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付
貴州省黔西縣永燊彝族苗族鄉柏楊小學 貴州 551500
摘 要:作文是學生的認識能力、生活經驗、知識基礎和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作文教學既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又是語文教學的難點。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深感大部分學生怕寫作文,絞盡腦汁不知寫什么,怎樣寫,往往瞎編亂造寫出的文章虛假、空洞,缺乏真情實感,逐漸對寫作失去信心。筆者覺得造成這種局面與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等有著直接聯系。在作文教學實踐活動中,我們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觀察、感受生活中的細節,幫助學生找到習作的活水之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
一提起作文,很多學生就頭痛,不是唉聲嘆氣,就是一籌莫展。使語文老師犯難,為了上好一節作文課,語文老師想盡辦法絞盡腦汁,可結果往往不盡人意,學生沒有興趣寫作文,為了完成作文而作文,由此抄襲作文的現象很普遍。那么怎樣改變這種司空見慣的現象呢?有句名言說得好:“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說,只有學生對作品產生興趣,才能激發他們創作的欲望。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談。
一、讓學生學會細致觀察,追求真實
什么是觀察?所謂觀察就是遠“觀”近“察”。事事留心、時時注意,養成一種習慣。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法國作家莫泊桑,曾拜當時著名作家福拜樓為師,一天他準備把自己坐在屋里編的小說講給福拜樓聽,福拜樓聽后說:“我勸你不要忙于寫這些虛擬的東西,你每天騎馬到外面轉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準確地記錄下來”。于是莫泊桑意識到福拜樓是教他首先學會用眼睛觀察、認識,練好觀察這一基本功。從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每天外出觀察,終于成為世界著名的小說家。所以學會觀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第一要素。造成學生怕寫作不愛寫作的原因就是學生缺少觀察,沒真實感,因此無從下筆。如何改變這種現象呢?筆者認為老師要利用一定的時間把學生帶出課堂,進行實地寫作。有時就在校園里讓學生觀察校園樹木、花草等植物,有時需把學生帶到野外寫作,讓學生領略秀美的大自然風光,經過這樣的訓練,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積累豐富的題材、寫出真實內容,而且能陶冶道德情操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
二、優化評改方式
1.互相交流、學習。評改作文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掌握作文技能技巧,認識自己作文的不足之處并改正。以往總是學生的作文一寫完,教師就收起來一篇篇地改的。那么教師如此“辛苦”,效果是否就會好了呢?其實不然,作文應該更多的放手讓學生去互相交流、探究、學習,培養自改能力。因而在學生初稿完成后,組織學生欣賞其中的優秀作文,讓學生評議作文的優缺點,可以從詞語、句子及篇章結構等方面說說作文好在哪里?有什么好的意見?學習別人的作文后,把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相互評改,在小組內互相交流,評評你認為好的地方,談談不足之處后,針對自己作文中的問題,在自己的稿紙上修改。還可以把修改好的作文在小組或班上朗讀,相互借鑒,閱讀修改,這樣寫出來的作文就流暢多了。這樣的活動既輕松又愉快,即讓學生感興趣又提高作文能力,真是一舉兩得。
2.多鼓勵,少批評。閱讀批改“好作文”老師固然開心,然而不少學生的作文是不盡人意的,有的簡直是“不堪入目”,那么對于這些作文你怎么辦呢?是找到學生大聲呵斥一頓,埋怨幾句,或是叫學生來循循善誘呢?其實如果你仔細品嘗學生的習作,不然發現其中有很多優秀的地方,或是一個優秀句子,或是一個好詞……教師應該做學生習作的引路人,要充分挖掘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多鼓勵,少批評,讓學生既嘗到成功的喜悅,又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提高作文能力。批語則要以鼓勵性為主,現在的學生自尊心很強,也很敏感,一句不恰當的批評可能會澆滅他們的寫作熱情;一次否定可能就使他們永遠不想寫作文了。所以,既使給學生指出缺點,也是先肯定學生的優點,爾后以委婉、熱情期待的方式指出,盡量發現他們的優點,決不吝惜對學生的贊美。
三、豐富題材形式
就題材方面講單純劃一的命題化的作文最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因為它缺少人文關懷,局限了學生的想象力,缺乏新鮮感,不能激起學生興趣。《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因而我們要結合課文內容,適時地續寫作文、擴寫作文、想象作文、童話作文等多種形式,只要給學生一個自由想象,任意發揮的空間,就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同時在生活中鼓勵學生為班級編寫班歌歌詞,為老師譜寫美麗的贊歌等,針對班級或校園里的好人好事,鼓勵學生寫一寫表揚稿;針對校園里亂扔垃圾影響環境衛生,可寫一則倡議書;此外還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把生活中存在,但遠離身邊的人、事、景、物通過錄像得以直觀再現,讓學生“身臨其境”,仔細觀察,認真思考,進行習作。如此多樣的作文便會時刻讓學生充滿新鮮感。
四、激發興趣引發寫作
對于初次接觸寫作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剛起步時有難度,易產生畏難心理。教師要采取多種手段降低難度,激發興趣,引發學生的寫作欲望。
1.創設情境、激發情趣。歡快活潑的課堂氣氛,是取得優良教學效果的重要條件,學生情感高漲之時,往往是知識內化和深化之時。情境能使語言具體化、形象化,在寫作活動中,教師可以創設情境渲染氣氛,使學生身臨其境,情緒受感染,產生寫作的最佳情感狀態。比如在指導學生寫《我的自畫像》一文時,安排時間讓學生先畫一畫,然后再說一說,評一評,比一比,學生的興趣提高了,“畏寫”情緒也就一掃而光了。
2.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作文起步教學應當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不可盲目冒進,要攙好扶好再放手,降低寫作難度。可以先指導學生寫好重點段,再逐漸落實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要求。如寫《燒菜》一文,我先請同學回去請家長示范煎了一個荷包蛋,然后在課堂中交流家長是如何煎荷包蛋的,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梳理出過程。這樣一來,原來不會寫作的學生也能寫出有模有樣的作文了,他們寫作的興趣一下子提高了。然后再請學生回去在家長的指導下學燒一樣菜,并把燒菜的過程記錄下來。這樣,學生寫作的自由度一下子大了,差一點的學生“吃”得飽了,好一點的學生則吃得好了!這樣上來,學生怎么會不愛寫作呢!
參考文獻:
[1]傅賽君.也談低年級學生作文起步[J].小學教學研究,2013,(05).
[2]師長纓.小學低年級作文教學方法淺談[J].安徽教育,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