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瀆職罪并案偵查是目前檢察機關查辦瀆職案件的重要偵查手段之一,在司法實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新刑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對檢察機關并案偵查僅做了原則性規定,為更好地查辦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瀆職犯罪,規范瀆職罪并案偵查權的使用,本文認為應進一步明確其法律地位與適用原則。
關鍵詞 并案偵查 瀆職罪 關聯犯罪 原案
作者簡介:周曉東,蘇州市人民檢察院。
中圖分類號:D91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341
并案偵查最初被公安機關引入刑事偵查工作中,指將在一定范圍內相繼發生、且有證據證明可能為相同犯罪分子實施的多起案件進行合并偵查的辦案模式。該辦案模式通過集中犯罪信息,整合辦案資源,為公安機關偵破惡性刑事犯罪系列案件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來,為了加大對瀆職犯罪的懲治力度,解決瀆職罪原案不查實致使瀆職案件懸而不決的難題,各級檢察機關逐漸將并案偵查制度引入自偵辦案中。瀆職犯罪并案偵查是指為了查清瀆職犯罪,把原應由其他偵查部門查辦的與瀆職犯罪相關聯的案件一并由檢察機關偵查的一種辦案制度。并案偵查的實質是檢察機關偵查管轄權的擴張,由檢察機關偵察了本應由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
一、 并案偵查制度的歷史沿革
我國1979年刑事訴訟法曾賦予檢察機關完整的機動偵查權。 在這一制度背景下討論并案偵查是沒有必要的,作為法律監督機關的檢察機關可以對包括職務犯罪在內的任何犯罪進行立案偵查,但由于1979年刑事訴訟法在法定程序和制約機制的設計上有較大不足,因此該制度在實際運行中并未發揮很大作用。
1996年刑事訴訟法對檢察機關立案偵查范圍進行了嚴格限定,規定檢察機關僅能對貪污賄賂犯罪、瀆職犯罪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等犯罪立案偵查,這一規定比較充分的考慮到檢察機關偵查資源和能力的有限性,但在客觀上取消了檢察機關對與職務犯罪向關聯犯罪的機動偵查權。針對這一問題,最高人民檢察院于2000年作出《關于加強瀆職侵權檢察工作的決定》 ,通過授予檢察機關牽連管轄權,增強其查辦重特大瀆職侵權案件的能力。由于缺少法律及相關司法解釋解釋授權,該司法解釋在實踐中遭到了來自各方對檢察機關是否管轄不當的質疑 。
2012年新刑事訴訟法延續了1996年刑事訴訟法關于刑事管轄的規定,但各個司法部門為了協調相互間在刑事管轄中遇到的諸多問題,或聯合或單獨的做出了實質上突破法律規定的司法解釋。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六部門發布的《關于實施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規定》 、2013年《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 等,均明確了檢察機關在辦理職務犯罪案件過程中,為了能夠有利偵查和訴訟進行,可將原本應由其他偵查機關管轄、但與其所查辦案件有實質關聯的案件實行并案偵查。
二、檢察機關查辦瀆職犯罪進行并案偵查之必要性
(一)實行并案偵查有利于進一步及時有效打擊瀆職犯罪
一方面,諸如徇私枉法罪之類瀆職犯罪中的特定罪名案件,其罪名的認定往往取決于關聯案件或者原案的查明,如果原案無法查清,瀆職罪名將無法認定,而如果將關聯案件并案偵查,檢察機關偵查部門則可以根據案件總體進展情況,適時選擇對瀆職案件的立案時間,不必擔心因為管理案件不成立使得瀆職案件偵查成為空中樓閣。 另一方面,通過并案偵查,辦案部門能夠在宏觀上對案件有總體的把握,將原本不屬于自身管轄的普通刑事犯罪納入偵查視野,根據偵查需要適時針對前案涉及人員采取相應措施,最終達到準確有力認定瀆職犯罪的目的。
(二)實行并案偵查有利于提高偵查效率、節約司法資源
瀆職犯罪和與之相關聯的原罪往往是同一個事件的不同方面,偵查部門通過辦理上述案件最終還原整個事件的事實真相。從方法論來講,在偵查資源充足的情況下,由一個偵查部門組織相對固定的人員、出于同一目標、采取統一的偵查步驟對幾個案件合并偵查,無疑是效率最高的辦案方式。除了提高偵查效率之外,并案處理還能避免繁瑣的跨部門審批手續和觀念上的沖突,最終還能將瀆職案件與其原案一并移送審查起訴,進入審判程序,從而大大節約了訴訟成本和訴訟時間,保障了訴訟效率。
(三)實行并案偵查有助于強化法律監督職能
作為法律監督機關,檢察機關不僅應當打擊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所實施的瀆職侵權犯罪行為,還應當對與上述行為相關聯的前罪進行適當的處理。例如公安人員放縱有罪人員的犯罪,檢察機關除了應當辦理公安人員瀆職犯罪外,還應通過一定手段將被放縱的罪犯繩之于法。此前,檢察機關往往通過偵查監督部門的監督行為,督促公安機關立案偵查上述案件。賦予檢察機關查處瀆職犯罪過程中關聯案件偵查權,實際是通過將原有的偵查監督權變成了直接打擊的權力,進一步強化了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
三、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如何進一步規制并案偵查
近幾年來,筆者所接觸到的基層檢察院在進行并案查處過程中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不良傾向:有些地方的反瀆干警以及分管領導對并案偵查制度了解不多,對一些應當進行并案偵查的案件猶豫不決,以至于錯過好的辦案機會;有的正好相反,為提高辦案數量,對有些并不完全具備并案條件的案件并案處理,或將并案工作擴大化,針對一件瀆職犯罪案件并了3、4件甚至更多的原案案件。這些情況的出現一方面由于辦案人員對瀆職并案偵查制度認識不到位,另一方面也與法律規定過于籠統和原則,缺乏操作性強的司法解釋、也沒有相應的程序或人員對其進行有效監督。因此,筆者認為高檢院應當針對反瀆或自偵案件并案偵查盡快出臺詳細的司法解釋,便于反瀆部門在實踐中正確使用并案偵查這一有力武器。
筆者認為,在未來的司法解釋中除了應當進一步明確并案偵查法律地位,對并案偵查的立案、強制措施使用、偵查終結等重要節點進行規定之外,還應該重點強調以下三個原則:
(一)嚴格審批原則
對反瀆并案偵查實行嚴格的審批管理是從源頭上防止并案偵查權濫用的程序保證,從各地實踐來看,比較通行的做法是將反瀆并案偵查決定權統一扎口至省級人民檢察院。這種嚴格的程序設置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基層檢察院對一些沒必要并案偵查的案件進行并案處理,有利于保護從案中的犯罪嫌疑人的權利。 在具體執行操作中,一般先由基層檢察院反瀆部門提出并案偵查意見,經該院檢察長同意后,將書面請示報告層報至省級檢察機關批準,上級檢察機關的審核一般由反瀆部門進行,必要時也可以邀請刑檢部門派員提出意見,審核后應當報檢察長或主管檢察長同意。
(二)適宜原則
首先應當明確可以并案偵查的瀆職犯罪案件應當屬于重特大瀆職犯罪案件,防止實際操作中出現的因輕微瀆職犯罪案件將可能判處十年以上的重大刑事犯罪案件并案偵查的不均衡現象出現。其次,檢察機關反瀆職侵權部門應當將偵查力量主要用于瀆職案件的辦理上,避免有些單位出現瀆職案件少、并案案件多的“頭重腳輕”現象。最后,對于國家安全機關、軍隊保衛部門管轄的案件和黑社會性質的團伙犯罪案件,鑒于檢察機關目前的偵查技術和專業能力并不適合這些偵查工作,因此也不應當對上述案件進行并案偵查。
(三)及時原則
關聯案件是認定職務犯罪案件所必須及時查清的刑事犯罪案件,及時查清是并案偵查的效率要求,也是并案偵查的必要性體現。 首先,對于徇私枉法、放縱走私等作為瀆職罪犯罪對象,不追究無法認定瀆職犯罪的原案案件,經向省級人民檢察院批準,可以先于瀆職犯罪立案外,其他并案案件的立案應當嚴格控制在瀆職案件立案后、偵查終結之前。立案以后,檢察機關應抓緊并案案件的偵查工作,瀆職犯罪案件偵查終結時,原則上應當將并案案件一并移送審查起訴。如遇到并案案件證據不足需要撤案,或主案因各種原因需要撤案的,但從案案件卻構成犯罪的,檢察機關也應盡快做出相應處理意見,防止久拖不決情況出現。
注釋:
王永金.瀆職犯罪關聯案件并案偵查制度思考.人民檢察.2009(20).21.
該法第十三條規定:“貪污罪、侵犯公民民主權利罪、瀆職罪及人民檢察院認為需要自己直接受理的其他刑事案件,由人民檢察院偵查和決定是否提起公訴”。
該決定第九條第二款規定:對重特大瀆職犯罪案件所涉及的必須及時查清的案件,經上級檢察機關同意,可以并案查處。
李忠誠.論瀆職罪牽連的原案管轄.人民檢察.2009(11).6.
該規定對牽連管轄做如下解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可以在其職責范圍內并案處理:(一)一人犯數罪的;(二)共同犯罪的;(三)共同犯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還實施其他犯罪的;(四)多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施的犯罪存在關聯,并案處理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實的。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12條第2款:對于一人犯數罪、共同犯罪、多個犯罪嫌疑人實施的犯罪相互關聯,并案處理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實和訴訟進行的,人民檢察院可以對相關犯罪案件并案處理。
龍雙喜、簡紹恒.瀆職罪中“前案”的管轄問題研究.學理論.2011(21).
謝嵐.當前職務犯罪的案件與牽連案件的偵查管轄若干問題研究.華東政法大學學位論文.2011.
李華偉.職務犯罪關聯案件并案偵查機制研究.法學雜志.2016(11).110.
李高明、吳曉寧、鄭隆峰.職務犯罪案件偵查過程中的并案偵察研究.河北法學.2013(10).197.
顧軍、馬軍、許婷.職務犯罪關聯案件并案偵查機制研究.人民檢察.2013(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