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的十八大以來,我黨對黨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是這些要求最為核心的內容。本文立足于深入解讀《蘇聯亡國亡黨二十年祭》,以蘇為鏡,全面分析蘇聯在理想信念、群眾基礎、黨的純潔性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積極總結經驗教訓,歸納屬于中國自己的發展之道。
關鍵詞 蘇共 中國共產黨 馬克思主義
作者簡介:宋雨江,山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中圖分類號:D26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351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領域都發生了重大的變革,傳統的信仰也隨之受到了沖擊和顛覆。在社會主義大的環境之下,人們并沒有看到馬克思、恩格斯所設想的那種“社會財富極大豐富,消費資料按需分配,社會關系高度和諧,人們精神世界極大提高”的景象,開始懷疑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正確性,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的爭論也此起彼伏。
市場經濟下,功利主義、物質主義等對傳統思想的沖擊也很大,信仰危機成為這個社會轉型期普遍存在的問題。由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制體系不夠健全和完善,個人主義以及人們對金錢的崇拜空前高漲。黨內腐敗使黨員干部喪失正義感,沖破道德底線,而這些問題正是阻礙我們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關鍵所在。在今天,我們必須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立足于中國實際,真正認識到中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實際。與此同時,必須加強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只有這樣,中國社會才能穩步發展,人民生活才能繁榮富強。
《蘇聯亡國亡黨二十年》這個紀錄片通過四組鏡頭為我們講述了蘇聯滅亡的原因以及蘇聯亡黨之后社會一片混亂的景:社會主義制度被摧毀的前20年,90年代的蘇聯進入充滿苦難的年代,盧布貶值,貧富分化,物價飛漲,重大犯罪案件劇增等等,一片狼藉。工人、知識份子占百分之六十的蘇聯,國家的社會保障好,貧富差距不大,社會安定和諧,俄羅斯人民永遠都忘不掉過去的蘇聯。1991年8月19日的蘇聯發生了震驚中外的“8.19”事件,以葉利欽的勝利而告終。蘇聯擁有93年的歷史,就這樣被宣告破滅。1985年5月17日,在戈爾巴喬夫上臺的100天時,下令解決酗酒問題,私有者借此機會倒賣酒大發橫財,用此方式斂取了大量的共有財產。1990年第三次人民代表大會正式通過修正憲法第六條,蘇共的核心領導地位被動搖,蘇共毀滅性就這樣拉開了帷幕。戈爾巴喬夫加速經濟改革,卻給蘇聯經濟雪上加霜,打開了私有化的大門。葉利欽組織指揮下的“500天”計劃更使蘇聯的經濟體制改革方向掌控在私有化之下。戈爾巴喬夫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多黨制、議會民主制,以此實現他自己的政治理想。大批反社會主義的文學作品被稱為繼赫魯曉夫的“解凍”以后的“第二次解凍”,蘇聯整個社會中,歷史虛無主義泛濫,不能正確認識本國國情,更沒有意識到國家歷史的錯誤。放棄運用馬克思主義來指導國家的社會實踐活動,使整個國家失去了統一的上層建筑的指導,使社會建設喪失了“指明燈”。黨內領導忘記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僅僅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為了自身的利息叛黨叛國,背叛人民。就這樣蘇聯分崩離析,成百萬的貧困者流落街頭,“世界大悲劇”就這樣發生了。 在震撼之余,也深刻的體會到怎樣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生態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或者怎樣在這個十三五的關鍵時期,堅定黨的信仰,宗旨,基本路線和一系列方針政策,永葆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以達到建立三型政黨。
截止2016年,蘇聯亡黨亡國的歷史已然有25周年。作為一個90后,蘇聯的滅亡似乎只存在在歷史課本和老師的講述中,我沒能去親歷那段歷史,不知道25年前的蘇聯處于怎樣的困境中,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使一個超級大國轟然倒塌,歷史的塵埃距離我是那么遙遠……但幸運的是,在2011年蘇聯亡黨亡國20周年之際,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奔赴俄羅斯采訪,《蘇聯亡黨亡國二十年祭》,真實地再現了蘇聯解體前國家的境況,為我們解答了當時的蘇聯為何會走向解體,也給中國這個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留下了刻骨銘心的經驗教訓。這一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的重大世紀性事件,其后果和歷史教訓,成為了我們今天研究黨的建設,促進社會發展的一大典例,從蘇聯亡國亡黨的歷史中,本文總結了以下幾點致使蘇共垮臺的原因:
第一,理想信念的動搖。對個人而言,理想信念是人生前進的風向標,是個人奮斗的目標;對國家而言,理想信念則是這個國家興旺發達的基本指導思想。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又反作用于國家的經濟建設。屬于上層建筑的理想信念,一旦坍塌,這個國家的政治制度就會受到損壞,國家也就處于混亂狀態。蘇共執政后期,正是由于意識形態改革偏離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信仰被動搖,而被西方資產階級所腐蝕取代,進而導致蘇聯解體的慘烈局面。蘇聯的意識形態經歷了幾次重大變化:斯大林時期走向教條化、脫離實際;赫魯曉夫時期,雖然也進行了一定的改革,但是這種改革卻是很不徹底的;勃列日涅夫時期,脫離蘇聯國情,片面化的認識馬克思列寧主義;戈爾巴喬夫上臺后,直接拋棄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最后致使蘇聯解體。這種思想上不堅定,意識形態上的敗退成為導致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
第二,脫離人民群眾。密切聯系群眾是黨能穩固其執政地位的根本,脫離人民群眾則會使黨的執政地位動搖,國家動亂。國家富強、民族振興都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持,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又必須從人民的角度出發,為人民謀利益,蘇聯領導人卻背離了人民的意愿。“民主化”、“公開性”的本質是將黨的工作向人民群眾公開,以便利于人民的監督。然而戈爾巴喬夫卻把此當作歪曲歷史反共反黨的工具。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黨的事業興旺發達的力量之源。背離人民的結果也只能是喪失黨的領導地位,失去領導的基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就是人心向背道理最好的詮釋。黨必須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關心民眾的切身利益,實實在在解決人民的困難,讓人民時刻能感受到黨和國家的溫暖,只有這樣黨才能堅持其執政地位,也這有這樣國家才能興旺,政黨才會在國家立足。
第三,黨內腐敗、歷史虛無主義盛行。黨內腐敗現象是影響一個政黨長期執政的關鍵因素。戈爾巴喬夫執政時期,一個利用職權謀取私利的群體不斷滋生,他們只考慮小集團的利益,逐漸脫離了群眾,背叛最廣大人民的利益。他們崇拜權力,濫用權力,踐踏民主。歷史虛無主義、反對共產主義者,無視全體蘇聯人民的利益,實行意識形態多元化,確立西方理論的指導地位,取消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黨內的腐敗使整個國家民不聊生,亡國亡黨。
第四,政治動蕩。戈爾巴喬夫執政伊始便大刀闊斧的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他的改革不同于我國新時期的改革開放,是對蘇聯的改造與重建,這種盲目的改革所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使擁有93年歷史、執政74年的蘇聯共產黨在一夜之間分崩瓦解。年輕氣盛的戈爾巴喬夫片面以為只要國家的經濟得到飛速發展,國家就能富強,民族就能振興。因此,提出加速經濟發展,片面強調擴大生產力。然而,由于缺乏正確的方向和認識,也沒能立足社會實際,正確認識國家國情。導致不到兩年的時間,蘇聯經濟再次陷入困境,人民生活不但沒有獲得想象中的小康水平,整個社會處于大蕭條。接著,他把改革重心從經濟領域轉移到政治領域,提出蘇聯社會“民主化”——結束一黨制,實行多黨制,正是這一舉動使蘇聯共產黨逐漸喪失了先進性和純潔性,加速了蘇聯的解體。
一些俄羅斯學者認為蘇聯的解體是上層領導人(戈爾巴喬夫、葉利欽等)在政治上變質,在追求個人財富的基礎上,制定實施了反人民的改革路線導致的。“戈爾巴喬夫背叛了人民,人民也就無情地拋棄了他。”
蘇聯共產黨作為世界上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執政黨,20世紀末的亡國亡黨給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有很大的借鑒作用。“以人為鑒,可明得失;以史為鑒,可知興替”。看過紀錄片,我們作為新時代黨的接班人需要想到和做到的有很多。
第一,堅定信仰,凝聚共識。信仰是一個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體現,有了信仰,人們就有了精神的寄托和行動的指南,信仰的缺失會使我們的國家和政黨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馬克思主義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和中國共產黨的信仰。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動搖,以此來指導我國實踐,我們的國家才會繁榮富強。
隨著經濟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也初現端疑。外國文化隨之入侵,我國的傳統文化受到嚴重的沖擊,意識形態領域呈現出多元化的景象。在這種大的環境之下,我們必須堅定信仰馬克思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的指導地位,又必須立足我國國情,實現馬克思主義與我國實際的完美融合。拒絕教條的運用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的某句話就當作靈丹妙藥,認為只要有它就可以解決中國所有的問題。這樣的教條一點都沒有用。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是要學習其指導方法,將其當作行動指南。在此基礎上,我們也要反對經驗主義,拒絕外國文化對我國的滲透作用。我們要堅持理論創新,樹立文化自信,弘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發展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黨的領導干部和廣大黨員同志要做出表率作用,深入學習國家的方針政策,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加強思想的統一性。必須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要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十八大以來黨的大政方針的指導下,根據中國特有的國情,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一切的出發點,科學發展,為實現兩個“百年”的目標而奮斗。
第二,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軍民一家親”我們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就像魚和水的關系,所以,作為中國執政黨的共產黨,應該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執政為民”。這一點無論何時何地處于何種情況都不能背離。在市場經濟活躍的今天,社會主義國家面臨著很多挑戰與機遇,黨內腐敗現象盛行,歸根結底都是由于黨員干部脫離群眾,為個人利益著想。共產黨作為執政黨,應該時刻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時刻注重黨的純潔性建設,只有這樣,才能使黨始終得到人民群眾支持和擁護。
第三,加強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建設。我國傳統價值觀中,始終堅持以清廉為美好,視貪腐為丑惡,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關鍵時期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堅持這一價值觀。許多國家在進入工業化初期,經濟高速發展的情況下,都曾經出現過嚴重的腐敗現象,這背后的一大原因就是在社會轉型時期必然出現的價值觀多元化交織和復雜多變。針對這一問題,中國共產黨在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基礎上,應加強自身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
中國作為當今世界現存的社會主義大國,應吸取蘇聯亡國亡黨的歷史教訓,立足中國實際,與時俱進,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把中國共產黨錘煉成強有力的政黨,領導全國人民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李克強、劉云山.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習近平.扎實做好保持黨的純潔性各項工作.求是.2012(6).
[3]全面從嚴治黨黨員干部讀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
[4]黃葦町.蘇共亡黨十年祭.江西高校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