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拉吉
【摘 要】目前,學校的課程要求越來越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在語文課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更為看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僅能學好語文的基礎知識,還有助于發散學生的思維,為其他各科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而且小學階段的學習過程又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段,這就要求小學的語文老師一定要把握好這一階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本文主要從思維能力的培養所包含的內容入手,介紹了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現狀,以及培養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有效培養思維能力的途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過程;學生;思維能力;培養
一、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所包含的內容
(一)激發思維能力的積極性
在學習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積極性,如果懶于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那就更不會有思維能力提升的可能。要想提高思維能力首先就是要激發思維積極性,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只有學生感興趣了,求知欲上升了,才會主動去思考問題,這種強烈的興趣和獲得知識的積極性,也為他們思維的發展提供好的基礎。
(二)培養思維能力的想象力
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思維的想象力,給學生提供充分想象的空間,不要一味的用常規答案遏制學生對問題答案的想象力。想象力豐富代表學生善于動腦,善于思考,那也是學生思維能力提升的表現,許多科學家例如瓦特不就是看到水開了沖擊壺蓋從而展開的聯想,發明了蒸汽機,所以對思維能力培養就要加強對想象力的訓練。
(三)注重思維能力的批判和探索
對思維能力的批判和探索,這就需要教師要引導學生能夠獨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夠自己剖析自己發現的問題,或者通過教師所設計的有針對性的反思問題,使學生能進一步的思考,一步一步的推理出問題的答案。在這一過程教師應盡可能的少講,用啟發去引導他們不斷發現問題,這種獨立發現知識和掌握知識的關鍵就在于學會運用這種獲得知識的方法。而獲得知識的方法關鍵一點就在于培養思維的探索能力。
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現狀
(一)教師觀念有待轉變
在少數民族地區,一些學校的教師還是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只是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認為小學語文的學習就是使學生掌握基礎的知識,能夠認字寫字就可以,缺乏對學生獨立思維的培養,忽視了新課改要求的以學生為本的要求。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意識,提供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使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時也要改變一些少數民族地區運用當地語言學習語文的習慣。
(二)師資水平有待提高
師資水平低下,在少數民族地區表現的尤為突出,這些在學校任教的教師大多起點較低,又是本地區土生土長的人,講課不使用普通話或者說普通話不是那么規范,而且主攻專業也并非是語文教育,見識少,經驗也會少,沒有較強的知識積累,沒有給學生提供不斷發展和創新的知識的能力,也常常會有其他學科教師代課的現象,這些表現在教學過程中都是不符合小學語文的教學要求。
(三)教學設備有待完善
教學設備不完善是目前許多學校都面臨的突出問題,更不用說在少數民族地區,有些學校教學設備只是黑板、粉筆、教材,沒有任何輔助教學的教學設備,也沒有輔助上課所需要的教學工具,而對于學生來說,可能除了教材,學校沒有提供任何拓展學生知識的書籍和材料。
三、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在少數民族地區,因為地區不發達,為了擺脫這種不發達就必須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而重視教育事業的第一步就是重視對語文的教育。小學語文不僅教會學生基本的漢字,也教會人們語言的發音,是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現在的小學生都是用自己死記硬背來的知識寫作,沒有自己獨立的思想,缺乏獨立的思考,生搬硬套,這就體現出小學語文的教學是何等的重要,小學語文是基礎,如果基礎沒有學好,又怎么去學習別的知識,如果沒有將小學語文知識活學活用到現實中,那一切就沒有意義了。所以,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將學到的知識轉變為自己的知識,并能靈活運用,那才是最重要的。
四、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途徑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硬件設備
就目前的學校現狀來說,學校應該充分利用現有的師資力量,發揮他們的長處,調動教師參與學習研究的積極性,為他們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同時要不斷引進優秀的教師到學校任教,不斷加大對語文教師的專業培訓,提高語文教師對教材的熟練程度,不斷提高教師形成良好的專業素養。除了要整合教師資源,學校的教學硬件設施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也非常重要,有些地區存在經濟落后,地方偏遠等問題,許多現代技術尚未普及到,這就需要不斷完善學校的硬件設施。
(二)加強引導,鍛煉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教會學生如何獨立的思考問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必經之路就是學生能夠獨立的去想問題。只有學生愿意獨立去思考,才能不斷發現問題,從而進行對問題的探索,而小學的學生又正處在愛玩、愛動的階段,這時語文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孩子們的性格特征,讓學生們去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只是讓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在思考之后要善于啟發,從語文教材的內容出發,指導學生能夠運用課本中的知識點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他們養成獨立自主學習的好方法。另外,為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要不斷提高學生的歸納能力、推理能力和判斷能力。通過鍛煉學生對教材的閱讀和分析能力,能夠有效判斷和歸納教材的重難點,從而加深對教材的理解,也是提高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多種方式教學,善于開發利用課程資源
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應該明白學生是主體,應該摒棄這種老師只在講臺上面教,學生只在講臺下聽的傳統觀念,要善于給學生提供表現自己的舞臺。也要摒棄因為在自己的民族或地區就使用方言授課的思想。在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下,教師要建立新的觀念,在認識到小學語文重要性的前提下,首先要注意自己教學語言的使用,尤其是在少數民族,更應該注重語言的使用,可以將本民族特有的傳統和教材有機的結合起來,開發特有的課程資源,不斷發掘教材中能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畢竟興趣是學生開始獨立思考的第一步。另外,在語文的課堂上不能一味的只用口語講解,在教學設備完善的情況下,也要借助一定的多媒體,這樣的講解會更加生動形象,也更有利于展現出所學內容的結構等,對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等都有一定的幫助。
五、結束語
通過本文以上的論述,影響小學生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就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開發和培養,尤其是在對學生思維開發和培養最關鍵的小學階段,更應該采取有效途徑著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也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鄭杰.基于目標整合的小學語文閱讀研究[J].科學教育,2008(02).
[2] 王建民.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分析、綜合能力的培養[J].成功(教育),2011(09).
[3] 羅俊.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