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柳燕
摘要:隨著高校畢業生數量的逐年增加,高校畢業生工作壓力繼續增大,任務十分艱巨。本文基于對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現狀和就業形勢的分析,從大學生的就業觀及市場供求、市場機制等方面探討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并從社會、學校、學生等多個角度探討了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機制。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原因分析
一、我國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
我國畢業生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每年都在增加的畢業生人數,使得“就業難”被畢業生、家長以及媒體廣泛關注。隨著民營企業、第三產業等對大學生的吸收能力和歡迎程度有增無減;二、三線城市快速擴張對拓展市場的需求日益增強,都為畢業生帶來了職業發展的機會。我們認為,“就業難”并不是難在崗位的缺乏,而是難在畢業生對未來方向、社會需求的認知錯位及自我缺乏了解產生迷茫。
二、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分析
(一)大學畢業生供求之間的矛盾
現在我國的大學畢業生已超躍居世界第一位。與此同時.需求則相對平穩或略有增長。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與就業崗位少的矛盾突出。
(二)畢業生自我認知與社會觀念錯位,“精英情節”導致就業方向狹隘
隨著我國三十多年來的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化全面走向大眾化。這些從小被家長期望成為“天子驕子”的孩子們,一路被灌輸“精英”式定位,過分強調自身價值而忽視社會需要,不良就業心態和擇業觀念與經濟發展的現實不相吻合。
(三)大學生就業的市場化與大學生落后的就業觀之間的矛盾
就業市場化即大學畢業生全部進入人才市場,由人才市場配置人才就業。各類人才要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要遵循人才市場的規律。但很多大學生在盲目追求高工資、大單位,擁擠在大城市、大企業。
(四)不規范、不健全的人才市場機制,加重了中國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性
從人才就業市場機制看,目前,我國高校畢業生完全自主擇業的社會環境條件還很不成熟。從人才市場管理機制看,不規范、不健全的人才市場管理機制缺乏對用人單位的激勵、保障、限制機制,削弱了用人單位吸納高校畢業生的積極性。這就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了畢業生就業。
(五)價值觀、需求偏離,企業與畢業生產生代溝
企業人力對于“90后”自由、獨立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了解欠缺,未能及時調整管理策略,仍然沿用對于“70后”、“80后”傳統的集體管理模式,忽視個性化管理。
三、對策
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依然嚴峻,上述一系列的客觀因素影響了我國大學畢業生順利就業。因此,需要加強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探討,從社會、學校、學生等多個角度來探討成功促進大學生就業的因素,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需求信息、就業指導、職業介紹等畢業生就業管理服務系統。
(一)調整就業心態,轉變就業觀念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畢業生首先需要自我分析,將興趣與職業相結合,明確個人優勢與選擇方向。
其次,需依照市場價值,發展自我優勢。
第三,求職路上磕磕絆絆實屬常事,積極面對,主動推銷自己。
(二)加強就業政策指導
為了加強畢業生就業工作,出臺一系列有關政策。
(三)行動當下,放眼未來
畢業生應放下“精英”身段,不畏難、不退縮。選擇基層崗位做起,并不意味著止步基層,踏實地為自己的職業道路打好基礎。同時了解市場需求變化,放眼未來,尋找適合自己的道路。
(四)加強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的專業化建設
現在,各高校都設立了專門的大學生就業管理機構,配備了專職管理人員,但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隊伍專業化。加強就業服務人員隊伍建設。(2)加大投入,強化硬件建設。提供場地、設備、資金支持。(3)以人為本,提高服務質量。
(五)推廣全程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引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設計
教育學生要主動適應新的就業形勢,大學生從入學開始就要樹立就業意識。全程就業指導課程體系的指導思想是以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畢業生就業率為主線,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為目標,全過程、多方位進行就業培訓和指導。使學生一入學就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下,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
就業指導工作的重心從“成品包裝”轉向“產品設計”。高校應當及時捕捉社會需求信息,適時調整專業及專業方向,調整教學計劃,盡可能多地開設社會急需的專業和課程,淘汰那些不適應當今社會需要的課程。
參考文獻:
[1]陳冬生,孫守春.科學發展觀視閾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7(06).
[2]張敏強.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張蘭芳.淺析大學生擇業心理問題及調適[J].科技創新導報,2005(16).
[4]桂正華.探討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及拓展大學生就業途徑的舉措[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07.5.
[5]周濤.淺析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J].教育研究,2009.12.
[6]吳增軍.試論高校職業指導的原則、內容與策略[J].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06(17):30-31.
[7]陳紅.大學生職業指導全程化教學方案設計[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6(2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