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英
語文教學過程,是學生在語文教師指導下有計劃地運用讀、議、講、練等方法,積極主動地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并在道德情操、審美觀、智力方面得到培養和發展,達到預期目的的教學活動過程。
語文教學過程,是語文教學課堂結構的核心問題。語文教學過程的科學化,是語文教學科學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可以說,成功的教學,全靠過程的科學,過程優則效果優,過程不優則效果差,而無過程則無效果亦無教學。可見,優化語文教學過程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語文教學活動內部構成的復雜性,決定了它是一個橫向存在的各要素相互作用,推動發展的網絡狀動態系統。所以必須得了解這個網絡狀的動態系統,才能談及優化語文教學過程。
這個網絡狀的動態系統的構成有學生、教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五方面要素,各要素之間的關系一般是: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共同作為教學活動的施動者;教學目標是活動的方向和驅動力;教學內容是憑借;教學手段和方法是連結各要素構成統一體的聯系條件。
既然語文教學過程由這五要素構成,那么優化語文教學過程就要從這五要素入手。
一、制定恰當的教學目的
教學目的是決定教學過程性質和基本方向的決定因素。目的不同,所采用的教學手段,教學內容也當有所區別。所以語文教學過程的優化,首先體現在語文教學的目的要求上。目的愈恰當愈具體,教學效果就會愈明顯。制定教學目的,要根據大綱規定的語文教學目標系列,和模塊的訓練重點,找出一個單元,一篇課文在模塊中所處的位置,考慮到單元、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使該單元、該課文的教學目的成為本次訓練序列中的一個點來進行“定位”訓練。這樣就可以使教學有的放矢,避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為語文教學過程最優化創造條件。
有了課本或一個階段的教學目的之后,還要根據教學內容,制定某一單元、某一課文的恰當而具體的教學目的。這就要求教師找出這一單元、這篇課文在語文知識、智能發展和思想教育方面的具體要求。教學目的必須要有針對性,根據此時此地這一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合于該條件下的教學目的。
如我根據我班文科生,本就喜歡文學,喜歡表演的特點。在制定話劇《雷雨》的教學目的時就把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列在了其中。
二、分析具體的教學條件
教學過程的設計必須符合師生的客觀實際以及各種外部條件,要選擇最適合于該具體情況下的教學方案,就要認真研究各種條件。
首先要研究學生實際。教師要了解學生過去掌握了哪些語文知識,知識面如何,接受能力怎樣,語文學習中存在哪些缺陷,優、中、差學生的比例如何,這一班學生有什么特長,有哪些短處,心理素質怎樣,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各方面的情況,方能因材施教,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也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我班的學生多是來自農村的孩子,他們的知識面窄,接受能力不高,除了表演基本沒什么特長,心理素質低,優生少,差生多,這些我在設計教學過程中全部考慮進去。在充分了解學生各方面的情況下,真的做到了因材施教,有針對性的教育,也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設計優化課堂教學,教師對自己的情況也應分析掌握,清楚自己有過硬的業務能力。要具備過硬的業務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首先要用先進的科學的教育理論來武裝自己;用豐富而淵博的專業文化知識充實自己,教師只有不斷積累拓展知識,加強業務能力,駕馭教材,恰當地處理教材,才能在教學中揚長避短,從容不迫,左右逢源,居高臨下,游刃有余,固勢利導,相機啟發,隨機應變,取得好的效果。
當然還要有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的能力。
優化課堂教學設計還要考慮客觀的教學條件。如教學的環境條件、設備條件、衛生條件、心理條件、審美條件等。教師只要很好地利用現有的各種條件,才能充分發揮各種條件的優越性。
三、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
優選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過程最優化的重要手段。方法運用得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教學效率和效果。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優選教學方法要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育對象,還要考慮執教者的特長和現有的設備條件。
依據教學目的去完成不同篇目的不同任務,這就需要不同的方法。比如教一篇文言文,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文言詞法、句法,就得選擇利于掌握知識的“交獵槍”法,就是把“獵槍”交給學生。這里所說的“獵槍”自然是我們所說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規律。雖說教無定法,卻有常規。采用“交槍”法,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規律,掌握規律,總結方法,讓學生自己去“獵取食物,去剖割,去燒烤烹調”。當然在“交槍”的同時要告誡學生善于摸索“狼走嶺脊,狐走山腰,獾走溝底”的規律。
例如:學習文言句式中的定語后置句,可以先列出下面幾句:
求人可使報秦者
客有吹洞簫者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人馬燒溺死者
石之鏗然有聲者
然后讓學生分別翻譯出來,
尋找能夠出使并回復秦國的人
有一位吹洞簫的朋友
太子和知道這件事的賓客
燒死淹死的人馬
發出鏗然聲音的石頭
這樣學生就會發現名詞后的文字部分在翻譯后都做了這個名詞的定語,這樣的文言句式就叫作定語后置句。
如果是為了鞏固某種知識,發展某種能力,就得運用練習法。
語文教學涉及的知識面很廣,文體多種多樣,要根據不同的文體,不同的課文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議論文重在析理,就用講析法,詩歌重在抒情,就用感情朗讀法。知識短文中的文學知識,語法知識,修辭知識,內容各異,教學方法也就有別。
依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可選用生動的講述法,直觀演示法,抽象思維法和文學鑒賞法。
教師根據自己的條件,擅長有聲有色地朗讀的,就選用朗讀法;擅長動聽地講述的,就選用講述法;擅長條理清晰的說明的,就選用說明法。總的說來就是根據教學實際,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
各種教學方法都有優有劣,有適應條件,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綜合使用各種方法,注意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認知能力的順利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