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峰
春夏之交,應朋友之邀,去月季博覽園賞月季。
在南陽,月季應該是最普通的花。說她普通,是因為南陽到處都是月季。每年四五月份,南陽的大街小巷,公園、學校、機關,甚至居民的陽臺,開滿了姹紫嫣紅的月季花,黃紅白綠紫,開得熱熱鬧鬧,整個南陽,一片花海。
看多了月季,就少了一些新鮮感,本來是不想去的。朋友卻說:“月季博覽園的月季,規模大,花色多樣,品種齊全,不去看看,遺憾半年。”經不住朋友的鼓動和月季花的誘惑,就隨朋友去了月季博覽園。
南陽全國出了名的“月季之鄉。”月季栽培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始于唐宋,興于明清,發展于當代,家家養花,戶戶芳香,人們愛它芬芳撲鼻,愛它長盛不衰。南陽月季主要有樹狀月季、大花月季、藤本月季、地被月季、豐花月季、微型月季及玫瑰切花等六大精品系列,10個色系1200多個品種。興旺時期,種植面積多達69萬多畝,從南陽北石橋、蒲山到南陽市南郊,沿途20多公里里,到處都是月季。紅的、白的、黃的、綠的、紫的,連成一片花海,絢麗奪目。
作為南陽的市花,在市區的大街小巷,經常都能看到她的倩影,空氣中,也彌漫著月季花的馨香。月季是南陽人的驕傲,南陽人來了外地的朋友,首先會帶著到武侯祠、漢畫館看看。其次就是看南陽的月季花了。若是來客在4月份以后,正是月季花開的時節。南陽人會自豪地給朋友們說:“看看我們南陽的月季花,不遜色于洛陽牡丹!”
說月季花不遜色于洛陽牡丹,在于每個人的感受和喜好。冰心先生在櫻花贊中說:世上沒有不美的花朵,至于對某一種花的喜愛,卻是由于各人心中的感觸。在我看來,月季花的美,確實可以與牡丹比肩。大詩人蘇軾是這樣贊賞月季花的。他說:“花落花開不間斷,春來春去不相關。牡丹最貴為春晚,芍藥雖繁只夏初。惟有此花開不厭,一年長占四時春。”在蘇軾眼中,月季花不但美,而且美在四季,這是牡丹不可比的。
蘇軾喜歡月季,而他兄弟蘇轍也喜歡。蘇轍在《所寓堂后月季再生》一詩中寫道:“何人縱千斧,害意肯留枿,偶乘秋雨滋,冒土見微苗。猗猗抽條穎,頗欲傲寒冽。”蘇轍不但喜歡月結花的美麗,更喜歡月季頑強的生命力和敢于與惡劣環境拼搏的精神。
其實,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對月季花鐘情有加,寫出了許多贊美月季花的傳世之作。在贊美月季的詩人中,以宋代文人居多,可見宋代人對月季的喜愛。除前面提到的蘇氏兄弟以外,還有徐積的《長春花》“誰言造物無偏處,獨遣春光住此中。葉里深藏云外碧,枝頭長借日邊紅。曾陪桃李開時雨,仍伴梧桐落后風。費盡主人歌與酒,不教閑卻買花翁。”這首吟詠月季的詩,從大處落筆,描寫得繪聲繪色,使讀者誦讀后賞心悅目。宋人楊萬里的《臘前月季》:“只道花無十日紅,此花無日不春風。一尖己剝胭脂筆,四破猶包翡翠茸。別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折來喜作新年看,忘卻今晨是季冬。”贊美月季花四時常開,嬌艷美麗,香飄溢遠,表達了詩人對月季的無比喜愛之情。
在南陽,人們喜愛月季,對月季花情有獨鐘。城市里,許多居民的陽臺上,擺滿了月季;就鄉村,農家小院里,也要種上幾棵月季,似乎離開月季,生活就少了些許情趣。如今的南陽,商店開業、喬遷之喜,朋友們送兩盆名貴的月季花,表達恭賀之意;而紅色的月季花,常用作情人間的禮物,表達熱烈的愛情。
月季是常綠、半常綠低矮灌木,四季開花﹐一般為紅色或粉色,偶有白色和黃色,可作為觀賞植物,也可作為藥用植物,亦稱月季。現代月季花型多樣,有單瓣和重瓣,還有高心卷邊等優美花型;其色彩艷麗、豐富,不僅有紅、粉黃、白等單色,還有混色、銀邊等品種;花朵大而艷麗,香氣濃郁。因此,人們稱月季花為“花中皇后”。
置身于花海之中,當真是不知魏晉。紅的花兒、白的花兒、黃的花兒、嫩粉、鵝黃,肆意地開著,一瓣挨著一瓣,排列極好,成群的花瓣擁簇成一張美人臉,如同二八芳齡的小仙女,那樣的明艷自然。月季的葉子也長得極好看,綠瑩瑩的小半圓狀,就妥妥帖帖地守候著花兒。我想,葉子一定是愛上了花兒,千百年的相遇、千百年的守候,或許是葉子前一世欠了花兒的,抑或葉子注定就是花兒的守護神。反正,在世人看來,紅花綠葉,是最好的裝扮。
最愛這些月季的,當屬園丁了。月季園中月季品種良多,名貴的也不少。有的月季花嫁接后,一株上可開兩色花。眼前看到的這些月季,最大的特點就是,月季花的花期長,朵大而嬌艷,深受人們的喜愛。
原來的月季花,并沒有現在這么好看。那時候,人們喚月季花為“月月紅”,就是每月都會開花的意思,無論春夏秋冬,她都常開不敗。當時的月月紅,雖然開花極多,但是花瓣少,花朵小,顏色比較單一,多是粉紅色、白色的花朵。在我們家鄉,人們把長在田埂、農家院落了月月紅,叫做“刺玫花”。
月季化的嬌美,離不開一代代育花人的辛勤培育。在南陽,專業培育、種植月季的專業戶,多達數千戶,規模從十幾畝到數百上千畝,他們有的種植月季數十年,稱得上種植培育月季花的專家。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執著的育花人,南陽的月季才開出了又大又美的花朵。
此前,我曾去過蒲山信合月季園。園主王力,有著二十多年月季種植經歷。說起月季花兒,這個臉龐黝黑的漢子掩飾不住喜愛之情。他說,看著這些月季,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一樣。從當年的門外漢到現在成為這一行中的精英,他的經歷和感觸非三言兩語可以表達。
記憶最深的,當屬改良月季的時候,摸索了兩年,又請了專家指導,兩年有大半的時間,吃住都在園里,實驗了一季,不成功,又接茬改良。看看,這頭上一半的白頭發,就是當時操心操的,王力笑著說。工夫不負有心人,終于種出了高枝、大朵、花期長的月季花。現在市區孔明路、濱河路一帶的月季花,就是當時改良后的品種。當市民看到這樣絢麗多姿的月季,嘖嘖稱嘆時,王力說,再苦也值了。
改良后的月季花,尤其適合盆栽,月季花配上花盆,修剪出不同的造型。或熱烈奔放、或清雅別致,或大氣磅礴,或宜室宜家。總之,不同的場合,選擇不同顏色的月季裝扮環境,既溫馨又雅致。
南陽月季,就是因為有一群像王力這樣的人,才有如今的月季之鄉,才有了名聞遐邇南陽月季。可以說,月季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南陽人功不可沒。
作為土生土長的南陽人,說起家鄉的月季,我自然是驕傲的。月季花兒,就是飄在時光里的一抹馨香,不僅熏染著南陽人的靈魂,美化著這座城市,也用她堅韌不屈的精神,一如既往的溫潤著這里的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