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賢忠
摘 要:遵循“咨詢、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六步行動過程序列,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項目能力。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闡述行動導向教學的“六步教學法”在車工實訓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行動導向 六步教學法 實訓應用
行動導向教學,其基本意義在于: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中心,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與協調人,遵循“咨詢、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六步行動過程序列,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互動,讓學生在老師的啟發、誘導下,通過“獨立地獲取信息、獨立地制訂計劃、獨立地實施計劃、獨立地評估計劃”,在自己“動手”的實踐中,掌握職業技能、習得專業知識,在學習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研究解決問題為主要方式,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構建屬于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
一、咨詢階段
咨詢階段主要是收集信息,即由教師、實訓教員或書本等提供核心問題,是針對實際操作的零件所涉及的一些相關理論與知識的準備。過去,在實操前,專業教師通常把要進行實操零件的圖樣進行結構等分析,專業老師在課堂上講得多,學生聽得少,即使采用提問等方式也只是個別學生參與其中,這種被動學習的效率是低下的。而引入行動導向教學法后,由指導老師提出一系列的咨詢問題。以加工螺紋為例提出一系列咨詢問題,比如什么叫螺紋?什么叫螺距?在車床上是如何調整的?有哪些方法?怎么檢測?讓學生帶著問題通過查閱工具書、資料、咨詢相關專業課老師自行獲取相關信息,把車削螺紋的相關理論知識先收集起來,為后面的“行動”提供理論支撐。通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發現,尋求問題的答案,變被動為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無知到初知,從初知到熟知,從熟知到應用,同時又學會了學習的方法。
二、計劃階段
計劃階段通常在教師指導下按小組以書面形式擬定工作計劃。計劃是為行為準備服務的,是具體工作的進程安排。在學生操作加工零件前首先要安排計劃,在機械加工中把安排計劃稱之為加工工藝。過去在制訂加工工藝時,只考慮了零件的加工步驟,即加工刀具路線、加工階段劃分、工序安排、切削用量等,很少將實際操作與上面咨詢的理論融合起來,導致兩層皮,使理論與實際操作關系不大,從而學生忽視了對理論的學習;再則以前在制訂工藝時,工裝、工具和量具等常常被淡化,導致在實際操作進行時缺這少那,工作效率低下,有的甚至無法加工下去,影響進度。而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則需要制訂更詳細的工作計劃,不僅把工作步驟寫清楚,還需要把在操作過程中的所有工具、量具及輔助工具等都列出清單,甚至還包括安全問題、質量控制問題、環境保護問題、加工時間等。下面以車削螺紋為例作計劃的說明:
1.加工工藝
根據零件圖樣上加工螺紋的直徑和螺距,計算切削深度和走刀次數及加工時間,并安排背吃刀量。一般情況下,螺紋的切削深度留0.2mm左右就可以用螺紋環規檢測中經尺寸,最后光整加工即可。
2.準備清單
在加工過程中所有需要的工量具如螺紋刀、螺紋樣板、螺紋環規等要全部寫清楚名稱、規格和數量,另外還要配備機床的輔助工具如卡盤鑰匙、刀架鑰匙、墊刀片、鐵削鉤等。
3.環境及安全問題
由于在螺紋的加工中會有鐵屑飛濺出來,對于工作衣、工作帽、防護眼鏡等都應按勞動防護要求規范使用。
三、決策階段
決策階段在我們以往的教學中往往被忽略,認為只要學生能加工零件就可以了。這樣做學生的想法沒有被釋放,長此下去為極大地扼殺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行動導向教學在課堂上安排決策,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合作交流、開放探究環境,充分地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學生在完成計劃的基礎上,對各個小組所制定的工藝、工量具、輔助工具、目標任務的實施時間等進行討論及爭論,使問題得到不斷的碰撞,不斷地檢查和協調預定目標和結果,使之不斷引導創新優化并最終達成決策。
四、實施階段
實施階段是“六步教學法”的實質性階段。以前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根據加工的圖樣,通過觀看老師的示范操作,模仿著進行切削加工。由于學生的準備工作不充分,急于求成,因此在這階段指導老師常常忙得不可開交。而采用行動導向法教學,學生根據工作計劃,完成老師布置的加工任務。老師的主要任務是:首先是對學生進行加工方法和手勢的演示,然后重點巡視檢查安全問題,并對加工中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引導,但由學生自己解決。雖然學生在前幾個階段對切削加工進行了學習和制訂計劃,但在實際操作中難免還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比如車刀崩刀。按以前傳統的教學出現這個問題后,經過老師檢查,就針對性的指出問題讓學生改正。而在六步教學法中出現崩刀后,老師就提出引導問題,是不是刀尖中心高度不對,是不是刻度記錯造成吃刀量突然變大,是不是零件沒有夾緊,還有其他什么問題會造成崩刀。讓學生自行按照問題的導向,尋找問題的答案,有時學生個體還不能尋找出問題的所在原因,還可以依靠小組的力量,進行討論分析,這樣學生學習容易記住并且避免下次犯同類錯誤。
五、檢查階段
檢查階段是檢查學生是否按規定完成了預定的任務,包括咨詢、計劃等。傳統教學偏重于對結果的檢查,而忽視對過程的檢查,實際上過程的檢查最容易發現各個技能節點存在的問題。行動導向法教學對檢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檢查學生在實際操作時每一步是否按計劃執行,執行的結果情況怎樣?與理想狀態的偏離的情況等都有記載。如:螺紋加工好后,檢查發現螺紋環規無法擰入,是螺紋切深不夠?是螺紋刀具角度不正確?還是螺紋坯料外徑太大?每一節點都要檢查。通過學生的自查,增加了對計劃執行的嚴肅性。
六、評估階段
評估分兩個步驟,首先學生間的互評,通過學生間的互評,一方面作為評價方看到了別人的長處,對加工工件存在不足的地方提出改進意見,是一個學習過程。另一方面作為被評價方也看到了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從而為今后的加工方式、方法積累經驗。其次是通過實訓指導老師的評估分析,指導老師的評估分析一方面對學生在完成項目中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使其發揚光大,提高學生的成就感;另一方面針對學生在完成項目中出現的共性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與辦法,也可以采用探究的方法,讓學生去進行嘗試并通過實際操作進行驗證,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法”后在課堂過程中老師主要起到咨詢、引導、總結和把控進程的作用,要求老師不僅要教會學生,還要啟發學生:你能有更好的方法嗎?還能做到更好嗎?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老師是不參與改正的。如:在加工螺紋時發現有的學生做不下去,老師只分析螺紋加工不下去可能產生的原因,具體的解決辦法還是要讓學生自行對照原因尋找解決辦法,以此培養學生工作責任感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崔陵,婁海濱.普通車床加工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彭德蔭,艾軍,李小林等.車工工藝與技能訓練[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3]袁桂萍,王公安,徐淑濤.車工工藝與技能訓練[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0.
[4]劉靈娣.機械制造工藝基礎[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嘉興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