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凱
摘 要:在新課改下,所有學科的教學要求都發生了變化。對于數學要落實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考慮到數學的特點,而且還要遵循學生的心理進行教育上的創新,從而使學生學習數學并提高學習效率與效果,切實提高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新課程對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必須用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作為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個有利于張揚學生個性的“場所”,讓學生的個性在寬松、自然、愉悅的氛圍中得到釋放,展現生命的活力。面對新課改的挑戰,如何提高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1落實新課程理念
新課程下的教學基本理念是數學教學中,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的準則,也是數學教學的指導核心。它可以使人們建立起數學教學的新課程觀、教學觀和學習觀。
1.1教學課程觀
對于初中數學的內容,過分強調了數學的科學性和邏輯性,忽視了數學的教育目標。在教學中注重數學的邏輯嚴謹,從而使學習內容看起來難,導致學生對數學產生了畏懼的心理。曾經有人對數學的學習狀況進行了調查,發現大多數的學生都感覺數學較難,學不懂,并且數學的公式和概念較多、應用題都太難等。針對學生的建議,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并符合新課程的教學內容,還要體現義務教育和數學的普及性、發展性、語言性、創造性等。要從實際的生活中進行問題的引入,強調數學的實踐性和探究性。
1.2教學觀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只是數學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從而把教育的重點落實到了學生的身上,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觀。
1.3學習觀
對于學生的學習觀從以前的被動教育轉化成了主動教育,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實踐進行數學的探索和交流學習。對于學生的學習過程應該是一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
2提高教學有效性教學策略
2.1確立有效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有一定的作用,它可以讓教師明確教學任務。對學生的數學教育應該強調從生活實際出發,親身實踐讓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知識,并進行解釋和應用,從而使學生了解了數學知識也提高思維能力。教學課程應該從知識技能、數學的思考、解決問題、情感等方面設定教學目標。面對枯燥的數學知識,一定要進行情感的投入,才能不斷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數學的問題上不僅要注重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要關注數學思考的過程。
2.2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要想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發揮其主體地位,必須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即學生對于自己學習主體地位、主體能力、主體價值的一種自覺意識。要喚醒和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真正把教師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把學生轉變為真正學習的主人。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主動參與、積極引導、耐心輔助,與學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地把學生解放出來,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人的能力并不是靠“聽”會的,而是靠“做”會的,只有動手操作和積極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要讓學生動口、動手、又動腦,親身參與課堂和實踐,包括知識的獲取、新舊知識的聯系,知識的鞏固和應用的全過程。要強調凡能由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由教師提出;凡能由學生解的例題,不要由教師解答;凡能由學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師寫出。
2.3優選教學方式,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新課程中要求在教育上以學生為中心,所以,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課程內容的特點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
2.3.1合作交流
學習的過程還是一個互相交流的過程,交流可以使知識面更廣泛,可以讓學生在討論中加深認識。所以,教師應該多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游戲活動等方式,讓學生之間更好地進行合作和交流,促進學習效率,推動學生發展。
2.3.2實踐操作
學生在學習中的思維知識只是一些直觀感受和間接經驗等,缺乏對實踐的操作,所以,在課堂教育中適當進行一些實踐操作,可以使學生從自身的經驗中了解數學知識,例如:對圖形的理解可以通過折疊的方式進行了解,這樣可以使學生更深刻的了解知識,所以,教師就應該多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
2.3.3自主探究
學習是對外界的知識進行內在的轉換過程,所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非常重要。在新課程下自主探究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教師應該在教育中充分讓學生使用這種權利。
2.4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4.1利用“讀一讀”
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以致用。“數學來源于實踐,又反過來作用于實踐”,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創造合適的情景,使抽象問題形象化、具體化,學生學習由外而內、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學生不斷產生興趣。
2.4.2利用“想一想”
開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枯燥的數學知識演變得生動、有趣,有較強的可接受性、直觀性和啟發性。
2.4.3利用“做一做”
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體現了課程標準的要求:“能夠由簡單的實物想象出幾何圖形,由幾何圖形想象出實物形狀。”
2.4.4利用“試一試”
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3結束語
新課改背景下的數學課堂不再是封閉的知識集中訓練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課堂上我們的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到激發。教師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選擇適宜的方式學習,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揮了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得數學課堂越加變得春光燦爛,精彩紛呈,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李娟.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2(02).
[2]張海蝶.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建構[J].科技創新導報,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