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技創新是有特定涵義的經濟發展觀,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對人類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越來越大,在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資源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生態平衡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想要更好的保護我國的森林資源,必須要依靠林業科技創新的支撐,本文對林業科技支撐進行了一定的研究,以期能夠推動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林業;科技支撐;問題;對策
林業產業是我國十分重要的產業之一,林業的健康發展,將會直接影響到我國經濟的發展水平。現階段,我國林業產業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為了全面促進林業產業的持續發展,林業科技創新就成為保障林業產業快速發展的必要措施。
林業科技支撐主要是指在林業產業發展過程中,將現代科學技術和林業產業相結合,從而顯著提升林業產的生產經營效率。在林業產業發展過程中,林業技術推廣的效果直接影響到我國林業產業的發展的方向和成果,同時也嚴重影響到林木種植人員最直接的勞動力投入和經濟回報。因此,加強林業科技支撐,優化技術推廣的效果是林業部門工作人員十分重要的責任之一。現階段,加強林業科技支撐過程中還存在很多急需我們解決的問題,需要我們及時采取措施將其解決,以便更好的促進整個林業產業的發展和進步。
一、制約加強林業科技支撐的幾點因素
1.技術成果的管理體制問題。當前我國林業技術成果的管理職責多由政府部門承擔,而不是經營性實體組織。而政府部門在對林業技術的管理中往往只是重視其公益性,而非技術能給政府帶來的經濟效益,這種管理體制使得技術產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護。同時,政府管理往往還會導致林業技術在開發過程中的專業性和針對性不足,使其實用性下降。
2.功利性現象嚴重。林業科學技術的研發、推廣以及使用各階段的要求不像工業技術那么嚴格,往往很多林業技術的研發成果,只是經過簡單的鑒定之后,就會投入使用,研究部門以及相關人員很容易就能得到名譽、經濟的雙重獎勵。另一方面,在技術推廣環節,推廣主體往往不能直接從推廣過程中獲得物質上的獎勵,他們的工作動力主要源自于自身的事業心。
3.林業科技的研發脫離實際。當前很多技術科研人員都是在技術先進性、成果高檔次的觀念下進行科研工作,卻很少有以一線工作的實際情況以及技術的實用性為指導思想進行技術研發的,這就使得很多林業技術缺乏實用性,與實際工作存在著出入。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技術的供給者往往都是科研部門,他們不是技術的需求主體,無法全面了解技術需求的實際情況,技術的研發環節相比于技術的推廣使用,較為封閉,研發部門不必直接面對需求者的生產、經濟等方面的壓力。
4.林業科技研發和推廣的資金問題。當前我國在林業科學技術研發和推廣中的資金,主要來源于國家,而非科研機構本身或是社會其他資金,這就導致林業技術在交易過程中無法實現其商品價值,國家重視的只是技術成果,而非技術帶來的利益,這就使得資金無法在研發、推廣、使用等環節中形成循環體系,科研資金僅是單向流動而已。因為上述原因,很多社會資金不愿意投入到林業技術的研發和推廣中,而僅僅只是政府的資金,很難保證林業技術的先進性和技術含量,同時還會增加政府的財政負擔。
二、加強科技創新,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
1.合理設置林業組織機構。要按照“精簡、統一、效能”和法制化、規范化的原則,進一步改革現行林業機構,系統、科學地設置辦事部門,厘清部門職責,建立部門溝通、協調機制,清理、壓縮并嚴格控制各類非常設機構,切實發揮現有職能機構和工作體系的作用。要按照實施《行政許可法》的要求,明確執法主體,解決政、事不分的問題;按照“人隨事走”的原則,合理調配行政審批事權調整后的人員編制。
2.重視發展林業高新技術。傳統的林業技術已經不能夠很好的適應當前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因此當前的林業可持續發展應該轉向依靠發展林業高新技術。通過林業高新技術來使得林木的成活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尤其應該注重對于生物技術的研究,因為生物技術是改善林業作物各種性質的一個關鍵。同時還應該注重對于信息技術的利用,因為當前要實現對于林業作物的有效管理,必須要依賴于信息技術,只有采取合適的手段,才能夠對林業作物進行有效的動態監控,從而有效的確保林業作物的正常生長。
3.促進林業產業的升級。當前許多的林業企業都缺乏創新的驅動力,所以林業部門以及地方政府應該加強政策性的引導,促進林業企業進行技術創新,進而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只有林業企業積極的進行技術上的創新,才能夠加速我國林業產業的升級。而林業產業的升級又將進一步促進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所以廣大林業企業應該對技術創新及產業升級引起足夠的重視。
4.加大林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人才是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所以要想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必須要依賴于人才。由于當前我國專業的林業人才較為缺乏,所以必須要加大對于林業人才的培養力度,使得人才隊伍的建設能夠滿足林業發展的需求。在當前的林業技術人員中,許多工作人員的文化水平都偏低,他們在開展工作的時候,往往都是依靠經驗。由于他們的專業知識較為缺乏,所以應該加強對他們的專業知識教育,通過培訓使他們掌握必要的林業知識,從而能夠更好地勝任當前的工作。除此之外,相關的林業部分還應該加強與高校的合作,林業部門和林業企業可以提供給高校以實驗資源,高校便可以為林業部門和林業企業培養專門的林業技術人才。只有注重人才隊伍的建設,我國的林業才能夠更快的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5.建立健全科技推廣體系。科技推廣體系是科技創新體系的子體系,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必須借助于科技推廣這一中介,科技推廣體系不健全是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建立林業信息現代化和網絡化,推進數字林業的發展
目前我國“數字林業”已取得一定的進展,一是成功地使用遙感技術進行林業調查和綠化動態監測,并應用衛星圖像輔助計算機進行處理,從信息采集、分析到數據輸出,整個過程自動化;二是根據森林火災與氣象條件的對應關系,利用計算機統計運算在國內首創預報森林火險等級;三是運用全球定位系統(GIS)、地理信息系統(GIS)和遙感系統(IMS)(簡稱3S技術)加強森林資源的監控和監測,推動森林資源管理的現代化。但從總體應用水平上看,高新技術在林業領域應用還剛剛起步,需要進一步加大應用力度。
參考文獻:
[1]王鄧喜.隴南市基層林業站建設現狀與問題分析[J].甘肅林業科技,2010.(3).
[2]郝志超,耶樹青.林業科技成果轉化分析[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1.(8).
[3]周立輝.關于林業站保護天然林資源的幾點思考[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8(17).
作者簡介:張靜(1976-),女,內蒙古通遼人,本科,林業工程師,研究方向:林業資源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