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農村土地 “三權分置”是中央根據現階段發展形勢提出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理念,其核心是為農民提供更充分的權益保護。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推進原有的農地兩權分置體制已成為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大掣肘。本文就從商法的角度,分析農地“三權分置”引起的相關商法問題,比如農民農地經營權和“下鄉公司”的入股問題;法律規定不健全問題等等,并對農地“三權分置”提出建議。
關鍵詞 三權分置 經營權 農地 商法規制
作者簡介:岳子洋,揚州大學法學院。
中圖分類號:D92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357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提出要在我國農業經營體制中建立“三權分置”(即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的模式)十八屆四中會議再次提出這一要求。農地的“三權分置”是國家對農村土地政策的一大改革創新,是在現行法律框架規制下依法提升我國農業產業的最佳模式。所謂農地的“三權分置”就是將原先農村的二權分置改革為土地所有權、土地承包權、土地經營權的三權分置。農村土地政策的變化勢必會引起法律制度的改革,但在法律制度變革之前勢必會引起相應的法律問題。因為在每一個改革政策實施之初,由于法律更新過緩,難免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而也因為國家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同樣會對國家的新政策出現保護不力的問題。農村土地的“三權分置”不僅會引起民法問題,也會引起相關商法問題。在公司法中規定了公司的性質,而農村土地經營權入股現象則會引起這些相關的法律問題。因此,要想分析解決它們,首先要對農地“三權分置”這一新的國家土地政策有一個大體的了解,才不會對三權分置引發的法律問題捉襟見肘。
一、農地“三權分置”的背景及基本內容
(一)農地“三權分置”的背景
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展開,傳統的兩權分置(所有權與承包經營權)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它雖在突破計劃經濟桎梏和開辟改革開放新局面的過程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但并非出于深思熟慮的精心設計,而是在倉促之間,折中多方利益的權宜之計。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它已與勞動力高度流動、城市化加速推進的現實,以及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要求格格不入,進而成為了我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障礙,因此農村土地政策改革勢在必行。所以國家在2013年的中共中央十八屆三中全會上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起點,以此我國開啟了新一輪農村土地權利制度改革。這些政策性規定必然會引起法律制度的變革。
(二)農地“三權分置”的基本內容
“三權分置”思想是指形成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經營權流轉的格局。“三權分置”下,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既存在整體效用,又有各自功能。從當前實際出發,實施“三權分置”的重點是放活經營權,核心要義就是明晰賦予經營權應有的法律地位和權能。其中土地集體所有權人、承包權人和經營權人都有各自的權利和義務。
“三權分置”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自我完善,符合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展現了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持久活力,有利于明晰土地產權關系,更好地維護農民集體、承包農戶、經營主體的權益。各地區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三權分置”的重要意義,妥善處理“三權”的相互關系,正確運用“三權分置”理論指導改革實踐,不斷探索和豐富“三權分置”的具體實現形式。
二、“三權分置”與商法的關聯性
農地的“三權分置”是土地的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其中核心是保護農民的承包權,促進土地流轉和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而經營權與承包權的分離筆者認為這種土地政策創新具有重要意義。經營權從承包經營權中分離出來有利于幫助農民更好地利用土地,農民則可以把土地的經營權單獨的轉移給專業的種植農產品的經營者,這樣可以為農村勞動力的轉移提供更多的回旋余地。
在上文中提到農民可以以轉移土地經營權的方式入股,國家實施“三權分置”可以更好地使農民將自己土地的經營權入股,同樣有經營技術的下鄉企業就可以以貨幣、技術的形式入股,成立農地入股公司。而成立此種經營模式的企業就是新型農業政策的一種表現形式,這就需要公司法的調整。筆者認為這是將農村土地商業化得重要體現。 “三權分置”政策的頒布,農村土地的商業化就會形成,經營權的獨立轉移可以幫助農村引進高科技智能機械化的農地作業企業。由于農民將使用權入股,專業的下鄉企業的加入,使農村土地商業化得以實現。正是由于企業擁有了農民經營權入股的土地,才形成了農村土地的商業化。
商法中規定了關于公司的構建、組成,這些在農地“三權分置”的政策下都有所涉及。農地的主體三方成立農地入股的下鄉公司是“三權分置”的主要表現形式,在成立公司的過程中,對公司如何定性問題,要根據主體的身份和公司的組織模式、股份形式和經營范圍,這在公司法中都有明確的規定。農民將土地經營權(土地使用權)入股成為股東資格,經營者通過出資貨幣和技術的形式參股,這種出資方式之所以成立,都是以《公司法》第27條的規定為依據的。所以,在農地的“三權分置”下成立農村土地入股形式的公司產業化經營,都是以商法作為法律基礎的,都受到商法的法律規制和調整。所以,國家實施的農地“三權分置”的土地政策與商法有很大的關聯性,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如何協調下鄉企業與農民入股土地之間的利益關系。
三、農地“三權分置”在商法規制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土地入股的企業性質多樣化,涉及的法律規范較為復雜
國家實行的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的政策,將土地的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加快了農村土地的流轉速度,使農民可以以單獨的土地經營權(土地使用權)作為入股新型農地經營公司的權利,使得農民成為新型的農地合作企業的股份持有者。而正是因為這種新型公司的出現使得這種公司的性質過于多樣、復雜。如公司為有限責任公司則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的股份比例按照公司法的規定或公司章程的規定設置;公司的性質如果是股份制公司,這時公司的股份由于有股票的發行更為復雜,既要按照公司法中股份有限公司的規定執行,還要充分的保護農民的合法利益,使農民持有股票所涉及的問題更多。所以,由于在農地“三權分置”的情況下,擁有經營方、農民和農村集體的三方的新型農業公司的性質規定不清,因此所涉及到的法律規范也十分復雜,從而導致相應的法律調整的重疊和相互之間的矛盾沖突,以致造成不必要的法律糾紛,也會使各方的利益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二)如何協調下鄉企業與農民入股土地之間的利益關系
農民以土地的經營權入股的形式來獲得相應的利益,下鄉企業中農民的利益和經營者的利益在多數情況下會發生分配不公平的現象。經營者一方面熟悉公司的運作和公司內部信息,具有專業的經營知識儲備。但是農民一般情況下只是將土地的經營權交由經營者經營,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對公司的運行和內部信息并不知悉,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公司的經營者一方很容易侵犯農民的利益,造成公司利潤分配不均,最終受到損失的還是農民。所以,如何協調公司經營者和農民之間的利益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公司法》中規定的公司組成形式有關公司監督和職工代表的法律規定是解決此問題的基礎,要想農民的利益不受損失,就應當恰當的處理農民與經營者之間的利益關系,協調好下鄉企業與農民入股土地之間的利益關系是使公司良好運行的關鍵。
(三)相關法律制度規定的不健全
每一個新政策的實施,都會在摸索中前進。在新整個實施的前期,都會造成關于新政策法律規定方面的空洞。因為上文也提到了法律具有一定的穩定性,所以更新進度相對較緩。這個問題的解決僅僅只是時間的問題,根據新政策的實行,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從而根據具體的問題制定相應的法律規定。
四、對農地“三權分置”在商法規制上的思考
(一)規范農業土地入股企業的公司性質,制定針對性的法律規范
針對農業土地入股的企業,筆者認為應按照公司成立的規模、資金和成員的多少來確定公司的性質,根據現有的條件實事求是的考慮,避免在公司成立之初,因為公司性質定性的失誤以導致公司在之后的運營上出現問題,所以在成立土地入股的企業時要切合實際,并且要讓農民了解公司的實際情況,在充分考慮農民的利益和經營者自身的實力的情況下做出正確的決定,必要時可以咨詢專業的經濟學家,為其提供專業的意見,在綜合各個方面的考慮之后再做出成立何種性質公司的決定。在法律規范方面,筆者認為應當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法律規定,將“三權分置”下成立的農村新興企業作為專門的對象進行法律規范,這樣不僅可以最大程度的規范農村土地的經營權,還使農民有了專門的法律保障,更好地維護農民的利益,同時使經營者也更加清晰地行使自己的權利和履行自己的義務。由于法律對此企業的專門規定,經營者就可以按照法律的規定成立公司,不會有所顧忌。有了法律的保障,農業土地入股企業才會真正的發展起來。
(二)完善相關法律規范,加強企業監督機制和農民代表制度
在公司的運營期間為防止公司經營者損害農民的權益,筆者建議應按照《公司法》規定監事會的組成一樣設立公司監事會以及一定比例的農民代表,以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定期要向農民公開公司的盈利情況和土地使用的情況,對公司經營者有損公司利益的行為,農民有權向公司監事會反應情況,監事會要及時處理,避免公司利益損失過大。還應賦予農民對公司利益有向法院提起撤銷其行為的權利,進而保障公司的合法利益。
五、結語
農地的 “三權分置”對我國農業和農村的發展意義重大,因此我們必須以完善的法律制度建設來保障這一改革目標的實現。我們必須在立法包括修改法律的過程中貫徹、尊重既有改革的成果,尊重既有的法律制度,推行“三權分置”應該盡量避免對農民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造成消極影響,要在充分考慮農民的利益的基礎上實行積極的土地政策。農地的“三權分置”要在商法法律的規定下進行,商法的規制對該土地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在實行農地“三權分置”的土地政策中,只有通過國家、社會、農村三方的積極努力,才能使我國這一創新的土地政策得到充分的落實,使我國農業的發展更上一層樓,取得更大的成就。
參考文獻:
[1]單平基.“三權分置”理論反思與土地承包經營權困境的解決路徑.法學.2016(9).
[2]李國強.論農地流轉中“三權分置”的法律關系.法律科學.2015(6).
[3]陳仕遠.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的法律制度構建.經濟與法.2016(11).
[4]高富平.農地“三權分置”改革的法理解析及制度意義.社會科學期刊.2016(5).
[5]孟令浩.淺議農地三權分置背景下農民利益的保護研究.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15).
[6]祝天智、王亞星.全面深化改革視域下的農地三權分置研究.當代經濟管理.2016(5).
[7]李長健、楊蓮芳.三權分置、農地流轉及其風險防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16(4).
[8]孫憲忠.推進農地三權分置經營模式的立法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