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百源

站在“十三五”發展的新起點,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提出大力發展“高端紡織、時尚創意、先進制造、建筑產業現代化、旅游”五大千億項目,全面引領柯橋經濟轉型升級。面對柯橋的經濟轉型升級,柯橋區職教中心注重探索“柯橋特色”的校企合作之路,緊密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專業鏈結合產業鏈,圍繞產業設專業,圍繞企業定學業,引入企業力量培養中職產業人才,積極打造人才培養“升級版”。
一、積極尋求校企合作最佳結合點,圍繞產業設專業
面對地方產業轉型需求,學校的專業設置以對接紹興市八大支柱產業、柯橋五大千億產業、跟蹤產業發展前沿為前提,重點建設能將“生產者、資源、信息和消費者”有效整合起來的專業,及時做好專業內涵的更新、拓寬、融合和修正工作,以優勢特色為龍頭、價值鏈為支撐加強專業(鏈)的建設,創設易于自主創業且能全面對接地方產業的新專業,適時調整專業設置與布局,從“寬度、深度”兩方面提升專業水平。主要將現有的專業群整合成“創意與時尚”“貿易與服務”“智造與住建”三大專業鏈。用“穩定的專業,開放和發展的內涵”為策略,改造現有專業,使專業設置能匹配地方產業,專業的內涵能處于產業發展前沿,核心課程的設置能隨著技術的升級轉型而及時更新、拓寬、融合和修正,從而實現技術技能人才適度超前、精準供給。
1.服裝專業融入智能定制元素
近幾年,柯橋區以列入“兩化” (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國家綜合性示范區為契機,把智能制造確立為“兩化”融合建設的主攻方向。在產品研發設計、生產過程控制等環節,推進信息技術的滲透融合和應用。智能量體被看做傳統服裝企業轉型升級的“救命稻草”, 眾多上線的服裝定制項目及服裝企業開始研發3D智能技術。3D肖像建模、圖像識別、3D虛擬試穿取代線下量體的程序,全部由線上完成操作,成為了互聯網服裝定制項目刺激市場的新利器。
在服裝行業全面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學校龍頭專業——服裝專業如果再按傳統方式培養學生顯然已沒有就業市場。在此情況下,學校主動出擊,走訪企業、跟蹤調研畢業生就業狀況;邀請紹興各大服飾企業來校座談、聘請專業顧問商談;多措并舉研究學校服裝專業建設與發展對策。經過努力,目前與紹興博亞、諸氏方圓、泡泡魯等紹興知名服飾有限公司簽訂全面合作協議,校企共議服裝專業課程改革及人才培養方案的研制,“舊瓶裝新酒”,在原專業基礎上融入《服裝制版CAD》《服裝設計CAD》《3D定制系統》《服裝營銷》《消費心理學》等學科知識,服裝專業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學生面前。
2.興辦“紡織品花樣設計”地方特色專業
為充分挖掘柯橋這座“依托在一塊布”上的城市豐厚的文化積淀和無限的產業潛能,柯橋區大力培育發展時尚創意產業,致力把柯橋打造成為“東方米蘭”、國際性紡織創意中心。紡織創意設計產業已基本形成了以紡織花樣設計為核心的紡織設計產業集聚,真正成為紡織品新品開發、紡織技術服務、產品附加值提升、品牌孵化等促進紡織業轉型升級的新動力。 為此,學校根據柯橋區域經濟發展需要,與紹興光輝花樣制版有限公司合作,興辦“紡織品花樣設計”地方特色專業,大力培養紡織品花樣設計創意人才。學校紡織品花樣設計專業被評為省特色專業。
3.電商換市、振興電商專業
柯橋區以“互聯網+”為切入口,重構服裝全產業鏈,打通紡織服裝產業鏈上中下游,做大產業集群,推進“電商換市”,積極建設“網上輕紡城”。為此,學校與蒲公英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合作,校企聯合招收了“蒲公英電商班”,共同培養電商專業人才,助力輕紡城“三次創業”。2016“蒲公英電商班”學生在該學期已在蒲公英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職業體驗、感受企業文化、職業精神達一個月。
二、全力推行“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圍繞企業定學業
1.校企聯合招生
在招生過程中,企業積極參與,在學校開設專題講座,宣講企業文化、發展前景、職業精神等。在學生專業“二次選擇”時,邀請有意向就讀的同學、家長深入企業參觀,進行“職教夢、我的夢”的主題實踐教育活動。然后學校和企業從“學生的意愿、態度、是否適合企業的基本要求”對學生進行精準選拔,企業給學徒制試點班同學發放準員工卡,學生雙休日隨時可出入企業學習、實踐,學校、家長、企業、學生簽署“四方協議”,給予培養對象“學生”和“準員工”的雙重身份。
紹興博亞服飾有限公司邀請“服裝智能定制班”學生深入企業參觀“定制服裝從DIY在線下單,到MTM技術處理(版型數據庫、版型自動生成、自動排料、自動裁剪、全部自動化對接)再到MTS(生產流程管控系統,車間無紙化生產,客戶在線查詢訂單生產進度)”整個定制流程,讓學生感受服裝產業的信息化和自動化。紹興光輝制版有限公司則不定期邀請“光輝花樣”班同學到企業進行職業體驗。同時設立學校首個企業獎學金,激勵學生勤學苦練,早日成為企業需要的有用人才。
2.推行校企“雙導師”制
學校加大校企之間人員互聘共用、雙向掛職鍛煉、橫向聯合技術研發和專業建設的力度,部分班級的教學任務由校企雙方的老師和師傅共同承擔。
企業精英上陣授課。在企業課堂,由公司的管理層、技術高層授課。如“020服裝終端經理人班”開班第一課就由紹興諸氏方圓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諸建祥親自授課。“服裝智能定制班”的董事長李雅建、總經理孔秋琴、技術總監何紅峰、技師吳海花等,也都積極參與進行企業管理、企業文化、職業規劃、定制業務實訓、外貿業務實訓等課程的教學。
加強學校教師企業實踐。學校通過給時間、加補貼、強檢查等措施加大專業教師企業實踐力度,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及與市場的契合度。2016年暑期學校首批64位專業教師赴紹興各大企業進行長達歷時一個月的實踐,用真實的經驗和體會來加深對企業崗位工種的認知,為日后能更好地傳授給學生實用的知識技能。
3.加大企業教學的比例
學生教育教學除學校授課外,加大了企業教學的比重,主要由職業體驗、公司課堂、頂崗實習三個模塊組成。其中職業體驗主要安排在第一學期,為期一周;公司課堂主要安排在第二學期和第四學期,時間各一個月;頂崗實習主要安排第六學期,時間為半年。具體安排以“博亞服裝定制班”為例,學生在第一學期將進行為期一周的職業體驗,主要是以博亞為主,并聯系其他幾家相關企業。第二學期則進行師徒結對儀式,并在公司進行一個月的學習,第三學期在公司完成一個月的公司課堂學習,到了第四學期,學生將開始頂崗實習,整個學期都留在公司。
學生的職業體驗周活動內容豐富,除了企業負責人到校為學生介紹企業,學校還安排學生到企業實地參觀并了解,由技術師傅開設相關講座。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企業各工作崗位,學校還安排了各崗位負責人對學生進行職業認知教育。
公司課堂的課程內容主要包括企業管理、企業文化、職業規劃、外貿業務實訓、外貿技術實訓、裁剪前道實訓、定制業務實訓、手工實訓、量體與加放、定制系統實訓、定制制單實訓、定制工藝實訓、后道實訓、定制接單實訓。
4.校企共建校內外“教學工廠”
2014年,學校建成了資金投入6 800萬、面積達2萬平方米的實訓大樓。155個實訓室按“源于現場、高于現場”的要求,按專業特色“私人定制”學習討論用的桌椅,以“集成、共享、開放”為目標,內設教學討論區、操作區、信息收集區、作品展示區、生活保障區等區域,建成“五區集成”的學習工作站,為實施“一體化”“個性化”教學,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制作“作品”提供了強有力的教學環境保障。
學校投資1 600多萬元與紹興絢彩紡織有限公司等企業共建紡織等三大“校內教學工廠”。“車間建在學校,課堂設到車間”讓學生實地感受企業生產操作場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學生動手技能。
2015年,浙江寶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與學校簽署“定崗位、定師傅、定產品”三定協議,校企共建“校外教學工廠”,使更多專業的學生有機會到企業進行“實戰演練”,在生產流水線上動手生產產品,實現成品到產品“量”的突破(表)。
5.改革教學評價模式
改革以往由學校自主考評的評價模式,除了師傅、教師、班主任等對學生進行學業評價外,積極構建第三方評價機制,由人社局對學生(學徒)崗位技能進行達標考核。考核時,理論考核與操作考核相結合,學徒制試點班學生在公司頂崗實習,所實習崗位須達到初級工要求,其中每人須有一項核心崗位技能達到中級工以上水平。
學校“校企合作、雙元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在經過了多次的探索與實踐后目前已取得階段性的成功,當然學校的探索腳步絕不會止步于此,帶著“十三五”新的規劃、新的起點,學校將進一步深化校企之間的合作,產教研全面融合,形成校企利益共同體。
(作者單位:紹興市柯橋區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