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敏
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校 廣西 南寧 530031
摘 要:中職文學欣賞課是語文課堂教育的延伸和補充,在中職學校開設文學欣賞教學,能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開闊學生眼界,為中職學生畢業踏入社會的繼續教育或自學打下基礎。
關鍵詞:中職;文學欣賞;教學
文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文學包含了情感、虛構和想象等綜合因素的語言藝術行為及其作品的統稱,指詩歌、散文、小說、報告文學等,它既是語言又是藝術,它同音樂、戲劇、繪畫等并稱“美的藝術”。文學欣賞是文化傳承、感受的方式,下面談談在中職學校文學欣賞課程教學的現狀與感想。
一、中職文學欣賞教學現狀
1.很多學生不清楚什么是文學審美,不知道文學欣賞應該遵循的原則和方法,更不用說提高自己的文學欣賞能力了。文學欣賞是在對文學作品形象感受的基礎上進行理性評判的過程,文學鑒賞是一個審美的過程,也是一個認識、評價的過程,面對繽紛多彩的文學作品,很多學生不知道哪些是美的作品,即使知道某些作品是美的,卻不知道為什么美,不能對作品做出正確的評判,更不用說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文學欣賞了。
2.部分學生對文學欣賞存在著庸俗化的態度,以純粹的感性快感取代美感。文學欣賞是一個文學審美的過程,要求我們擺脫庸俗、狹隘的觀念,以審美感性的直覺心態和科學的理性獲取美感和認識。目前,很多同學在進行文學欣賞時,對其評價和認識僅僅停留在表面的層次上,并不能從審美知識的角度去對作品進行一個科學的評判,往往以一種簡單純粹的快感取代美感,從而忽略了文學作品美的本質。
3.對文學欣賞的方法把握不準,不能深層次的把握文學審美的問題。文學審美標準不是個人的尺度,它具有一定的社會性,其正確與否,歸根到底要看是否能夠根據作品的內涵,揭示作品的客觀屬性和審美價值,很大部分同學在文學欣賞過程中,對判斷對象的美丑和價值高低的尺度把握不準,自覺不自覺的運用自己的主觀感覺去評價作品的美丑,這樣往往把握不住作品的本質的東西,收獲的只是表層。
4.大部分中職學生的文學知識功底差,對文字或句子都沒能把握準確。很多的中職生對于文字性的學習頗為厭煩,加之語文知識功底不強,對詞語、句子的一些讀音或理解都存在較大的問題,漸漸形成對文學欣賞課程的厭煩。
二、中職文學欣賞教學的思考
(一)提高中職學生文學欣賞的途徑
1.開展文學作品晨讀,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認識。中職學校開展文學作品晨讀,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認識。在學校層面或者專業層面上,由學校或系部統籌計劃安排,挑選典型、經典詩歌、散文等作為晨讀必須掌握作品。通過班級、系部層面一一要求每個學生能分析欣賞幾篇代表文學代表作品,主要持之以恒,中職學生對文學的認識和欣賞水平也能得到相應的提高。
2.開展文學作品朗誦比賽,強化學生對文學作品欣賞。在中職學校開學文學作品晨讀,在期末或期中定期以班級、系部、學校舉辦文學作品朗誦、賞析,在晨讀的后期以比賽的方式進行總結文學作品晨讀,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意識到文學的重要性、陶冶學生的文學情操、增強學生的文化功底,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3.語文課程中應把詞匯、語句理解列入重點內容。基于大部分中職生對常用詞匯、語句理解存在較大的問題,加之文學欣賞課程其實是語文課程教育的延伸和補充,那么基于學生存在的基本問題,應當放置于語文課程教育的重點。在語文課程中把基礎性的認字、詞句理解等基礎性問題解決后,在文學欣賞課程中教學可以把更多的文學欣賞進行一一分析,慢慢賞析,細致品讀。
(二)教師文學欣賞教學方式多樣化
在中職生學習文學欣賞中,單一的學習方式容易導致學生對文學欣賞失去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學方式應由傳統的單一方式改革多樣化的文學欣賞教學。文學欣賞課程薈萃了詩、詞、曲、賦、散文、戲劇、小說等精美的文學作品,思想性、藝術性都具有鮮明的審美特征,為審美教育提供了豐富寶貴的素材,可以說,文學欣賞教學和美育的根本任務是一致的,文學欣賞應把文學審美教育作為實現根本教育目的的一個重要途徑。根據不同形式的文學作品,采用不一樣的教學方式。
文學語言的藝術性,首先表現在塑造形象的準確性、生動性和形象性上,拿《孔乙己》來說,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文章精彩部分如“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他不回答,對柜里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了!”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么這樣憑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吊著打。”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么“君子固窮”,什么“者乎”之類,引得眾人都哄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諸如此類有語言對話類的文學作品,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找幾組學生角色扮演,在活躍的氛圍中對比、思考、賞析主人公的語言和文學欣賞的妙處。
文學語言的藝術,其次表現在它傳達情感的強烈性、濃厚性方面。描述表達物類的文學,采用視頻播放、圖片等形式形象展示,如《白楊禮贊》“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樹,它在西北極普遍,不被人重視,就跟北方的農民相似;它有極強的生命力,折磨不了,壓迫不倒,也跟北方的農民相似。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諸如此類寫物的文學,往往是以物喻人,精神的提升,采用視頻、圖片,從圖形、聲音展示,給人以視覺、聽覺上的刺激,加深對作品的認識,吸收文學精髓。
語言的藝術,最后表現在優美動聽,富有音樂性方面。對于此類的文學作品,很多已經被人們深深喜愛,改編為歌曲,此類作品可以通過它的音樂或歌曲欣賞,加深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參考文獻:
[1]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付玉東.對職業院校文學欣賞教學現狀分析及思考,2011.
[3]尹緝熙主編.文學鑒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