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國的物業行業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不管是物流技術、資金裝備,還是物流管理人才上都存在差距。因此,必須加強物流管理人才培養,創新傳統的物流管理教學模式,為市場培養出更加符合市場要求的物流管理人才。文章分析了高職物流專業教學進行改革的重要意義,指出了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學的現存問題,研究了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策略。對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和借鑒價值。
[關鍵詞]物流管理;教學改革;高職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2.191
我國的物流行業隨著經濟的發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物流產業屬于跨行業、跨部門的復合型服務產業,因此發展中需要大量管理型和操作型人才。我國各大高職院校相繼開設了物流管理專業,專門為學生傳授物流行業的專業課程學習,但調查顯示,目前,畢業生的就業之后的企業反饋效果,卻不盡如人意。作為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師,必須找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提升物流管理專業教學質量。
1 高職物流專業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
物流行業已經被人們所熟知,成為人們生活和生產離不開的重要行業,隨著社會的逐漸發展,物流對于社會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近年來,我國的經濟迅速發展,物流行業的發展也是突飛猛進。現代化的物流行業屬于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新興產業,工作環節涉及比較多,內容不較廣,同時從業人員也比較多,因此物流人才的需求存在著很大的缺口,這都是目前物流人才培養的難題。其中人才缺口是最大的難題,因此必須大力發展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學培養效率,為社會提供大批實踐能力強、知識技能豐富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
2 物流管理專業教學的現狀
2.1 教學目標定位不清晰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學目標定位不清晰,主要表現在學校的指導思路比較模糊,雖然目前社會中需要大量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但由于各種原因的限制,高職院校中的教學目標還不夠合理。高職院校學生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跟其他本科院校相比錄取分數比較低,同時,高職院校的學生入學成績還有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都參差不齊。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是把人才培養成:供給導向、經濟導向、就業導向和實踐導向四個方向,按照這四個導向來進行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個人發展,同時,也沒有完全符合社會需求。
2.2 師資力量不足
教師的教學質量,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所學校的教育效果,同時,也影響了學校輸出人才的質量和水平。目前,我國高職物流專業管理教學存在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首先是數量不足,我國高職院校的專職教師,僅占據了本科院校教師總數的30%,可見,高職院校的教師人數就比較少,同時,再看教師自身具備的職稱和受教育程度,高職院校教師的資質都普遍偏低,因此,高職院校物流專業教師資質還有待提升。
2.3 課程設置和教材使用相對落后
目前,高職物理專業教學存在課程設置落后現象,首先,是課程結構不合理,沒有形成整體的教學規劃,雖然課程安排較多,但是缺乏合理的論證,同時課程內容比較陳舊,教材中大部分都是理論性知識,跟當前的經濟市場環境嚴重脫節。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少,學生們的主體地位被忽略,教師在課堂中也沒有選擇專業性較強的教材,喪失了高職院校的教學特點,造成教學與適用的兩層皮,學生學到的僵化知識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
2.4 課堂教學模式單一
目前高職院校課堂教學中仍然在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在講臺下聽,導致學生對專業產生厭倦心理,失去了學習興趣。受到落后的教學觀念還有教學體制的約束,學校對于教育也沒有投入足夠的資金,導致教學質量一直無法提升,因此,必須改革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模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包括現代化的教學軟件和多媒體技術等,不斷提升新形勢下物流管理教學質量。
3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策略
3.1 創新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
由于目前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學內容過于理論化,因此必須創新教學內容,加入跟實際物流發展相關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要以學生們的就業為導向,才能夠有效提升物流管理專業教學質量。首先,要詳細分析當前市場的需求還有對于物流人才的素質要求,在根據這些來制定合適的教學內容,要在教學中把理論課程和實踐教學相結合,培養學生們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共同成長。在教學中,要適當加入與時俱進的知識點,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多給學生們提供校企合作的實訓機會,能夠讓學生們通過實踐工作來鍛煉和提升綜合實踐能力。
3.2 構建科學的教學體系
在教學中建立起專業的教學體系能夠有效解決目前人才培養穩定性和人才需求多邊形的矛盾沖突。教學中不僅要提升教學實用性,更要培養學生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首先根據物流行業的發展特點和人才需求,組織相應的專業知識模塊和技能模塊,形成新的教學課堂成體系。教師可以定期開展物流專業知識研討會,互相研究教學方法,探討教學經驗。學校也可以聘請專業的教授以及成功企業開辦專業的課程講座,讓學生能夠實時了解社會變化,同時也有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學內容必須貼合生活實際,針對不同的學生安排不同的實踐工作崗位,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學生們能夠在實際工作中掌握物流專業的規范流程。時下應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學校中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氛圍。例如,學校可以引入當前常用的技術和設備,在學校中建立物流實驗室,讓學生能夠了解最前沿的物流知識和物流設備,同時加強與社會的聯系,在學校中建立物流培養基地,進一步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掌握,提高學生的動手和實踐能力。
3.3 發展本地特色教育
物流帶有一定的地理特性,一般在當地都會具備大型的物流企業,高職院校可以把物流專業人才通過校企合作形式輸送到物流企業基地中進行實習,不同的物流企業會呈現出當地的地域性特色。物流體系能夠為當前的社會經濟提供重要的支撐和保障,物流人才對于物流體系的建設則更加重要,因此教師必須提升教學質量,創新教學模式,為服務地方經濟做出貢獻。高職院校的物流專業需要因地制宜,結合本地物流特點確保學生能夠學以致用,為當地發展儲備更多物流專業人才。
3.4 重視就業導向的能力培養
高職院校的物流專業學生就業之后基本都是物流的一線員工,大力推動物流行業的發展,因此,高職院校的物流專業教學必須以就業為導向,重點培養學生的工作能力。高職院校學生就業之后面臨的崗位有:倉儲管理人員、運輸管理人員、包裝、裝卸、調配、進出口貿易的報關、配送等,大部分都屬于操作人員。高職院校必須根據物流工作崗位特點培養學生能力,讓學生能夠獲得符合工作崗位要求的職業能力,除了專業能力之外,還有綜合管理能力、人際關系管理能力等,全方位保證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教學課程安排也要重視學生的職業基礎能力、專業技術能力培養,針對學生的能力進行重點培養,由于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能力層次不一,因此可以分模塊培養,能力較強的和能力較差的學生培養進度不同,能夠照顧到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做到因材施教,能夠有效提高物流管理專業教學質量。
4 結 論
綜上所述,物流人才是目前社會經濟發展中最緊缺的人才之一,物流人才不足會嚴重制約物流行業的發展,影響我國社會經濟進步,因此,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學必須提升教學質量,優化課程設置、創新教學手段,從根本上提高物流人才的培養效率,為社會輸送更多的高素質、專業性人才,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參考文獻:
[1]榮金生.推動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途徑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34).
[2]張俐華.對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J].職教論壇,2011(20):48-50.
[3]崔媛.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研究[J].技術與教育,2015(2):41,57-59.
[作者簡介]鄧攀(1976—),男,漢族,山東曹縣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連鎖經營、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