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經濟我國經濟實力的飛速發展,教育水平不斷提高,人們思想開放程度也越來越高,同性戀在社會討論中已經不再是一個“禁忌”的名詞,據著名性學教授張北川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15歲至60歲同性戀人數約為3000萬,其中男同性戀和雙性戀2000萬,女同性戀1000萬。本文將通過介紹我國同性婚姻發展現狀,思考我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必要性,總結在推行同性婚姻合法化進程中困境存在的原因,最后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建議,希望能對我國同性婚姻合法化起到一點微小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 同性戀 同性婚姻 合法化 保障權利
作者簡介:鄧皓迪,中南大學法學院。
中圖分類號:D923.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364
一、同性婚姻合法化現狀
(一)世界同性婚姻合法化現狀
由于同性戀對于大多數人群的性取向來說屬于一種特別的選擇,本著人類先天對異己事物的排斥心理,并且同性戀不具有繁殖后代這一自然要求,同性戀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受到人們的反對。從宗教上來說,世界上的主流宗教——包括伊斯蘭、基督教、印度教、猶太教等,對于同性戀的立場也都不謀而合,即反對同性戀,在這些宗教中嚴重的來說將同性戀視為一種原始的罪孽,從輕而言也至少從教義上排斥教徒的同性戀行為,在某些教義上同性戀更由于“違背了人類繁衍的天職”而被視為十惡不赦的大罪。總之,同性戀在社會各種文化中大多被定義為“人類社會錯誤的越軌行為”,就更別說確立同性婚姻了。在此基礎上,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就更加難以推進。
目前亞洲還沒有一個正式通過同性婚姻法的國家,但據學術界的估測和媒體報道,我國臺灣地區有可能會成為亞洲第一個支持同性婚姻合法的地區。
(二)我國國內同性婚姻合法化現狀
據我國著名性學教授張北川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15歲至60歲同性戀人數約為3000萬,其中男同性戀和雙性戀2000萬,女同性戀1000萬,而著名性學教授李銀河則表示,按照金賽對美國同性戀者數量的統計和懷特姆關于各個社會和各類文化中同性戀者所占比例均十分接近并保持穩定的權威說法,可以推測,同性戀者在我們的社會中也當占到成年人口的3%至4%(在我國約為3600萬至4800。我國擁有著世界上最龐大的人口基數,同性戀人群的總人數也居世界第一,同性戀人群占總人群的比例也已經不可忽視,但是我國同性戀者的生存環境卻堪憂。
首先我國法律對于同性戀人群是并不寬容的。我國上世紀80年代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當前辦理流氓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答》中,把同性戀概括于“流氓罪”的范疇中。盡管后來1997年《刑法》取消了“流氓罪”,從法律上也沒有明確禁止同性戀行為的規定,但是從我國立法者的態度可以看出,法律上對同性戀行為的定性就存在著一定的歧視態度,同性戀人群在法律上地位其實是不平等的,難以受到法律保護。
目前我國并沒有表明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相關法律存在,在立法上暫時處于空白狀態,若要推行同性婚姻合法化將受到較大的阻力,我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明天暫時還不明朗。
二、我國同性婚姻合法化困境成因
從本文上一部分關于我國同性婚姻合法化現狀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暫時還難以讓大多數人接受從立法上支持同性婚姻,我國同性婚姻合法化存在較大的困境,而其中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違反常規自然規律
眾所周知,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都通過異性交配來進行種族繁衍和延續生命。婚姻的存在,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通過組建家庭來穩定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保證繁殖后代的功能實現,即婚姻的職能之一就是繁殖后代。而同性婚姻由于婚姻雙方主體為同性,當然無法實現繁殖后代的目的,無法延續社會、為生產發展提供勞動力,在一定意義上違背了自然規律,從長遠來如果同性婚姻比例大大提高,將有可能不利于社會和自然的發展。
(二)挑戰傳統價值文化
我國從進入文明時代以來,婚姻形式已由對偶婚發展為個體婚,即一夫一妻制,它的存在有利于建立穩定的家庭關系,有利于婚姻雙方主體職責的分工,包括對子女的撫養等,這是人類走向文明的標志之一。如果認同同性婚姻,那么婚姻中雙方主體各自需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可能會變得模糊,夫妻身份和權利義務關系不明確,不利于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
(三)可能增加艾滋病風險
由于同性戀之間性行為的特殊性,同性戀尤其是男性同性戀成為了艾滋病的傳播的重要因素。我國衛生部部長陳竺通過調查研究發現,目前我國同性性行為導致的艾滋病傳播已占到傳播總數的32%,去年有關部門在中國61個城市對同性戀群體進行了調查,發現平均有4.8%的同性戀者患有艾滋病,其中最高的一個城市高達18%,“這是一個足以引起我們高度重視的信號”。由此人們對于同性戀乃至同性婚姻的恐懼也油然而生。
(四)前瞻性擔憂
人們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原因,除了來自同性婚姻本身具有的一些缺陷外,還包括人們對同性婚姻合法化立法后的擔憂。不少人擔心,如果同性婚姻由于同性戀人群的爭取而合法化了,那么是否未來有一天也需要通過人和一條狗、一只貓甚至一棵樹之間的“婚姻”合法化呢?若是法律真的如此無窮無盡地順延,法律上所規定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都會亂了套。立法的滯后性和未來社會發展趨勢的不可預見性,讓人們擔心同性婚姻合法化后的法律秩序可能會難以維持,原本較為穩定的法律體系可能會受到沖擊,人們將會面臨法律關系混亂的風險,未來調整法律關系可能會出現更多難題。
三、我國同性婚姻合法化必要性
盡管我國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存在著較大的困境,但是由于同性戀人群的龐大,所占比例不可忽視,他們對于婚姻合法化的訴求應當成為一個需要嚴肅討論的話題而引起重視。
(一)同性婚姻合法化是維護同性戀者平等人權的要求
首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3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這意味著公民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權利并承擔平等的義務。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角度來說,公民有權在不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前提下自由自愿地選擇自己結婚的對象,這個對象不應該受到性別的約束,異性戀者同樣作為中國公民,應當與異性戀者一樣享有結婚和組建家庭的權利。
(二)同性婚姻合法化是維護人身財產權的要求
1.同性戀者人身權利
根據我國婚姻法的規定,雙方民事主體一旦通過婚姻組建家庭,他們都將享有或者承擔婚姻法中的權利和義務。在我國,異性伴侶可以通過婚姻建立彼此之間的法律關系,即通俗所說的“名分”,基于這個“名分”,夫妻雙方可以要求對方盡到忠實義務,使兩人的關系具有排他性,包括專一的性生活義務、不得惡意遺棄配偶或損害配偶利益等;夫妻一方或者惡意破壞婚姻的第三人都將承擔法律上的不利后果,而同性戀伴侶雙方也同樣有獲得“名分”的向往,他們也希望自己與伴侶之間的人身關系受到法律保護,甚至在伴侶遭受重大疾病時,能夠擁有身為對方親屬而簽字的權利。這種權利對于異性伴侶來說仿佛是理所當然的,轉換到同性伴侶之間卻成為了無法容忍的要求,這在邏輯上是難以成立的,同性戀者之間的人身關系同樣需要法律的保障。
2.同性婚姻財產權利
婚姻帶給夫妻雙方的財產關系包括夫妻雙方在財產所有權、撫養及遺產繼承等方面的權利義務關系,如夫妻間的財產共同所有、夫妻間的相互扶養等。同性戀者在共同生活的時候,也必然會像異性伴侶一樣存在共同財產的歸屬、管理、使用、收益、處分和債務的清償等財產關系。由于同性戀者雙方關系的特殊性,普通的民事主體財產關系并不能完全將同性戀者之間的財產關系概括,他們的關系更傾向于夫妻財產關系;尤其是涉及到遺產繼承時,當事人的同性伴侶本應相當于配偶的地位,本可以優先擁有繼承權,但由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法律缺位,同性戀者之間的這種繼承關系可能難以被規范,其財產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3.“形婚”對象的人身財產權利
同性婚姻不能合法化,會造成許多不良的社會現象,其中就包括目前飽受爭議的“形婚”問題。“形婚”是指婚姻只有形式而并沒有實質內容。由于同性戀目前依然受到社會道德的非議,同性婚姻合法化遙遙無期,同性戀者為了獲得表面上的社會認同、讓外界以為自己是一個“正常人”,選擇異性為結婚對象,以此形象來抵擋外界的壓力。“形婚”對于自己的同性對象可能是一個“善意的謊言”,但對于與自己結婚的異性對象是極為不公平的,尤其是在異性結婚對象事先不知情的情況下,會嚴重影響異性結婚對象的人身和財產權利。婚姻制度的建立本身是為了維護穩定的家庭關系、行使繁殖后代職能、保障夫妻雙方人身財產關系、維護社會穩定等。若同性婚姻合法化,同性也可以光明正大地談婚論嫁,“形婚”的現象也會相對緩解,有利于保護相關主體的人身和財產權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真正體現婚姻制度的立法目的。
(三)同性婚姻合法化可促使公眾正視同性戀現象
從前人們對于同性戀的認識總是停留在一個固化的階段,即認為同性戀就是一種病態的心理,是應該受到譴責的。而事實上越來越多的生理學家和人文學家都研究表明,同性戀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權威精神疾病認定刊物《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一書中也明確指出同性戀不是一種病理狀態,它只是一種有別于多數人的性取向選擇,這種不傷害他人權益的自由選擇應當得到尊重。
如果同性婚姻可以合法化,這將為人們正確認識同性戀現象提供一個科學的依據,整個社會對于同性戀的認識將會達到更高的層次。讓社會能夠包容一種特別但卻并非惡意的現象,不僅對于同性戀者來說是福音,也是文明社會進步的體現。
四、推進我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措施
一是我們需要加強對民眾的教育,普及科學的觀點,讓公眾能夠普遍認識到同性戀不是一種病態,就像一句話所說的那樣:“我不是為了同性戀而同性戀,只是我喜歡的那個人,恰好與我的性別一樣”,緩解公眾對于同性戀的排斥程度,才能為同性婚姻合法化提供群眾基礎。
二是要鼓勵科技創新,提高科學發展水平,解決醫療難題。人們排斥同性戀并不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擔心同性戀會增加艾滋病的傳播。事實上人們對于艾滋病的恐懼不應該強壓于同性戀的身上,要杜絕艾滋病的發生,應當通過科學的醫療手段消滅艾滋病毒,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艾滋病的問題,而不是只局限于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對同性戀深惡痛絕。
三是要完善法制建設,強調法的精神。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歷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現階段由于多種原因無法立即出臺關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法律,但是國家應當作出一些相關的司法解釋來涵蓋并調整同性戀之間的法律關系,讓他們的人身和財產關系能夠更好地得到保護。
五、結語
法律的發展應當隨著社會的變遷演變而變得不斷完善,我國同性婚姻由于同性戀現象已經不可忽視,急需法律的完善來對其進行調整并保障其中的權利行使。我希望有關法制能夠更加完善,對于特殊群體我們能給予更多的寬容和保護,只有這樣所有人的公平權利才能得到保障,我們的世界才算真正進入了文明的社會。
參考文獻:
[1]中國青年網.盤點同性戀婚姻合法化國家.2015.10.01.
[2]黃玲芝.中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四川大學.2011.
[3]王鑫.我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必要性.法制與社會.2015(14).
[4]劉娜.從平等角度探討中國同性婚姻合法化.蘇州大學.2015.
[5]唐梁杰.同性結合法律認可制度研究.西南政法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