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嬌
新課程標準課程應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發展技能、拓展視野、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的過程。教師做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如何培養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興趣就變得尤為重要。興趣是一種探求某種事物,并帶有強烈情緒色彩的心理趨向,它能使人們去探索新的知識,發展新的能力。學生有了學習興趣,能大幅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效提高學習效果。老師要加深對課堂教學的研究,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的做法主要是以下幾點。
一、巧設情境,激發興趣
中學生正是活潑、好動的年齡。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集中。如果課堂教學中還是采取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學生難以接受,教學效果也不好。因此,教師在背課時,要考慮到這一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特點,他們喜歡游戲,針對這一特點。我在背課時就采取一些小游戲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如在講解字母時,找幾個同學到講臺上來,分別用身體作出每個字母的形狀,讓下面的同學們來猜一猜他們表示的分別是什么字母。既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學生也學到時了相應的知識。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又保證教學效果。在講解對話時,讓學生分組到班級前面來表演,讓學生參與到時教學活動中來,增強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教學活動不是老師的“一言堂”,要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創設一些新穎、可信的場景,用生動的形象真實的畫面、優美動人的語言和音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采用一些簡筆畫,自制教具,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最終達到教學目的。
二、量化目標,激發興趣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有大量的詞匯、句式、對話和短文需要學生去背誦。學生對此是既恐懼又無可奈何。但如果不背,又達不到時相應的教學效果。對此,我認為應采用一些方法。不要一蹴而就。可以分成若干個小目標。課前背會單詞,利用課堂中的前幾分鐘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來復習,也可以采用課前小對話的形式來復習一些固定句式。每一組的對話不同,句式主不同。復習的范圍了比較廣。在課堂的講解中,由易到時難,對不同難度的內容提問不同的同學,老師要給予及時的表揚,使每個同學都獲得成功的快樂和體驗。教師不能用一把尺子、從一個方面對所有的學生進行分等,而是應該針對學生個體的不同的學習情況,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比如:某個學生的目標是定80分,結果只考了79分,那么我們可以先“貸”給他1分,但是要求他在下一次考試的時候,除了要達到80分的目標外,還要“還”上1分,這樣即讓學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同時也讓他們有了更進一步的動機和興趣。
三、在質疑中,激發興趣
學生在對知識的理解中,難免會有一些疑問。這時,老師不要直接給出答案。讓學生采取小組討論的形式來自主解決問題。在討論的過程中,小組內的同學各抒己見,最終找到比較滿意的答案。這時學生感受到了自己提問與自我解決問題的樂趣。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教學中,老師要鼓勵學生質疑,會大大增強學習的積極性。總之,只要我們巧妙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良好的師生關系,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
“親其師,信其道“現代的孩子很多因為老師一句話或一個不舉動,對這個老師所教的學科產了厭煩的情緒,而導致學習成績下降甚至于偏科。反之,如果這個孩子與這個老師的關系好,就更愿意學習這門學科,也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它,成績相對而言也主更好。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首先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要與他們做朋友,了解他們的心理。創設一個互相理解、互相關愛、互相尊重的教學環境。在劉課堂上,要關愛每一個學生。尤其是一些成績較差的同學,找一此簡單的問題讓他們回答,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注,有利于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增強英語學習的興趣。英語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是個性化的活動。學習者由于年齡、性格、認知方式、生活環境等方面的差異而具有不同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特點。只有最大限度地滿足個體需求才有可能獲得最大化的整體教學效益。因此,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的基礎上,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做到靈活多樣,力求使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益。
五、開展競賽,激發學習興趣
中學生具有進取心和榮譽感,尤其在市場經濟競爭的熏陶下,學生的競爭意識更加激烈。將競爭機制引入英語課堂教學中來,則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我們可以將日常口頭操練用語變化成競賽用語;問答可以來一個“搶答”;拼讀學詞,來一個拼“單詞大王”競賽,以及書寫比賽,猜謎語大賽,傳悄悄話競賽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再用積分法給予鼓勵,這樣效果更好。課堂上適當的競賽,學生樂于參與,樂于爭先,樂于學習,這就調動了全體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總之,“教無定法“,教師做為課堂的主導者,應努力鉆研教學教材的同時,也要研究教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后,要采取相應的方法來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達到時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