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勇
廣漢市和興鎮中學校 四川 德陽 618315
摘 要:語文一般包括聽、說、讀、寫這幾個方面,“讀”基本指的是閱讀能力,而學生的閱讀能力直接關乎他們的語文水平。學生的語文能力又關乎著他們了解社會,甚至探索世界的能力。我們常說,一個國家的進步,民族的發展,取決于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問題;辦法
課堂教學是一種有目的、講成效的活動,如何有效、真實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初中語文教學的最根本要求.教師只有正視自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加強對文本的把握,讓語文閱讀切實走進學生的心中,通過量的積累,最終達到質的飛躍.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語文閱讀教學中還存在落后的觀念。在初中教學中,講課文或者是考試,都是教師希望學生能夠細心揣摩主旨或它的中心思想。而閱讀往往是讀者與作者內心交流的一個過程,讀者將自身融入到這個環境中去,帶著情去思考,聆聽作者的心聲,使自己的心靈得到升華。但是,教師往往掌握著語文教學的方法以及進度,而學生經常都只是被動接受,這明顯與新課改不符。學生如果沒能主動獨立去思考,而是以旁觀者身份被動接受,就失去了教育的意義,無法培養自主性、創造性、有思維的優秀學生。
2.教師對語文閱讀教學沒有很深刻的認識。在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沒有深刻認識到閱讀教學的意義,還是以手上的參考書和教材為主導,進行流水式的講解,這對課堂效率的提高沒有任何效果。只會導致學生一味死記硬背,被教師牽著走,不能從根本上掌握方法和技巧。教師沒教學生用心去領悟,了解課文的初衷,不僅不能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而且學生只能學到極其有限的課本知識。
3.初中的閱讀教學沒有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由于語文教學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導致與生活脫節。而生活中的不管什么作品都不可能是憑空想象的,都來源于生活,只有飽含真情實感,才能寫出真正打動人心的好作品。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學中,都是在一個固定的的教室聽課講課,就如所謂的一心只讀圣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這樣,學生就遠離了實際,對生活的理解、感悟、積累極其匱乏。
4.初中學生普遍文學素養低。學生大部分都是在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很少去閱讀課外讀物,讀過四大名著的學生也是屈指可數。學生文化素養低下,在閱讀時摸不著頭腦,主要是由以下幾個方面造成:第一,學生一方面要應對繁重的作業,另一方面又面臨著壓力大的升學考試。不少學生出來要在課堂上學習課本知識,課下還要去參加家長幫他們報的各種補習班和沖刺班,壓根就沒有時間去認真閱讀并深入思考。第二,教師的教學方法沒有吸引力,總是一堂課下來,都是自己一個人在長篇大論地講,而給學生閱讀的時間卻很少。第三,教師一直認為學生在小學的時候就有了一些語文學習的基本功,掌握了一定的解題技巧和思路。很多教師都不注重語文的教學,都把重點放在數理化和英語的學習上面。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大量文學作品的閱讀,離不開學生平日里的情感投入以及一些練習,教師在平常生活中安排必要的閱讀練習是很有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對于閱讀教學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1.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引導學生自主閱讀。一是適當使用表演的教學模式。語文閱讀材料的題材往往都是豐富多樣的,有的還含有情感豐富的故事情節,這就可以采用表演的模式進行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自己去閱讀材料,然后自己安排角色去編排表演。這樣學生就能通過表演來認真揣摩人物心理,體會人物的感情波動。二是適當創設情境。有的課文比較復雜,加之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師教的時候又很抽象,使得學生難以抓住課文的中心思想。這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讓學生更深入地去理解課文。
2.教師應加深對閱讀教學的認識。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注重對閱讀教學進行擴充。可以利用自身已有的生活閱歷加深對閱讀的理解,達到強化內引,引導學生從閱讀中感悟人生的真理、真諦,延伸自身所學的知識。
3.明確閱讀計劃,增強閱讀的目標性。在閱讀教學中若沒有行之有效的教學計劃,甚至根本不制定閱讀教學計劃,就會導致閱讀教學的盲目性,閱讀教學就不會有效果。很多教師都是在給學生講解課文或練習中,臨時給學生介紹一些閱讀方面的知識,而沒有設立專門的閱讀訓練課。其實,這些正是語文閱讀教學的弊病所在。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高度重視閱讀教學,制定系統化的閱讀教學計劃。在接手新的班級時,老師應該為學生擬一個詳細的閱讀計劃。不同年級應該達到不同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同一年級,不同階段也要完成一定的閱讀任務,達到相應的閱讀水平。每一學年,每一學期甚至每個階段都要擬定具體的閱讀教學計劃,使閱讀教學工作落到實處。
4.教師作出表率,養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要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學生的閱讀本身具有一種自我生成的內在機制,即閱讀經驗的內化過程。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與學生、文本與生活之間實現著多維度的融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認識偏見得以克服,產生新的視野;隨著閱讀的深入,學生的認識更加深入,往往會產生出更加深邃的、新穎的、富有啟發性和創造性的思維火花。但這樣的思維常常只是混合、零碎而飄忽的,還不能算是閱讀者自己的東西,必須經過自己的重新篩選、組織,否則,一切書籍的閱讀、一切思考、一切感想,都有可能成為過眼云煙。所以,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隨時記錄下“智慧的火花”,寫下閱讀內容的提要、體會、報告,養成讀書動筆的習慣,更為重要的是,教師要在這方面作出表率,自己要多讀書,多動筆,能定時在閱讀的內容、感想等方面與學生進行及時的交流、切磋,舉行讀書報告會、讀書筆記交流活動等。這樣,學生的閱讀不但能及時得到教師的幫助、指點,而且他們能及時體驗到發現的快樂,創造的快樂,充分感受到閱讀積累對于自身提高的作用,從而長久地保持閱讀興趣,形成良好的習慣。
參考文獻:
[1]閆建芳.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4(22).
[2]王海榮.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b版),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