系,希望能對相關學者的研究有所幫助。
關鍵詞:聲樂鋼琴伴奏;聲樂演唱;關系
0 前言
在當前聲樂學習中,演唱者除了要掌握聲樂作品的文學內涵與演唱技巧外,還應該從鋼琴伴奏中更深層次的發掘聲樂中的情感因素,進而從不同風格的聲樂作品中進行創新,爭取能為聽眾帶來不同的聽覺體驗。因此在當前工作中,需要積極開展有關聲樂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之間關系的研究,讓音樂作品的意境能得到充分表達,為觀眾帶來更好的聽覺體驗。
1 對聲樂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的概述
從音樂發展史來看,人們很早就已經開始了對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的配合,直到17世紀末期,基于“宣敘調”的古鋼琴伴奏形式就已經出現,成為鋼琴伴奏的代表。而隨著現代藝術不斷發展,西方藝術大師不斷涌現,并對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進行了完善,包括莫扎特、貝多芬等,這些大師對兩者的關系進行了更加純熟的運用,推動音樂進入了新的發展時代。
我國最早在20年代初期開始了有關鋼琴音樂的交流,并且隨著這種交流的不斷深入,一批專業的音樂制作團隊形成,當時的音樂創作充分結合了時代的特征,包括《大江東去》等,更是被稱為我國新音樂中的第一首藝術歌曲。在隨后的音樂創作中,也有一大批先進音樂家將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聯系在一起,讓音樂更具有觀賞價值,例如著名的《大海啊,故鄉》等都是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的代表,同時,隨著現代音樂藝術的發展,聲樂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之間的關系也會越來越緊密。
當前,依然有部分人對鋼琴伴奏存在誤區,堅持“陪襯論”觀點,認為鋼琴伴奏只能成為聲樂演唱中的“綠葉”,鋼琴伴奏的主要功能就是讓聲樂演唱更具有聽覺刺激感而已。這種觀念顯然是錯誤的,因為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之間是相互依存的,單純的聲樂演唱很有可能導致演唱變得乏味無趣,影響了聲樂演唱的整體質量;而在鋼琴伴奏的影響下,聽眾能快速地被帶入到演唱者的情緒中,讓演出獲得成功。因此當前必須要正確認識到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之間的關系,走出誤區,加快聲樂事業發展。
2 聲樂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關系分析
2.1 兩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1)在音樂旋律之間的聯系。所謂音樂旋律,主要指歌曲的時值、音高、音量等在歌曲中的變化,其本身具有一定的邏輯性特點,更多學者認為,曲調是歌曲向聽眾傳遞感情的主要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演唱者需要通過這種曲調展示自己的情感,最終實現與聽眾的共鳴。[1,2]在鋼琴演奏上,鋼琴在音量、節奏上傳遞情感的方法與演唱是一致的,并且兩者在操作上具有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特點。例如,如果在鋼琴演奏中聲音過大,則演唱者的聲音就會被降低,隨著兩者不斷調整,鋼琴聲音與演唱者之間的配合會越來越默契,形成演唱中的“抑揚頓挫”,提高了聲樂作品的魅力。
(2)在音樂意境方面的聯系。聲樂作品的另一個主要目的,就是通過音樂旋律來營造相應的意境,進而展示藝術的魅力,保證聲樂作品的活力。一般認為,在營造意境中需要將演唱與鋼琴伴奏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進而為聽眾營造情景結合的聲樂演奏意境,讓作品的魅力感染聽眾。
例如,在演唱舒伯特《小夜曲》過程中,這首歌曲的演唱難點就是“哀婉輕柔”,如果不能將“哀”、“輕”兩種理念體現出來,則整個作品都無法達到預期的演出效果。而在鋼琴伴奏的襯托下,“哀”、“輕”兩種理念被有效地襯托出來,在伴奏過程中,始終以連續彈奏的低聲部為主,就能讓整首歌曲的藝術效果得到體現,讓作品更具有感染力。
2.2 兩者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
(1)在音量方面。在整個鋼琴伴奏過程中,對音量的控制一直是演奏者研究的重點內容,要求伴奏者能嚴格把控演奏力度,盡可能的烘托聲樂氛圍。因此可以發現,對于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而言,兩者在音量方面是有一定對立關系的,如果演唱者的聲音過大,則會掩蓋伴奏的聲音,伴奏的效果也無法發揮;而如果伴奏的聲音過大,就會導致鋼琴聲音大于伴奏聲音,從“演唱會”變成“演奏會”,這是聽眾無法接受的。
因此,為了避免上述問題發生,伴奏者首先要對聲樂作品內容與藝術特征進行分析,了解所演奏曲目的創作特點、音量特征等,進而從整體上確定音樂的音量變化區域,這樣才能有效地配合演唱者進行演奏。其次,在掌握聲樂作品演唱技巧之后,伴奏者與演唱者需要多次配合,相互之間了解演唱、伴奏特點,尋求伴奏與演唱在音量上的平衡,讓整個作品更具感染力。
以黃自先生的《思鄉》為例,在演奏該作品時,伴奏者需要重視與演唱者的配合,當整個歌曲進入到高潮期時,如果鋼琴伴奏的音量無法及時跟進,則會導致曲終“思鄉”的情懷得不到釋放,影響演唱結果。因此在聲樂演唱中,伴奏人員需要積極控制音樂音量,當歌曲進行到情感高潮時,及時推出鋼琴伴奏旋律,進而提高演唱效果,增加《思鄉》的感染力。
(2)在節奏方面的對立。聲樂作品依靠其獨特的節奏、旋律會形成不同的音樂作品,而節奏作為整個聲樂中的靈魂,自然也應該得到相關人員的重視。有學者認為,由于聲樂作品中的鋼琴伴奏與演唱之間的音量存在對立性,因此在節奏方面,兩者也呈現出一定的對立色彩。
例如,在演唱《蘭花花》時,當演唱到“有說不出的話呦”一句時,整個演唱需要用主旋律形式進行處理,而將這種旋律體現在節奏上時,就會呈現一種緩慢、低沉的特點,表現出當時特殊環境下一種無名的悲涼感覺。在整個鋼琴演奏中,伴奏者采用兩手連彈的方式,將波音、連音有效的結合在一起,才能最大程度上配合演唱。
(3)在音色方面的對立。音色主要是指聲樂作品中的聲音特征,對聲樂作品而言,由于演唱者之間的藝術表現形態各異,導致其在舞臺演唱中的風格特征存在不同,進而導致聲樂伴奏出現差異;相應的,由于演唱者與伴奏者之間的差異性,導致他們在共同表演中出現差異。例如,在音樂演唱過程中,演唱者能通過自身的音色影響伴奏,對伴奏音樂的舒緩程度產生影響;而另一方面,鋼琴伴奏的特點,會直接影響演唱者的情緒,甚至影響演唱者的演唱風格。
以著名的《大江東去》演唱為例,該曲目的初始階段并無鋼琴前奏伴音,導致整個曲目的初期階段鋼琴伴奏效果不明顯,演唱者完全引導鋼琴伴奏開展;隨著演唱深入,鋼琴伴奏在音色上開始出現明顯變化,甚至趨于明亮。在這種情況下,演唱者就必須要充分掌握鋼琴伴奏的特征,并根據鋼琴伴奏本體的特征調整自身音調,確保能充分展現這首歌曲的張力,將整篇歌曲中英雄氣概展現出來。由此可見,在整個歌曲演唱中,兩者還存在音色方面的對立特征。
3 結語
本文主要研究了聲樂鋼琴伴奏音樂本體與聲樂演唱關系的相關問題。從研究結果來看,聲樂鋼琴伴奏音樂本體與聲樂演唱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因此在未來聲樂演奏中,演唱者與伴奏者必須重視相互合作,相互把握對方的藝術特征,提高合作水平,爭取能為聽眾提供更高質量的音樂體驗。
參考文獻:
[1] 周丹.論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的協調配合[J].音樂時空,2015(01):98-99.
[2] 郭懿文.聲樂鋼琴伴奏中音樂本體與聲樂演唱的關聯性分析[J].北方音樂,2015(0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