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呂思文
【摘要】聽力教學很長時間以來只注重學生的“聽后”檢測,忽視了對學生聽力過程的觀察與指導。本研究以56名韓語初中級水平學習者為調查對象,調查并分析影響聽力理解的因素。結合這些原因以及韓語本身的語言特點制定出有針對性的循序漸進的韓語聽力學習策略訓練。使學生從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和情感策略三個角度共同提高聽力能力。
【關鍵詞】韓語 聽力 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H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4-0131-02
1.引言
聽力教學一直以來都是以教師為中心展開,課堂上教師為學生提供大量聽力材料,希望通過語言的不斷輸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翻譯聽力材料或回答與材料相關的問題是教學效果檢測的一般方式。但是,這種聽力教學方法關注的是聽后的檢測,并沒有注意到學習者在整個聽力過程中的能動性。換言之,教師僅通過學生的回答,無法監控到學生采取的聽力方法或技巧,不能從根本上為學生提高聽力能力提供有價值的幫助。聽力教學的關鍵應該是“聽中”階段,教會學生“如何聽”,而不是“聽后”階段,只關注學生聽懂了什么。
學習策略的提出為“聽中”階段的聽力教學提供了理論指導,蘇遠連(2003)通過實驗證實學習策略訓練有助于聽力能力的提高,因此聽力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訓練學生使用學習策略。指導學生“如何聽”,利用各種認知策略完成聽力活動,并且從元認知角度監控、管理自身聽力行為,最后從情感策略出發完善整個聽力學習。
目前為止,關于學習策略的研究大多結合英語教學展開,其指導韓語聽力教學的相關研究較少。因此,本論文著重研究韓語聽力教學中的學習策略訓練。本研究首先調查了解影響韓語學習者聽力理解的原因,再針對原因提出具體的學習策略訓練。
2.聽力理解困難的聽者原因調查與分析
要訓練“如何聽”,就要搞清楚影響韓語學習者聽力理解的原因以及目前所采用的聽力方法。為此,筆者針對所教兩個班級的共56名學生進行了一項有關影響聽力理解原因的問卷調查。接受調查的學生均為大學韓語專業二年級學生,處于韓語初中級水平。調查要求學生從所給出的原因中排列出最影響聽力理解的前三項因素。
調查結果顯示,位于前三位的影響因素分別是不理解詞和短語的意思;無法記住聽到的內容以及反應慢無法馬上理解。通過這一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在聽力過程中十分重視詞匯的作用,認為詞匯是聽力學習的關鍵,只要能聽懂每一個詞就能達到理解整個句子的目的。也就是說目前學生采用的是一種自下而上的逐詞聽力方法。在自下而上聽力過程中,聽者把詞匯作為理解聽力材料的基本單位,他們往往先處理聽到的詞匯,再在理解詞匯的基礎上考慮整句的意思。此類聽者錯誤地以為只要能聽懂所有生詞,就能聽懂整個句子。因此,接受調查的學生把聽力理解困難的首要原因歸結為不理解詞和短語的意思也就不足為奇了。
而事實上,聽力的過程絕不是簡單地理解一連串詞匯的被動過程,而是大腦經歷的一個復雜的積極構建意義的過程。聽者要從大量輸入的詞匯中提取意義,當意義被理解后會進入長時記憶保存,提供意義的這些詞匯便從短時記憶中被清除(呂長竑,2001)。換言之,聽力的關鍵是構建意義,而不是聽辨詞匯。構建意義過程中即使個別詞匯不理解也不會影響整句的理解。這一點通過母語聽力也能夠得到佐證。母語聽力中聽者會積極歸納整理聽到的大量信息,并把它們保存在長時記憶中。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在回憶某段話時不能準確說出這段話中的每一個詞,但是卻能夠準確說出其主旨的原因。
此外,學生采用逐詞法理解聽力材料,會極大增加短時記憶的負擔。如果不從全局理解語篇,在有限的時間內很難記住大量相互無關聯的生詞。也就是說聽力過程中逐詞法的使用會造成聽者記憶障礙。這也就充分解釋了為什么調查顯示影響聽力理解的第二位因素是無法記住聽到的內容。
3.聽力學習策略訓練
針對學生采用逐詞法造成記憶障礙這一問題,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采用合適的方法訓練學習策略,以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
和逐詞法這種“自下而上”的聽力方法相對應,“自上而下”的方法是學生目前迫切需要掌握的有效聽力方法。這種模式使聽者的注意力從生詞、短語等最基礎的語言單位向更高層次的句子結構轉移,達到減輕短時記憶負擔,利用長時記憶的信息理解聽力材料的目的。聽力教學中應該以句子為單位展開認知策略的訓練。韓語的句子結構主要通過助詞和各種語尾得以體現,結合這一特點,聽記訓練可以分兩個階段進行:句子訓練和語篇訓練。句子聽記訓練時有意識引導學生重點聽表示句子結構的助詞,語尾以及慣用型,培養從句子結構層次把握句意的意識及能力。
(1)????? ???? ?? ????.
(2)????? ???? ??? ? ? ?? ? ??.
(3)1990?? ?? ???? ???? ??? ???? 1990?? ??? ?? ??? ???? ??? ?? ????? ?? ?? ? ??.
聽記訓練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一開始給學生聽如(1)所示較短的,助詞語尾并不多的句子。指導學生切忌按照逐詞法的習慣按順序記錄單詞,重點記錄“?”,“?”等表示句子結構的標記。當學生熟悉掌握這種聽記訓練后,適當增加難度,聽一些有連接語尾,慣用型等同時出現的句子。句(2)中“??”決定了該句的基本結構,在聽力理解中起著關鍵作用。最后可以聽如句(3)所示的較長句子。通過聽記“? ???”,“??”,“??”等句子結構標記把握該句的大意,減輕短時記憶的負擔。
語篇聽記訓練是一個有較高難度的訓練過程。在語篇聽力過程中聽者除了要注意句中出現的句子結構標記還要注意各句間表示邏輯關系的連接副詞或慣用表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該語篇出現的“???”,“???”,“??? ??”等體現邏輯關系的詞語能有效幫助聽者理清語篇各句間的邏輯關系。教師要有意引導學生把握語篇的邏輯關系。
除了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社會情感策略同樣能幫助聽者改善聽力水平。元認知策略幫助聽者規劃、管理聽力學習,常用的方法包括計劃、監控和評估。社會情感策略是與他人互動或自身情感控制的策略。包括合作學習,降低焦慮,自我鼓勵等方法。以下段TOPIK真題理解為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該題是要聽者找出本段的主旨。利用元認知策略,教師在聽之前有意引導學生在聽力過程中選擇性地注意。聽力過程中學生也要進行自我監控,判斷自己是否著重聽句子結構而把握了大意,是否聽懂了內容。當聽力結束后教師可采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判斷自己的表現,對聽力行為進行自我評估。例如詢問學生哪一部分較有難度,聽懂了多少等。社會情感策略角度,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互相交流的機會,看其他同學是如何理解的,通過師生間以及同學間的交流能夠獲得更多的啟發。另外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降低焦慮感等也在互相交流范圍內。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策略訓練,筆者所教班級的整體聽力水平稍有起色。為了解學生采用學習策略后的感受,筆者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了個別采訪。受訪學生均反映自上而下的認知策略訓練正在改變從前逐詞聽的習慣。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是聽力能力較差學生的訓練效果要好于聽力較好學生的訓練效果。
4.結語
作為韓語聽力教學中學習策略訓練的初步研究,本論文有幾點局限:雖然自上而下的聽力方法是一種有效的,學生亟待掌握的方法,但是也不能全盤否定自下而上的聽力方法,二者適當結合的聽力方法也需要進一步探討。另外,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是韓語初中級學習者,那么對聽力能力較強或是高級階段的學習者來說學習策略訓練呈現何種效果不得而知。最后,為更準確論證學習策略對韓語初中級學習者的效果,下一步將會進行實證研究。
參考文獻:
[1]蘇遠連.論聽力學習策略的可教性——一項基于中國外語初學者的實驗研究[J].現代外語,2003,26(1).
[2]呂長竑,聽力理解學習策略訓練[J].外語教學,2001,22(3).
[3]?? ???? [J].1999? 6?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