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霞
摘 要:激發幼兒創作是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幼兒進行美術創作之前,是需要教師激發和引導的。所以,幼兒是否能創作出屬于自己獨特的繪畫作品,教師起到關鍵性作用。本文主要談談在幼兒創作之前,教師應該怎樣激發和引導幼兒創作,具體措施有哪些。
關鍵詞:激發;幼兒;美術創作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藝術教育的目標是讓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和藝術創作活動。在幼兒創作之前,教師的激發行為是有必要的。激發的目的是讓幼兒進行更細致的思考,理解他們想要描繪的事物,創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如果沒有教師的激發行為就讓幼兒創作,幼兒只會根據自己頭腦中平常所儲存的素材進行描繪,那么畫出來的事物可能是完整的和不完整的。激發就是刺激和引發幼兒對事物的深入認識和分析。那么如何刺激和引發呢?一是提供視、觸覺工具,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二是讓幼兒參加藝術表演活動;三是提供聯想的語言,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1 提供視、觸覺工具,引導幼兒仔細觀察
在視覺文化的背景下,大量的圖片、短片、電影、電視、電腦等沖擊著人們的社會生活,教師可以將這些視覺工具應用到我們的美術教學上。3~6歲的幼兒主要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而這些視覺工具又是直觀教具的一部分,有利于幼兒認識和分析事物,積累大量的視覺經驗,為創作埋下伏筆。例如,以鴨子為主題的繪畫活動,在開始之前,教師提供鴨子的圖片或者視頻引導幼兒觀察鴨子的細微特征。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如鴨子嘴巴是什么樣的形狀?鴨腳趾之間有什么?不同種類的鴨子羽毛是怎樣的?鴨子下水時翅膀、腳的姿態如何?鴨子伸、收脖子時的形狀是什么樣的?等等。幼兒還可以模仿鴨子的一些動作,增加記憶。如果教師一開始沒有提供這些豐富的圖片和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那么幼兒畫出來的鴨子具體細節就很少。他們只是根據自己僅有的認識來描繪對象。在教師提供的視覺工具和引導幼兒觀察之下,幼兒創作時就會考慮許多因素。如鴨子在水中時,兩只腳是如何協調來游泳的。所以,在幼兒的作品中,就會有不同鴨子的姿態來呈現。
除了視覺工具外,還可以帶真實的物品到教室。三維立體的物品比起圖片更能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摸一摸,孩子真實感受和了解到事物的特征,增加對事物的記憶。將玩具汽車、布娃娃、蔬菜、水果等帶進教室,幼兒看到這些物品是非常興奮和開心的,甚至很想去觸摸。例如,開展《南瓜》的美術教育活動,教師首先在孩子面前展示一個真實且大大的南瓜,幼兒的表現很積極。讓幼兒摸一摸,感受南瓜外表的特征,抱一抱,測量一下南瓜的大小,說一說,南瓜是什么樣的形狀,想一想,南瓜可以做成哪些好吃的食物,自己設計一輛獨特的南瓜車等等。教師的這種激發行為,可以讓幼兒在視覺和觸覺上對南瓜有一定的認識,為幼兒創作做準備。
2 讓幼兒參加表演游戲活動
我國著名教育家邊霞認為兒童在游戲時往往只要被現實中的一點事情或東西引發或觸動,就會立刻生出一個意境,并常常能把這個意境渲染得生動而精彩。也就是說,幼兒在游戲時是兼帶有藝術的創作的。表演游戲,是讓幼兒假裝、假辦角色中的一員,是一種創造性的游戲。幼兒通過表演,自己親身體驗,也會喚起他們的記憶或者是幫助幼兒獲取繪畫中所需要的素材。幼兒的表演活動,又像是現代藝術家的行為藝術表演。這些藝術家運用自己的想法和行為過程進行藝術創作,讓觀眾對藝術家的行為有感而發,深入思考,無意之中自己的觀念也會受其影響。所以,對幼兒來說也是一樣,幼兒通過觀看同學的表演活動,再加上教師的慢慢引導,幼兒有了更好的想法之后,就會拿起筆描繪心中所想的世界。比如要畫青蛙,先請兩個幼兒戴上青蛙頭飾,假裝自己就是青蛙正在池塘里嬉戲,突然下起大雨,要避雨。教師可以提問幼兒,你要去哪躲雨呢?你有幾條腿呢?你跳躍的時候是什么感受?前腿和后退是不是同時的?你穿衣服時是如何穿的,需要用到哪條腿?當你餓的時候,你怎么吃東西的?是吃什么食物?如果你要去外婆家過生日,你怎么開車去呢?孩子通過觀看同伴的表演,了解在不同的場景青蛙的身體的各個部分是如何活動的,然后運用到自己的繪畫當中。這總比老師單純要求幼兒畫青蛙好得多。如果沒有觀看青蛙的表演活動,那么,幼兒設計出來的青蛙動作形象就會很少,也未能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所以,在開展美術活動前,教師可以根據繪畫的內容適當安排幼兒表演。
3 提供聯想的語言,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聯想的語言包括一些音樂、故事、優美短文片段、詩歌等。當幼兒聽到這些充滿想象力的語言時,他們是非常高興的,并且沉靜在其中。邊霞認為兒童善于完成各種媒介之間的自然交流,如幼兒一邊畫畫一邊唱歌或編故事。這說明,幼兒可以通過聽歌曲或故事,根據里面的內容想象各種事物和場景,來完成自己的繪畫作品。例如,兒童歌曲《粉刷匠》,描繪了一個在粉刷墻的人。這首歌歌詞少且節奏好,幼兒容易記住。給幼兒聽了之后,提問和引導孩子想象里面的內容。教師可以這樣提問:歌曲里面講了誰?他要做什么事?他先干什么再干什么?他的鼻子怎么樣了?想象一下,他可能穿什么樣的衣服?他在干活的時候,手是怎么放的?當他刷墻時夠不著怎么辦?你可以根據里面的內容,再加上自己的想象把它畫下來嗎?又比如詩歌《秋天的信》,這是一首充滿想象力的詩歌,描繪了不同場景的畫面,幼兒可以根據不同的畫面來創作。如秋天會給大家寫什么內容呢?選用什么形狀的葉子做信紙?風伯伯是如何送信的?信送給松鼠了,松鼠是什么反應?青蛙呢?雁呢?池塘呢?草叢呢?音樂、詩歌、故事等語言內容里面描寫了不同的人、不同種類的動植物、各種建筑等,能讓幼兒展開豐富的聯想,畫出一幅具有想象力的繪畫作品。
在幼兒創作之前,教師的激發行為是有必要的。教師的激發行為,有利于提高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有利于幼兒短時間內積累有效的繪畫素材,幫助幼兒篩選繪畫所要表現的元素,進而描繪出與眾不同的繪畫作品。當然,激發幼兒美術創作的策略還有很多,需要我們一線教師去發現、探索和總結,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邊霞.兒童藝術與教育[M].南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