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盡管建筑行業飛速發展,但由于建筑施工企業行業及自身管理的不規范,法律意識的淡薄,導致建筑施工領域的法律糾紛案件數量不斷攀升。本文在深入分析建筑施工企業法律糾紛現狀和發案原因的基礎上,對如何有效管理和降控法律糾紛案件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具體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 法律糾紛 管理 降控
作者簡介:袁昆云,中鐵十七局集團上海軌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高級經濟師(二級企業法律顧問),研究方向:企業法律事務管理及法律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374
當前,建筑企業競爭日趨加劇,企業進入微利時代,大多數國有建筑施工企業進入了糾紛案件高發期。據不完全統計,國有建筑施工企業發生的訴訟案件中作為被告的案件達到80%以上,大量糾紛案件是因國有建筑施工企業管理內部缺陷而敗訴,給企業造成了巨大損失。法律糾紛案件的產生不僅導致企業嚴重損失了經濟利益、破壞了企業的形象,還對社會和諧穩定發展造成了一定影響。
一、當前法律糾紛的現狀和發案原因
(一)建筑行業不規范,外部干擾造成糾紛不斷
建筑施工行業,大多是業主強勢,施工企業弱勢。業主大部分是政府或準政府,企業有求于業主。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時候沒有好的辦法應對。企業主觀上想要依法經營,但很多時候做不到。最典型的就是基本建設程序不嚴格、不規范,國家還沒有立項、可研、論證,業主即開始招標施工先行;土地未征先用,項目未批先建,拆遷遲遲沒有開始,開工許可證未拿到等等現象,這是企業必須面對的建筑施工領域現狀。
(二)制度執行不徹底,內部缺陷造成企業受損
一是制度機制保障不到位。習總書記強調:“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面”。權力沒有約束,沒有制度做保證,它就會橫行霸道、胡作非為。所以機制、制度保證是非常重要的。當然許多東西也不是一個制度、一個機制就能立竿見影,需要一整套一系列的機制和制度做保證。
二是依法辦事能力不足。某個人即使有很強的法律意識和責任心,但沒有依法經營、合規管理的能力也不行。依法辦事能力是一種綜合體現,是靠長期培養、鍛煉形成的。能力和意識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沒有意識也就更談不上能力了。
三是項目作為建筑施工企業的前沿陣地,存在管理細節上的缺陷,項目管理過程控制不嚴格,給包工頭、分包方、供應商等合同相對方訴訟欺詐提供了可乘之機。
(三)管理界限不分明,缺乏擔當造成案件攀升
一是在當前管理體系內,形成了一系列的管理流程,但是沒有將流程中的管理界限明晰,形成審核過程界限不清,分工不明,出現問題,無人具體負責現象。
二是法律意識觀念淡薄。企業及其經營管理者依法經營、合規管理的觀念,意識還比較淡薄。“說起來重要,忙起來丟掉”在一定程度存在。
三是缺乏責任心。部分管理人員有法律意識,可是根本沒把它當回事,沒有把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當成一回事,責任心不到位。反過來講也是企業缺乏制度約束,沒有將責任明確到人,更沒有追究他的責任。
二、有效降控和應對處置法律糾紛案件的具體措施
(一)增強法治意識,堅持依法經營,合規管理
依法經營,合規管理,按法律辦事、按合同辦事,誠實守信,是企業必須首先做到的。企業必須把依法經營方針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到企業施工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從增強法律意識、提高管理水平入手,加強法律風險管理。同時,也要認識到法律糾紛案件是在企業施工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它涉及到企業的全體員工,不僅僅是法律事務部門和人員的事情。在企業經營承攬、施工生產、驗工計價、物資設備采購、財務管理等各個崗位工作的人員,都必須樹立法治觀念和法治意識。
企業應當通過深化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定期組織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等活動增強全員尤其是領導干部的法治意識,確保各級領導干部和管理人員都能以身作則,依法經營、合規管理,樹立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堵塞管理漏洞,避免法律糾紛案件的集中爆發。
(二)完善制度機制建設,結合風險內控管理加強執行力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管理和降控法律糾紛案件,需要在制度機制建設上下功夫,著力提高制度機制建設的科學化水平。制度機制建設首先要具有全面性。建立健全總法律顧問工作體系、法律審核制度、法律糾紛案件管理制度、法律糾紛責任追究制度等各項制度,力求覆蓋法律糾紛防控的各個環節,最大限度地減少制度漏洞,構筑全方位的制度機制防線。形成的制度、流程還要有可操作性。不僅健全實體性制度,而且健全程序性制度;不僅明確規定應該怎么辦,而且明確規定違反了怎么處理;不僅做到法律糾紛防控的各項制度相配套,而且做到法律糾紛制度建設與其他方面的改革相配套,確保制度可行、管用。
執行好制度是制度建設的根本著眼點,離開了執行,再好的制度也沒有意義。要把制度機制建設和內控自我評價、內控缺陷整改結合起來。不僅從設計層面進行加強,更要從運行層面進行加強。要針對普遍存在的執行力不強情況,開展專項檢查,檢查規章制度落實情況,哪些得到了不折不扣地落實,哪些走了形式、成了擺設,從公司層級到基層項目部,都要進行檢查,確保規章制度落地。尤其要對問題較為突出的項目進行重點檢查,對存在的問題要進行通報,并限期整改,對整改不力的項目的主要領導要進行談話,堅決維護制度的權威性。
(三)把握關鍵環節,努力抓好大合同管理
“合同”是合約雙方都必須嚴格遵守和執行的“法”,是明確合同雙方責權利的基本依據。這個最基本的領域,是降控法律糾紛案件最關鍵的環節,卻也是建筑企業管理十分薄弱的環節。合同管理過程中,存在各種問題,比如先干活、后簽合同,合同隨意變更、補充,合同執行不嚴肅、手續不全、多頭計價,收款、領料人與合同主體不符、無授權,等等。很多工程項目,正是因為合同管理不善,給企業效益、信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企業必須要把合同管理作為法律糾紛案件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進行重點管理。
在合同簽訂審批環節,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項目所有合同必須實行項目、公司兩級審核,禁止項目對外簽訂任何合同。
二是優先使用公司的合同示范文本。除法律強制規定和業主硬性要求外,對外簽訂合同,必須優先使用公司示范合同文本。與外部勞務隊伍簽訂分包合同,必須強制性使用公司示范合同文本。
三是要加強合同文本的法律審核,合同簽訂必須經法律事務部門進行審核。
此外,對“合同”的理解不能局限于雙方簽訂的合同文本,應該包括在整個合同洽談、簽訂、履行過程中所留下的各種資料、簽證、各種書面確認單據,竣工驗收證明、結算書等等。比如,在合同洽談時要注意認真審查對方的主體資格、資信情況、履約能力以及其委托代理人的身份、權限等;在合同訂立時應注意采用書面形式以及對違約條款、爭議解決方式條款的約定,盡量使簽訂的合同條款對我方更為有利;在合同履行過程中應該加強對各種書面原始證據的保存和管理,出具各種手續時一定要留存原件并進行備案登記,以免將來發生經濟糾紛時由于缺乏書面證據而使自己處于被動和不利的局面。
(四)建立溝通協調機制,減少和避免糾紛案件發生
建立和分包單位、材料供應商、設備租賃商等合同相對方的溝通協調機制,在矛盾和糾紛初現端倪時就做好預防和控制工作,法律事務部門和業務部門共同配合,通過主動與合同相對方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多溝通,多交流、多協商,多疏導,及時化解各類矛盾和問題,特別是對工程分包合同糾紛、租賃合同糾紛、采購合同糾紛等進行重點排查,加強履約過程管理,有效化解糾紛,使紛爭解決在萌芽狀態,力爭減少和避免糾紛案件發生。
(五)統籌內外資源,強化糾紛案件應對處置能力
法律糾紛案件不是企業想不發生就不發生的。即使事前防范工作都做好了,還是有可能發生。這里面有業主方面的原因,也有當事人惡意的原因,還有執行中出現偏差的原因。在糾紛案件處理過程中,要堅持做到:認真對待每一起案件,積極做好每一次溝通,全面調取每一份證據,深入研究每一個細節,精心準備每一份材料,努力窮盡每一項權利。
一是制定最佳處理方案。在方案制定過程中,注重發揮企業總法律顧問的統籌資源的組織協調作用,法律事務部門的專業支持作用和相關業務部門的基礎性作用。總法律顧問適時組織分析,確定案件處理思路和應對措施,明確各方職責,協調內外部關系,為糾紛案件處理奠定較為扎實的工作基礎。
二是合理利用外部法律資源。根據糾紛案件特點,加強與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司法、仲裁機構的溝通協調,爭取理解支持,可以在他們的主持下爭取和相對人進行庭外和解或調解,有的案件可以根據情況合理選聘社會律師參與糾紛案件處理,充分利用好各類外部資源,確保糾紛案件能夠最大限度的得到妥善解決。
(六)強化責任考核,嚴格糾紛案件責任追究
要把法律糾紛案件責任追究制作為一項管理和降控法律糾紛案件的重要措施。
一是嚴格糾紛案件發案責任人的責任追究。將重大過錯糾紛案件納入項目主要領導業績合同嚴格考核兌現,追究主要領導的管理責任。同時,對導致糾紛案件的具體責任根據過錯情況試行“終身責任制”,無論其所屬項目、崗位、職務是否發生變化均追究其相關責任。
二是嚴格糾紛案件處理不力責任人的責任追究。在糾紛案件處理中因不及時采取應對措施、越權處理、擅自放棄權利、玩忽職守、擅自向對方提供證據等行為導致案件處理對公司產生重大不利影響或經濟損失的,追究直接責任人的相關責任。
(七)抓好結案管理,提煉法律管理經驗
案件的終結不是法律糾紛案件管理的結束。結案后,將案例作為改進和加強管理的重要資源,充分發揮各類糾紛案件信息在改進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實行“一案一總結”,對每一起糾紛案件,無論標的額大小、結果如何,對法律糾紛案件的發案成因和處理過程進行評析,反思案件發生及處理中暴露出的管理問題,對癥下藥地擬定法律上的解決辦法和措施,提出強化管理的法律建議,堵塞管理漏洞,促進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升。對具有普遍借鑒意義的糾紛案件,法律事務部門定期組織編寫典型案例進行警示教育,對一些重大典型案例進行專題通報和批評,最大限度的預防和控制法律糾紛案件的發生。可以將法律管理與風險內控管理相結合,使法律管理關口前移、重心下移,完善相關管理制度,構建法律糾紛案件防控的長效機制。
綜上所述,作為建筑施工企業,必須牢固樹立“預防為主,處理案件與改進管理結合”的工作原則,通過樹立法治思維和法治理念,抓好法律風險防范體制機制完善,把握合同管理全過程環節,建立與合同相對方的溝通協調機制,強化糾紛案件應對處置能力,嚴格責任追究和做好結案管理等各項工作,常抓不懈,才能做好法律糾紛案件的管理和降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