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催生了新的消費方式及消費群體,網絡購物的盛行、P2P網絡借貸的活躍以及電子政務活動等互聯網其他業務在時下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互聯網技術給人類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諸多糾紛,尤其是近年來的網絡購物等電子商務糾紛成為民商事案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證據保全在民事訴訟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網絡電子證據保全對解決電子商務糾紛同樣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關鍵詞 電子商務 糾紛 證據保全 電子證據
作者簡介:鄭鋒鋼,山西省太原市城北公證處。
中圖分類號:D92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335
一、電子商務糾紛的產生及其存在的問題
(一)電子商務糾紛的產生
電子商務糾紛案件的數量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有著密切的聯系,根據調查,電子商務糾紛案件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出現的比例明顯高于中西部地。根據廣州市兩級法院商事審判部門的統計,從2011年到2015年,該區域的縣(區)市兩級法院共審理電子商務類糾紛案件數量增長率高達每年60%以上。僅2016年前半年,廣州市中級法院就受理了260多件電子商務糾紛案件,不僅在數量上前所未有,而且超過2015年全年的一倍有余。
(二)存在的問題
在網絡購物合同糾紛中,電子數據證據在網絡購物合同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從2015年修訂后的民事訴訟法可以看到,電子數據已被納入證據范圍。所謂電子數據,是指以電子郵件、網絡聊天、通信短信、微博等方式形成的,或者暫時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
比如:在天貓商城購置一件衣服,從咨詢、洽談、付款、發貨到售后,所有流程都是通過互聯網進行的,所有信息都保存在電子媒介上,所有環節都是通過電子數據來完成的。但因電子固有的技術性、脆弱性,導致其在使用和保存過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包括病毒、黑客等外來因素的影響,也加大了電子數據證據保存的難度。因該類糾紛案件證據收集的不易,導致法院在審理該類糾紛案件時對證據審查、認定的難度較大,無法查明案件事實并作出正確的裁判。因確認網絡中的有關事實,需要憑借電子證據加以認定,而電子證據又因其固有的特性不易保存,因此,對電子證據的網絡公證便由此產生。
二、新型電子證據與傳統意義上的證據的差異
電子證據是一種新型證據類型,是通過數據編碼的形式保存在互聯網媒介或者移動硬盤等外部存儲設備中,能夠用來證明案件事實的數據信息。加拿大是世界上第一個為電子證據進行專門立法的國家,所制定的法律為統一電子證據法。因為網絡環境下的證據實在虛擬狀態環境下存儲的證據,與傳統意義上的物證、書證等證據有著極大的差別,因此,給訴訟活動中證據的采納帶來了較大的困難。鑒于公證的合法性,在虛擬環境下,通過公證將電子證據保存、固定下來,使得網絡電子證據符合真正法律意義上的證據特性,從而為網絡糾紛案件提供強有力的證據。我國于2015年修訂的了電子簽名法,確認了數據電文及電子簽名的法律效力。而且,在民事證據法的專家建議稿中,也出現了電子證據這一證據類型。
從我國當前的實踐看,網絡電子證據的類型主要是指電子郵件、網絡聊天、網絡數據等內容。與傳統意義上的證據相比,網絡電子證據呈現出下面幾個特點:
第一,證據的無形性。所有通過計算機處理的信息是需要通過二進制等計算機語言才能被讀取,即不論采取何種語言或者哪種輸入方法錄入計算機的信息,都是一個數字化的過程,是一堆編碼、程序,皆是符號,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具有無形性。
第二,證據的復合性。電子證據和傳統的物證、書證的單一元素相比,它的外在體現在其所具有的高度復合性上。
第三,客觀性、真實性。在排除人為篡改或者計算機故障等因素的前提下,電子證據是具有法律意義上的證據的證明力的。網絡電子證據不僅表現豐富,而且存儲簡便,又能長期無損壞的保存而且可以隨時、多次反復被讀取。它不像書證一樣,時間久了可能被損壞或者書證上的字跡或逐漸消失,也不同證人證言,具有一定的主觀性或者違背客觀事實的陳述,該類證據一旦形成被保存下來,就一直保持著其原始的狀態,客觀地反映著事物本來所具有的真是面貌。因此,電子證據具有客觀真實性。
第四,保存的脆弱性。電子證據雖然易存、易讀取,但它是以數據形式保存在各種媒介上的,在讀取過程中,極易受到人為因素的破壞。除了人為因素的破壞外,還有可能因為在讀取過程中的操作失誤而破壞其原有的真實性及客觀性。鑒于此,電子證據具有其固有的脆弱性。
電子證據所表現出來的上述缺陷性為網絡電子證據保全公證創造了現實必要性。通過公證保全的證據,即使在后期的讀取及存儲過程中出現失誤,導致電子數據被篡改或者刪除,也有公證機關出具的公證文書佐證,使電子證據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得到法律上的確認,在糾紛進入訴訟活動中時,公證保全的證據就具有了案件事實的相關性與證據的證明力。公證保全的電子數據證據具備證據的真實性、關聯性和合法性三個特性,足以能夠證明案件事實。
三、通過修訂法律和技術改進,健全網絡電子證據保全措施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購物已經成為人民群眾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衣食住行都可以通過網絡消費得到滿足,但隨之而來的網絡糾紛也隨之產生并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因此,為了規范網絡證據的保全,通過網絡證據保全公證,滿足司法需求,必須通過法律及技術層面的完善,實現規范、完善、統一的網絡證據保全公證。
(一)規則創設層面的對策建議
首先,制定專門規范網絡證據保全的網絡公證操作規則。根據網絡環境和網絡證據固有的特點,發揮協調聯動機制,聯合公證機關、司法機關等單位制定證據保全專門的操作規程,從計算機設備的配備、公證機關公證地點的選擇到具體操作人員的選擇,再到互聯網的連接、互聯網域名的解析等方方面面作出詳盡的規定。對特殊的網絡電子證據,例如移動通信網絡下的證據保全,可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結合其自身的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操作流程或者操作規范。鑒于全國律協制定的電子證據固定、展示操作指引對電子證據的規定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在制定上述規則時,完全可以借鑒或參考。在制定有針對性的操作規范的時候,可以借鑒該指引,在證據采集主體、具體的操作流程、證據采集場所的選定以及設備的選擇等方面作出規范。
(二)公證機關方面的建議
在互聯網技術盛行的大數據時代,網絡電子證據成為司法機關審理刑事、民商事案件的重要證據,但鑒于網絡電子證據固有的缺陷性,電子證據保全成為公證機關業務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雖然我國諸多公證機關已經配備了計算機等技術設備,但從實踐來看,計算機主要是作為普通的辦公設備得到運用的,很多公證業務仍然局限在紙質化辦公的時代。這主要是由于公證人員的業務素質、思想觀念及電子證據保全系統未得到很好地普及應用造成的。因此,應從以下三方面完善:
一是在全國建立統一的網絡公證平臺并推廣運用。在2008年,首個電子證據保全系統,即伊時代電子證據保全系統的上線運營為網絡電子證據保全創造了可行的技術條件。根據當前我國各地區發展水平的差異,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較快,采用的公證設備及軟件都普遍較好,對電子證據保全也較為有利,但中西部地區發展較為落后,目前最主要的就是改善公證機關的辦公條件,從設備的選定到系統的運營,都應當及時向東部沿海地區學習。
二是提高公證人員的業務素質,培養復合型的公證員隊伍。網絡電子證據保全對公證機關及公證人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某些西方國家,電子公證員不僅是法律方面的專家,也是計算機方面的專家。對電子證據進行保全的公證人員,不僅能夠準確無誤地驗證電子數據所體現的法律內容,而且能夠對簽署文件人的身份、簽名等作出準確的確認,同時還能夠熟練掌握計算機、移動通信設備的操作流程。但是,在我國,公證員的腳步已經遠遠落后于時代的發展,在這個互聯網盛行的時代,有一部分公證員不會使用計算機,對于電子證據保全更是無從談起,因此,培養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求,高標準、高規格的網絡公證員隊伍,是互聯網迅猛發展的大數據時代的迫切需求。筆者認為,從短期目標看,應著力加強對現有公證人員業務知識的培訓,從對網絡知識的掌握、計算機硬件軟件的操作到公證、法律知識的提高進行適時培訓;在對公證人員進行業務知識的培訓是,應當擴大業務知識的范圍,不能局限于法律知識、基礎能力的培訓,應當有所提升,內容應涉及到法律、計算機、互聯網、軟件等多方面,通過培訓,提高現有人員的業務素質,培養高度復合型公證人才。從長遠利益來看,則是通過提高準入門檻來招收高素質人才,招考的公證人員,不僅要求高學歷、通過司法考試,還應當具備一定等級的外語水平和計算機水平。
三是建立專家庫。公證機關在日常工作中,應當積極與法學專家、計算機專家、網絡教學專家等專家學者協作,將上述專家納入公證機關專家庫,在遇到棘手的公證事項時,邀請有關專家進行現場指導、教學,保證最大限度地減少電子證據保全的瑕疵,從而提高網絡公證員隊伍的整體水平。
(三)建立健全網絡電子證據公證保全的制度體系,完善相關法律規定
對于網絡電子證據,相關的法律法規不是很完善,因此,首先應當實現有法可依,其次建立健全網絡電子證據保全制度體系,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強、效率高的保全制度體系。
參考文獻:
[1]張方、張云泉.論電子證據的特點及其對審查判斷的影響.證據學論壇.2005,10(2).
[2]馮惠玲.認識電子證據.檔案學通訊.1998(2).
[3]董健.公安大學博士論文開題報告:電子證據取證評估體系研究.2006年 11月 15日.
[4]李義杰,等.證據法學.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5]何家弘.傳說、傳聞、傳真及其他.證據學論壇.2002,4(1).
[6]福建伊時代電子證據保全系統.http://wvw.ezj001.tom:8080,于2017年3月8日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