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芳
摘 要:本文闡述了大中型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必要性、建設思路、建設內容和應用過程。實踐表明,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與應用效果良好,滿足了課程教學的要求,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
關鍵詞:資源庫 大中型PLC 超星泛雅
課 題:本文系2015湖南省情與決策咨詢研究立項課題(立項編號:2015BZZ208),2016年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湖南省決策咨詢課題(立項編號:16JCC064)研究成果。
一、大中型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必要性
目前,PLC的自動化產品在石油、化工、機械制造等各個行業得到廣泛的應用,以PLC為核心的控制系統更加適合工業生產和市場的需求。基于PLC在控制領域的重要地位,筆者學院電類專業均開設了大中型PLC應用技術課程。因專業的差異性和任課教師的不同,其不同專業雖不同程度地擁有自己的教學資源,但沒有從學生和教師的需要來設計教學資源,因此沒能得到有效的利用。為了提高辦學效益和人才培養質量,實現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和共建共享,筆者學校電氣工程學院把大中型應用技術作為本校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之一。
二、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思路
以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為指導,以每個專業的課程標準為依據進行課程資源整合與開發,利用超星泛雅平臺,實現該課程的在線學習,為學生學習提供有效、直觀的學習條件,促進課程改革,滿足高職學生技能的需求,建設思路如下。
第一,成立教學團隊。教學團隊是教學資源庫建設的主力軍,團隊成員除了知識和技能要互補之外,還要有相互協作能力。本團隊的組建成員有行企業技術專家、任本課程的教師、有動畫和視頻制作能力的教師、各專業教研室主任等。
第二,以項目為教學載體,設計教學整體方案。課程整體方案的設計包含了課程的基本信息、課程定位、課程目標、課程項目的設計、課程進度、課程考核方案及實訓條件的要求。
每個項目分為若干個任務,每個任務所包含的知識點和技能點相互獨立,不同專業可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選擇任務。
第三,以任務為學習單元,開發資源學習包。一個任務為一個學習單元。每個單元視頻、動畫、圖片、題庫等資源的數量是根據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資源數量來定。
第四,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整合。根據學習包所確定的資源數量,設計與開發相應的微課視頻及其輔助性教學資源,并將原有資源及新開發出來的資源進行整合,形成數字化學習資源包。
第五,以應用為導向。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得不到師生的認可就不會被有效地應用。超星泛雅平臺的學習界面應該圖文并茂、美觀大方,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內容要通俗易懂,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資源包上傳要分門別類,便于學習者查找。
第六,評價與總結。課程建設的質量,需要評價衡量。在教學平臺上設有評價欄目,教師、學生、社會既可以進行學習,還可對教學資源庫程進行評價。根據評價信息的反饋情況來改進資源庫建設中存在的不足,使教學資源進一步滿足教和學的需求。
三、課程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內容
大中型PLC應用技術課程資源庫分為四大模塊建設,一是課程標準模塊,二是教學資源模塊,三是學習指南模塊,四是技術資料模塊。
課程標準是引導教師對教學環節順利實施、規范課程教學內容的重要環節。在制定課程標準時,要有企業專家的指導,著力強調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培養,強化PLC應用技術的職業技能訓練,貫徹各個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并重的原則。
教學資源是為教師能夠有效組織教學而設計的,包括:教案(教學單元設計)、教材、PPT、動畫庫、視頻庫、案例庫等。本課程設計了四個項目:混料控制系統、停車場車位顯示控制系統、停車場車位顯示控制系統、交通燈控制系統和某水電站現場控制系統的網絡通信四個項目。每個項目下包含若干任務。每個任務為1個教學單元,如項目一分為簡易混料控制系統、可定時的混料控制系統、配置液位傳感器的混料控制系統3個任務。每個知識點由微課視頻、動畫、習題等資源具體體現。
學習指南是為了便于學生線上線下學習而設計的,包括項目任務、操作步驟、知識點詳解、試題庫、任務拓展訓練、視頻、動畫、前沿知識等資源。學生無論是遇到操作問題還是知識點不懂的問題,都可以利用學習指南的資源來進行再學習。
技術資料模塊是從PLC廠家、企業或網址上收集的一些技術資料,包括軟硬件手冊、一些技術常見問題、企業真實項目的技術難點問題等。無論是學生還是社會人士都可以利用該技術資料快捷地查詢相關資料。此外,設置了技術疑難的在線解答欄目,把技術難題發帖之后,有教師或企業專家會及時回帖。
四、課程教學資源庫的應用
大中型PLC應用技術課程資源庫建設有一定的規模后,按照資源類別上傳到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其教學實施過程如下描述。
教師在網絡平臺上提前發布學習任務,包括學習目標,讓學生知道通過本次任務所學到的知識點和技能點。在課堂上組織小組成員討論分析,通過微課、PPT課件、題庫等動靜態教學資源的在線使用,引導學生在線互動、交流并探究,推動學生知識的學習。學生在任務實施過程中如果遇到操作上或知識點的問題,可以針對性地利用教學資源進行再學習,直到完成本次任務。這樣,教師會有更多的時間來解決課堂上的一些偶然性問題,從而提高了課堂的利用率。在任務檢查時,學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通過教學平臺發給教師,教師再通過平臺把學生在作品中的錯誤或不足反饋給學生。在課后學生可以對本次課自己的學習情況及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發帖反饋。
五、課程資源庫建設的應用效果
通過應用情況的反饋可以知道建立資源庫不僅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而且優化了課堂教學,減少了教師的重復工作。學生登錄課程網站量、資源點擊瀏覽量、互動論壇發帖數、提問回復量較高。這都體現了學生對新的教學模式的認可和對課程學習的熱情。
建立高質量教學資源庫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息化學習能力,而且提高了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本課程教學團隊在參加2015年湖南省信息化實訓教學比賽中獲第3名二等獎,湖南省微課設計比賽中獲三等獎。
六、小結
資源庫的建設是職業院校網絡學習體系建設的核心,不僅能夠為本校師生、兄弟院校服務,而且能夠為企業、社會提供學習資源。但現在大中型PLC應用技術課程資源庫的建設主要是針對高職院校師生學習的層面而建設的,對企業和社會人士學習的資源建設還不全面,下一步的建設目標是企業和社會人士也可以利用該教學資源庫進行全面的學習,實現資源庫真正的共建共享,繼而推進筆者學校“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參考文獻:
[1]張璟.基于微課的“PLC技術”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8,4(30).
[2]徐堅,齊守泉,朱建柳.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互動性教材建設探析[J].職教通訊,2015(35).
[3]田思,謝玉華.基于微課程的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改革探索[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5(12).
(作者單位: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