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
摘 要:石漠化在我國一直是生態環境的一個重點問題,石漠化的治理在最近幾年得到了廣泛的關注。本文主要介紹了石漠化形成的原因,并進一步分析了石漠化的治理思路,在文章的最后,筆者提出了石漠化治理的可行策略。
關鍵詞:石漠化;生態環境;治理;原因;策略
一、石漠化形成的原因
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使得人們對于各種資源的需求在與日俱增,長期以往,會對環境造成越來越嚴重的影響,例如氣候變暖、沙漠化和石漠化的問題就越來越突出。石漠化在其中作為嚴重和突出。很多人由于存在認識上的錯誤,將石漠化誤認為是一種自然現象,事實上,我國之所以有大量的石漠化問題出現,是因為諸多綜合原因導致的。隨著經濟發展的腳步不斷加快,石漠化的誘導因素也在不斷增多。尤其在我國的西部和西南部地區,有著諸多的石山和巖溶,這些地區因為是都較多,不能給植物充足的生長土壤,并且土層也十分稀薄,這就導致地區植被的覆蓋面積很小。稀缺的土壤資源沒有得到良好的植被保護,土壤石漠化現象就由此開始滲透。那些石灰巖溶地區的經濟長期處于一個落后的狀態,生活質量、水平都不能與我國經濟發達的地區相比,為了生活,他們開始在石山放牧、挖藥材,這樣可以獲得更多的額外的經濟來源。但是這種行為最終會導致生態的惡性循環,導致石山的石漠化現象加劇。很多人為因素造成的石漠化石灰熔巖、山石地區的人民帶來諸多的經濟和環境問題,影響到當地人民的生活質量與水平,在這個層次上我國社會各界人士對此都頗為關心。
二、石漠化的治理思路
1.強化責任。土地的石漠化作為一個管理難度大、涉及范圍廣的費時費力的工程,加上石漠化地勢地形的復雜性,如果想做好這一項工作,就需要國家出動相關人才進行全面的支持、配合。各級部門在充分地了解我國石漠化問題的基礎之上,要給予一定指導意見,將石漠化的處理工作安排到日程當中。在石漠化治理項目推出的時機下,建立石漠化治理隊伍,在工作中推崇領導的帶頭作用,由領導全面指揮,下級服從指令,實現一個綜合、高效的管理隊伍。在石漠化治理工作中,將責任落實到具體的人身上,即使領導換屆,仍然可以繼續開展相關治理工作,將石漠化治理工作建立成一個系統的、全面的、長期的工作。
2.加大資金投入。任何環境問題都需要有大量的資金做支撐,只有具備充足的資金,才能夠順利地開展相關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效,以此來恢復我國石漠化地區的生態環境。沒有充足的資金,那么工作就缺乏保證,很多技術和材料的使用都無從獲得,這樣就使得工作具有滯后性,無法取得切實有效的成果。
3.推行林改工作。在山區當中,林區占有著較大的比例。關于推行林改制度,重點在于提升農民對植樹造林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2009年到2011年,我國已經初步地完成了林權改革。農民實現了對林地的所有權與經營權,這樣的方式可以切實地提升林地的收益,不僅可以有效地提升農民植樹的積極性,同時還有效地實現了我國林地石漠化治理工作的推進。
三、石漠化的治理措施
1.完善相關法律。在治理石漠化的過程中,需要重視法律的力量,通過各項法律制度的完善,對現下的林業破壞違法行為給予處罰。當下林業資源破壞的行為和樣式越來越多,這就導致石漠化現象越發不可抑制。針對破壞森林植被的現象,我們應及時地處理,以各項法律的完善,加強鞏固。在新的時期、新的形勢下,我們要積極完善各項森林發揮,更好地切合當下的實際情況,給執法人員提供更確切、及時、有效的信息,讓執法人員根據有關法律處罰相關行為,確保資源得到有效的保護,以此來降低石漠化的面積。
2.加強資金籌備。石漠化的治理,需要充足的資金做支持。在未來的石漠化治理工作中,需要積極籌集各項資金,通過拓寬融資渠道、完善投資機制來不斷供應石漠化的治理需求。首先,政府要為石漠化治理提供一定的資金,讓石漠化的治理得到充足的保障。其次,石漠化治理還需要融合各種社會渠道,以此來滿足石漠化治理中源源不斷需要的資金與物資。可以通過國際機構、組織的融資,擴大資金來源,提升石漠化的治理質量與效率。與此同時,完善資金的穩定投入機制,保障石漠化治理中主體的合法權益。
3.加強綠化的力度。治理石漠化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植樹造林,在整個治理過程中,要積極推進植樹造林工作,加強植樹造林工作的力度,增加森林的面積,實現對生態環境的改善。利用植樹造林,增加植被覆蓋率,有助于還原森林氣候,改善生活條件。對于較為嚴重的石漠化地區,應根據當地的氣候和土壤情況,栽培適合當地生長的樹木,科學、合理、有效地進行種植,防止水土流失問題的加劇。石漠化治理在選擇植物時,要注重配合性,大量地使用鄉土植物,應用鄉土的樹種,有目標、有計劃、有節制地引進外來的植物物種。同時,還要注重保護當地生物物種的穩定性,通過森林面貌的還原與改善,帶動當地的生態環境,對稀薄的土壤加以有效的保護,最終可以良好地解決石漠化的問題,同時還提升了生態建設,為群眾帶來良好的生存環境。
4.提升全民的綠化意識。從當下的情況來看,石漠化作為自然環境問題中最為嚴重的一個,在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中,需要充分地重視起來這個問題,積極地處理石漠化的問題,提升防治工作的質量與效率。近些年來,石漠化地區的圈地、占地活動嚴重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使得土地利用率降低,出現用地不平衡的矛盾。其實當下,我國很多環境問題究其根本還是人為因素占據主導地位。對人的生存環境進行治理和優化,是我國基本國策之一。在治理石漠化問題的同時,我們需要認識到石漠化的產生原因,為群眾普及相關的知識,不斷完善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只有充分地調動起來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才能夠讓石漠化問題的人為因素從根部斷絕。在實現了基本的石漠化環境問題教育之后,根據當地的生態環境特點,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普及石漠化的環境危害,對人類的影響,最終讓人民群眾正確地認識石漠化問題,提升和加速當地經濟的綠色發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貫徹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我們才能夠讓經濟發展更健康、更穩定,建立在保護綠色生態環境之上的經濟發展,對人類來說,才是最有益的。
四、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在不斷發展,很多環境問題迸發而出。其中石墨化問題作為我國最嚴重的環境問題,關于它的研究和治理刻不容緩。在石墨化的治理道路中,我們需要從多角度、多層次展開研究,通過這樣深入、反腐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石漠化的治理工作需要從多項因素進行調控。相關人員需要充分地結合石漠化治理的實際需求,制定符合治理需求的戰略,以此來促進石漠化治理向更好的方向邁進。
參考文獻:
[1]熊康寧,李晉,龍明忠. 典型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區水土流失特征與關鍵問題[J]. 地理學報,2012,07:878-888.
[2]袁道先. 巖溶石漠化問題的全球視野和我國的治理對策與經驗[J]. 草業科學,2008,09:19-25.
[3]田秀玲,倪健. 西南喀斯特山區石漠化治理的原則、途徑與問題[J]. 干旱區地理,2010,04:532-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