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莉
摘要: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2)》中,將文化產業分為十大類,出版發行是其中第一大類。出版發行政策有不同的分類。根據經營主體可劃分為,計劃經濟時期的出版發行經營主體政策、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出版發行經營主體政策。本文對我國出版發行經營主體政策進行了梳理。
關鍵詞:出版發行;經營主體政策
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2)》中,將文化產業分為十大類,出版發行是其中第一大類。出版發行政策有不同的分類。根據經營主體可劃分為,計劃經濟時期的出版發行經營主體政策、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出版發行經營主體政策。中國出版發行的經營主體政策經歷了四個階段。這些經營主體政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對出版發行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一、第一階段(1949年—1977年)
計劃經濟時期的出版發行經營主體政策。此階段政策主要是為了實現計劃經濟而對企業市場行為進行規范。1950年 12 月 25 日教育部和出版總署《關于 1951 年春季教科用書的售價及生產供應辦法的決定》。1950年12月16日出版總署《關于聯營書店由政府投資改為公私合營的通報》。1951年出版總署《論人民出版事業及其發展方向》的報告,主要是依據所有制的不同,對公有制企業進行大力扶持,發展計劃經濟型出版產業。1952年出版總署《關于中央一級各出版社的專業分工及其領導關系的規定(草案)》。對私營企業進行限制,主要是取消市場自由競爭,將企業的生產、銷售權集中到政府手中,統一進行調配管理,1956 年起使用的全國統一書號。
二、第二階段(1978年—1991年)
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時期的出版時期的出版發行經營主體政策。此階段屬于賣方市場,政策主要是培育出版發行市場,解決圖書供給嚴重不足與國民文化饑渴的問題。1978年7月18日,國務院批轉的《國家出版局關于加強和改進出版工作的報告》中提出:“出版工作要反對脫離政治傾向,又要避免對為政治服務作狹隘的理解。”1979年11月,中共中央宣傳部《1979年中宣部21號文件》“所有出版社、雜志社都要提高書刊質量,加強經營管理,除個別情況外,都要實行經濟核算,切實做到自負盈虧,不得由國家補貼。如果長期虧損,辦不下去,就應該停辦。”1980年12月2日原國家出版局發布了《<建議有計劃有步驟地發展集體所有制和個體所有制的書店、書亭、書攤和書販>的通知》。1981 年 6 月 17 日國家出版局《關于改善出版社自辦發行的意見》。1982 年 7 月 10 日文化部《關于圖書發行體制改革工作的通知》,對自辦發行為起了積極作用。1983 年文化部印發的《1981 年~ 1990年全國出版事業發展規劃綱要(草案)》。1985年,文化部先后頒發了《關于開展協作出版業務的補充通知》和《關于出版社兼辦自費出版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1986 年 7 月,國家出版局發出實施國家標準 GB5795-1986《中國標準書號》中國標準書號,自1987 年 1 月 1 日正式在全國推行實施。1988年國家相繼出臺了《關于當前圖書發行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關于報社、期刊社、出版社開展有償服務和經營活動的辦法》、《關于當前出版社改革的若干意見》和《關于當前圖書發行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1991年8月12日,原新聞出版總署、國家工商局聯合頒發了《關于出版社自辦發行圖書的暫行規定》,出版業內部出版、印刷、發行專業化分工的局面開始被打破。
三、第三階段(1992年—2002年)
逐步建立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出版發行經營主體政策。此階段屬于買方市場,政策重點是提高經營主體的質量和效益。1992年《貫徹十四大精神,把新聞出版事業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1993 年《關于調整書刊印刷企業承印范圍的通知》。1994年《關于禁止中國標準書號“一號多用”的規定》。1995 年新聞出版署《關于書號總量宏觀調控的通知》。1997年3月25日新聞出版署《關于全國各出版社書號核發辦法的通知》“各出版社新出圖書書號總量仍按……規定的每位有發稿權的圖書編輯年度5個書號量核定。”2001年1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出版管理條例》(第343號)。2001年8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廣播電視電影總局和新聞出版總署《關于深化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改革的若干意見》。
四、第四階段(2003年—至今)
逐步完善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出版發行經營主體政策。2005年4月13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干決定》,支持并鼓勵非公有資本參與出版物的印刷、發行和廣告經營等領域,非公有制文化企業在資質認定、項目審批和融資等方面與國有企業享有同樣待遇。2005 年 7 月 6 日文化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商務部于 聯合《關于文化領域引進外資的若干意見》。從2008年7月份開始,新聞出版總署在全國試點"書號實名申領制"。2010年4月26日新聞出版總署與重慶市政府《推進重慶新聞出版業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署市合作框架協議》,側重宏觀的總體布局,即對東部、中部、西部的出版產業實施不同的政策扶持,使得整體出版產業能夠平衡發展。2012年2月27日,原新聞出版總署《關于加快出版傳媒集團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3年的國務院機構改革中,原新聞出版總署和廣播電視電影總局合并為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兩個管理機構的合并為出版業和其他媒介行業的融合鋪平了道路。2015年3月31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財政部聯合印發《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
參考文獻:
[1]趙禮壽.我國出版產業政策體系結構研究[J].出版科學, 2015 (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