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睿
摘要:技校美術教學不僅是一項藝術實踐活動,而且也是一項藝術創造性活動。進入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時代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術教學活動能夠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本文立足于創造性思想的內涵,闡述創造性思維與美術教學的聯系,并且就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現狀進行分析,進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的探索如何在技校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美術教學 創新能力 現狀分析 探索培養
中圖分類號:J2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6)24-0162-03
美術教學活動在本質上是觀察、記憶以及想象與創造性的思維活動,美術教學活動作為學生手腦兼用的審美實踐活動在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上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不同于一般的課程教學,美術課程教學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再加上技校的學生與普通高校的學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而在開展美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更需要加強注意。美術課程教學活動對實踐性的要求比較高,因而在日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理論知識的闡述,同時也要加強學生的美術實踐活動,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來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進行培養。
一、創造性思維的內涵
技校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之前需要對創造性思維的內涵進行有效的了解。創造性思維主要指的是社會個體對客觀事物的觀察進而通過組織相關的活動解決此類問題所形成的思維過程。對客觀事物的觀察還要立足于已有的知識經驗,利用原有的知識經驗對客觀事物進行重新的組合,進而形成全新的社會價值[1]。創造性思維具備以下三個特征:首先,思維的結果具備一定的新鮮性以及有效性,新鮮性主要是指從客觀事物中發現的新的事物,也指別人已經發現,但是對于個人來講是比較新穎的。有效性主要指的是這種創造性思維對社會的發展存在一定的價值,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其次,創造性思維既要集中同時也要發散,但是重點還是要放在發散上。實踐研究表明,創造性思維活動就是思維的不斷發散與集中的過程。只有實現思維的發散與集中,才能發現事物之間的新聯系,進而更好的解決新問題。最后,在創造性思維活動中一定要有想象力的參與,可以說想象力的參與是創造性思維活動必不可少的環節[2]。
二、創造性思維與美術教學的聯系
創造性思維與美術教學活動聯系密切,藝術活動尤其是美術教學活動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意義重大。在藝術創造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創造性思維,課程教學改革對教學活動提出的重要任務就是努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美術教學活動是美育的重要途徑,美術教學活動主要培養的是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與愛好,通過美術基礎知識的闡述,對學生美術素質與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美術教學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審美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創造性思維在本質上是對問題進行創造性的發現與解決,因而具備一定的新鮮性、發散性以及獨特性。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創造性的發現問題,有助于學生鉆研精神的培養進而更好的開發學生的智力[3]。美術學科本身就是一門特殊的課程,其藝術表現力是無限的,因而在藝術創造上可以進行不斷的創新。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現狀分析
(一)技校學生特點影響
不同于一般的學生,技校學生的學習基礎比較薄弱,很多的技校學生都是應試教育的工具,在初中階段學習成績不夠突出,學業基本上是處于荒廢的狀態;其次,技校學生的學生差異性比較明顯,主要表現在年齡差異、學歷差異以及社會閱歷等差異上;最后技校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比較差,擺脫了應試教育的束縛,對學習更加放縱了,導致學習態度以及學習能力都比較差。
(二)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
雖然素質教育在我國運行已經有些時日,但是應試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不管是學校還是學生對美術課程都缺乏足夠的重視。受此種情形的影響,父母對孩子也逐漸失去了美術素質的培養興致,甚至只將考試成績作為日常考核的標準。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僅僅注重對美術基礎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學生美術實踐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教學內容不夠新穎
受傳統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的美術教師依舊采用比較落后的教學方法開展枯燥的教學活動。對于一些新穎的美術知識以及美術教學理念,很多教師并沒有積極的去學習與吸收,因而在備課的過程中也就不能制作出新穎的美術課件。任何教學活動都是與時俱進的,如果教師不對自己的教學內容進行創新,依舊局限在傳統落后的美術教學范疇之內,不僅會磨滅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甚至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是不利的。因而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吸納新的美術知識,對教學的內容進行有效的創新[4]。
(四)美術教學活動與日常生活嚴重脫軌
美術是一種藝術創作,藝術雖然高于生活但是畢竟來源于生活。技校學生的專業課程比較緊張,美術課時不多,絕大部分的美術課程都僅僅是在課堂上進行的,學生出去采風的機會是屈指可數的[5]。然而美術活動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獲取靈感的,僅僅是課堂死板的理論知識的教學是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想要在這種情境下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更是天方夜譚。因而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只有課堂理論知識的教學活動與課外實踐教學活動有機結合才能最大限度的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四、技校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措施
(一)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
當前我國的很多技校美術老師都深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因而在課堂教學中表現的比較呆板。在很多美術教師的眼里,課堂美術教學活動只是學生習得美術基礎知識的平臺,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依舊采用比較傳統落后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法。這種落后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法是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的[6]。因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轉變教學理念以及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如何轉變美術教師的教學理念進而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這就需要美術教師從本質上認清美術課程的內在特點。在立足于美術課程的實際教學情況中實現教學理念的轉變以及教學方法的創新。另外,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學的內容也生動活潑,要活躍美術教學的氛圍,美術教學活動本身就是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如果教學的氛圍比較壓抑,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是無法得到有效的培養的。除此之外,美術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還要綜合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教學的內容只有符合學生的興趣點,才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進而為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創造有利的條件。
(二)創新教學方式
作為一門藝術課程,美術雖然高于生活但是畢竟來源于生活,因而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美術的身影。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的鼓勵學生用藝術性的語言來對新生事物進行具象的表述,在語言表達的過程中既要考慮自身的感受,同時還要不斷的完善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藝術創作必不可少的重要構件,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致力于教學方法的改進,同時對美術教學的質量與水平也要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加強[7]。創新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需要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進行重點的開拓。比如對美術知識點進行發散,美術課程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復雜,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的引導學生對美術理論知識進行闡述,進而通過理論知識的掌握來更好的指導美術實踐活動[8]。注重學生語言思維能力的發散,相同的繪畫內容往往會有不同的語言闡述,教師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藝術語言來具體的描述美術作品,能夠對學生的語言能力進行一定程度的培養。除此之外,美術教師還可以適當的設計美術開放題來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行培養。一般情況,美術開放題對綜合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并且涉及到的知識面也比較廣,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多開展開放性的美術教學活動不僅可以打破學生固有的思維定式,同時還能在某種程度上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比如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適當的加入素描以及速寫教學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同時也能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行一定程度的培養。
(三)善于采用信息技術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美術課程教學對色彩的要求比較高,很多的書本、刊物在經過多次的刊印之后,原有的色彩基本上都會喪失,這些圖片看起來不僅不會引起學生的注意,甚至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不利的。然而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教學的手段更加先進,比如美術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就能播放視頻與圖像,進而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五、結語
綜上所述,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教學改革對技校學生的美術教學活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礎性的美術理論知識,同時還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本文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幾點意見,希望對技校美術教學活動的開展以及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建,劉瑋煒,詹永成,劉德軍,龔際平.地方高校與高職技校協同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12):121-123.
[2]孟麗麗,畢靈波.在小學美術信息化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16):37-38.
[3]馬成榮,夏英,蔡遵義.把文化傳承之脈,解職業教育之惑[J].江蘇教育研究,2014,(03):16-25.
[4]北京師范大學藝術教育課題組.2013中國藝術教育年度報告[J].藝術評論,2014,(04):96-111.
[5]郇寧,邱法宗,劉銀鳳,杜旭.中學美術教育中創新能力的培養——以伊春林區為例[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S1):206-209.
[6]李懿.論地方高校美術創新教育[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1):153-156.
[7]陳曉麗,吳斌,張啟翔,王早生,梁永基,楊賚麗,蘇雪痕,程金水,劉秀晨,王秉洛,俞善福,何濟欽,尤傳楷,陳秀中,馬玉,包滿珠,俞孔堅,何昉,包志毅,金荷仙,吳桂昌,蔣曄,邵權熙,彭少輝.紀念陳俊愉院士[J].風景園林,2013,(04):18-51.
[8]夏燕靖.從教五十載 點滴鑄師魂——馮健親教授訪談[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1,(0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