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速度大大加快,建筑行業的發展也是一日千里。在建筑市場中,承包方與發包方之間是密不可分但又充滿著各種矛盾,工程價款支付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矛盾。國家制定了工程款優先受償權來保障承包方的合法權益,但在司法實踐過程中卻問題頻出。針對于此,本次研究嘗試探討這方面的內容,分析了優先受償權的性質、適用范圍,同時指出了本權利在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基于此,本文闡述了一些解決上述問題的措施,希望可以為我國優先受償權的完善提供借鑒。
關鍵詞 建設工程合同 工程款 優先受償權
作者簡介:李玉堂,江蘇宏林律師事務所。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416
一、引言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建筑工程行業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為我國GDP的增長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在建設工程合同糾紛當中,建設工程合同的工程款優先受償權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如果發包方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問題,例如破產倒閉或者資不抵債等情況時,行使優先受償權可以確保建筑企業得以將所有工程欠款拿回。因此,研究建設工程合同之工程款優先受償權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建設工程款優先受償權性質
關于工程款優先受償權的性質,當前我國學術界主要存在三種意見。首先,主張優先權觀點。該觀點認為在實體法上賦予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以優先權的性質可以更好地保護建設工程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同時也可以促進我國擔保物權體系的發展;其次,主張法定抵押觀點。該觀點認為根據我國當前立法狀況,在國家立法過程中一直都指向法定抵押權,而工程款優先受償權也符合法定抵押權的特征,故而應當主張法定抵押權;再次,主張留置權觀點。由于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標的是不動產,故而與我國留置權所規定的只能適用于動產是矛盾的,故而逐漸被淘汰了。
三、建設工程款優先受償權的適用范圍
關于建設工程款優先受償權的適用范圍,下面從兩個方面加以分析。
第一,承包方的墊資是否適用于優先受償權。在當前形勢下,我國建筑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承包方為了獲得更多的工程,經常會通過墊資施工的方式來提高自身競爭力。雖然國家2002年頒布的《建設工程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問題的批復》(下文簡稱批復)中也承認了墊資施工優先受償的合理性,但是在實際司法過程中,還是應當根據不同墊資行為的性質和效果來區分對待,區分方式就是看墊資款有沒有使用到建設工程當中。如果承包方的墊資款已經使用到建設工程中,這就意味著承包方的墊資款已經轉變為建筑工程實物,故而應當賦予其優先受償權;如果承包方的墊資款只是部分用作建設工程上面,那么承包方的墊資款就沒有完全轉化為建設工程實物,對于這部分沒有轉化為建筑工程實物的墊資款而言,是無法享受優先受償權的;如果承包方表面上是將企業資金用于墊資,實際上卻是將企業資金用于其他投資。這樣一來,即便承包方和發包方規定承包方墊資后可以分享建設工程實物。然而從法律角度來講,承包方的行為實際上屬于投資行為,故而這部分墊資是無法享受優先受償權的。
第二,承包方因發包方違約所導致的損失是否適用于優先受償權。根據《批復》可知,工程價款的界定中并沒有包含承包方因發包方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從司法實踐角度來看,這種規定并不完善。根據我國《民法原理》可知,我國法律規定的違約金有兩種,一種是補償性違約金,一種是懲罰性違約金。其中前者指的是承包方的損失,其中包括發包方付款不及時的停工損失、發包方臨時更換施工圖紙所導致的材料浪費和人工浪費、發包方沒有按照合同規定提供場地,或者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出現了驗收不及時所導致的問題。故此,對于工程價款中的人工費、機械費、材料費等等理應享有優先受償權,而對于懲罰性的違約金,則并不享有優先受償權。
四、我國建設工程款優先受償權在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在司法實踐過程中,我國建設工程優先受償權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一)時間的限制與期限的性質
在《批復》中,國家明確規定了建設工程優先受償權的行使時間,但是并沒有明確其期限的性質。有些學者認為,這里所說的期限性質指的是特殊訴訟時效,適用訴訟時效的中止與延長的規定。有些學者認為,這里所說的期限性質指的是除斥期間,如果承包方在6個月內沒有行使自己的優先受償權,那么就失去了本權利。在筆者看來,想要確定該受償權的性質,就必須要結合其保護的權利性質。站在民法理論角度,設置訴訟時效期間是為了使承包方在受到侵害時及時申請保護,故而這里針對的就是請求權。請求權可以將承包方和發包方的行為排除在外,自行行使權利,因此本權利沒有請求權的典型特征。不僅如此,由于行使本權利對于其他債權人也有一定的影響,故而為了各方利益的平衡,必須要對本權利的行使時間進行限制,6個月時間是可以允許的。值得一提的是,在《批復》中并沒有考慮到本權利的擔保物權性。發包方和承包方可以在合同中對支付建設工程款的時間,如果雙方意見一致并且表述明確,那么就可以根據雙方協商的時間來定,不會受到6個月時間限制的影響。然而如果承包方和發包方把工程款支付時間定在竣工時間6個月后,將會出現兩種情況。首先,在6個月時間到來前,發包方可以根據合同中的規定拒絕付款。其次,當6個月時間到來后,承包方又無法再行使自己的優先受償權,對自身利益造成極大地損害。正因如此,在簽訂建設工程合同時,承包方都會將支付合同款的日期定在竣工6個月以內。
(二)受償順序限制
在《批復》中也明確規定了本權利和抵押權以及其他債權的內容,本權利優先于其他權利是十分正常的。首先,建設工程承包合同的本質是承攬關系,如果發包方不愿意支付工程款,那么承包方就享有留置權,留置權比抵押權是更優先的,故而本權利也應當優先于抵押權。其次,發包方所拖欠的工程款中有一部分是作為建筑工人的工資,由于本權利優先于抵押權,那么承包方就可以拿到工程款,隨后為建筑工人支付工資,這與《勞動法》的規定是一致的。
(三)消費者權利的現值
在《批復》中,明確規定了本權利和購房消費者之間的優先程度,房屋是消費者賴以生存的基本物品,故而消費者的房屋所有權實際上屬于公民的財產權以及生存權,優先于本權利。故此,承包方不能為了行使本權利而侵害消費者的基本公民權利。然而購房消費者只有完成登記后才可以享受房屋的相關權利,在完成預告登記前,購房消費者只具有一般債權。相比之下,本權利具有優先性。
五、建設工程款優先受償權的改進
在前文的研究中我們了解到當前我國建設工程優先受償權在司法實踐中暴露出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承包方的利益保障。針對于此,現提出如下幾條改進本權利的措施。
(一)完善建設工程優先受償權登記制度
根據我國《合同法》第286條內容可知,承包方不需要登記優先權,因為本權利屬于法定權利的一種,只要符合法律規定的相關條件,就可以使承包方享受本權利,故而不需要進行登記。然而由于本權利優先于抵押權,因此承包方還需要到相關部門進行預登記。這種安排的原因主要有三:其一,抵押權屬于物上擔保的形態,是保障債權的最好方式。然而本權利形式過程中卻會影響到抵押權以及相關物上擔保權權利人的利益,繼而增加了建筑市場交易的風險。然而如果將工程款進行預登記后,抵押人依然選擇使用建筑工程進行抵押,這就意味著抵押人可以接受本權利所帶來的風險;其二,做好工程款預登記工作,就可以保障合同相關主體之間信息分布的對稱,從而避免發包方利用自己的信息優勢來侵害債權人的利益。與此同時,還可以避免承包方行使本權利時發包方拒不承認最初的工程款數額,并且可以避免發包方和承包方之間勾結來侵害其他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其三,做好工程款預登記工作,可以有效的保障享有抵押權的債權人的利益。如果抵押權存在無法實現的風險,那么債權人就會采取一系列措施來保障自己的利益,例如提高放貸門檻等。雖然工程款預登記工作對于本權利的實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只有經過工程款預登記過程才可以行使本權利。即便沒有進行該項過程,本權利依舊可以生效,同時優先于其他債權人。此外,在工程款預登記過程中所登記的金額就是承包方所能實現的優先受償權的最高金額,如果實際結算過程中計算的工程價款高于這一數額,仍舊以預登記的數額為準。如果實際結算過程中計算的工程價款低于這一數額,那么就按照實際結算時計算的數額為準。
(二)完善建設工程優先受償權放棄制度
當前我國各項法律中都沒有明確規定建設工程優先受償權放棄方面的內容,然而在司法實踐中卻經常會出現這類問題。至于是否允許放棄本權利,當前學術界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觀點。有些學者認為,可以在建設合同中明確規定放棄本權利,因為作為合同雙方當事人,他們在簽署建設合同時具備一定的自治權利。然而有些學者則認為,本權利屬于法定優先權利,本權利的存續以及優先順序也是法定的,比普通擔保物權的法定性更強。但是如果雙方當事人同意,可以放棄本權利,但是卻需要規定一些限制條件。在筆者看來,第一種觀點表面上是為了行使當事人的自治權,但實際上卻忽視了市場環境的考量。當前的房地產市場占據主導地位的是發包方,承包方為了擊敗競爭對手,獲得建設工程項目,就必須要受到發包方的一些限制。如果按照第一種觀點,那么大多數發包方都會要求承包方在建設合同中放棄優先受償權。這樣一來,優先受償權的制定也就沒有了意義。相比之下,第二種觀點更加合理一些。雖然國家并不提倡承包方在合同中放棄優先受償權,但是如果存在特殊情況還是可以放棄本權利的。因為如果可以無條件放棄本權利,那么就違背了《合同法》的制定初衷。在《合同法》中之所以制定了這方面的內容,就是為了確保承包方可以收回工程款,同時保護好建筑工人的合法權益,從而實現建樹市場的穩定。然而如果允許無條件放棄本權利,那么就意味著該項權利被“廢止”了。另一方面,無條件放棄本權利也屬于濫用自治的行為,因此要設置放棄本權利的一些限制條件。這樣做的目的不是為了限制當事人行使自治權利,而是為了更好地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在簽署建設合同時,如果發包方已經為承包方做出了一定的補償,并且令承包方滿意,這時雙方就可以協商放棄優先受償權。在大多數情況下,承包方都不會輕易放棄本權利的。
(三)改進建設工程款優先受償權的期限
根據《批復》內容可知,國家對于本權利的行使時間規定為工程竣工后的6個月內,一旦超出這一期限,承包方將無法行使本權利。雖然這樣規定是為了更好地維護其他債權人的合法權益,但卻使承包方承擔了潛在的風險。因為該項規定太過簡單,并沒有考慮到發包方和承包方在簽署建設合同時所規定的工程款支付期限。如果當事人在建設合同中進行了錯誤的約定,那么承包方就無法再行使自身優先受償權。在司法實踐中,主要表現為如下兩種情形。首先,發包方和承包方約定的支付日期如果在工程竣工后的6個月以內,那么承包方就可能會享受到本權利。然而如果雙方約定的支付日期接近工程竣工后6個月,那么當承包方催告合理期限結束后就有可能超過了工程竣工6個月期限。這樣一來,在工程竣工6個月以內,根據合同規定,發包方暫時不需要向承包方支付工程款。當過了工程竣工6個月以后,這時發包方拒絕支付工程款時,承包方也無法再行使優先受償權。另一種情況,如果雙方規定的工程款支付日期在工程竣工6個月以后,那么在工程竣工后6個月以內,發包方就可以根據合同條款暫不支付工程款。然而當工程竣工6個月以后,到了雙方規定的支付日期,發包方如果拒絕支付工程款,承包方也無法通過優先受償權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由此可見,在當前形勢下,承包方如果對于優先受償權了解不足,很容易會被發包方的一些條款所蒙蔽,自身權益也將受到嚴重的損害。針對于此,國家可以將《批復》中的優先受償權行使時間由工程竣工后6個月以內改為合同簽署的工程款支付日期后6個月以內。這樣一來,就可以有效地保障承包方的優先受償權。
六、總結
通過本次研究可知,建設工程合同之工程款優先受償權對于保障承包方的利益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當前形勢下,我國優先受償權的規定仍舊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次研究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應的解決之法。我國法律完善的道路是漫長的,還需要法學界同仁堅持不懈的努力。
參考文獻:
[1]劉斌.施工企業應運用好優先受償權.法制與社會.2013(1).
[2]應勝南.放棄建設工程款優先受償權的行為應屬無效.現代企業教育.2012(9).
[3]何鑑文、王雙.淺析未竣工工程優先受償權的行使期限.法制與社會.2015(2).
[4]周月萍.簡析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中優先受償權的行使.中國律師.2015(3).
[5]董巍.解析未竣工工程優先受償權的行使期限.商.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