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亦舒
摘要:隨著我國扶貧工作進入攻堅克難時期,對扶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調動社會力量進行精準扶貧,而且在扶貧方式上更為關注人的素質與能力的提升。本文從技術幫扶的角度出發,進一步探討技術幫扶的意義所在及在精準扶貧中的作用。
關鍵詞:扶貧;技術;幫扶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6-000075-01
我國扶貧工作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經過30年的不懈努力,在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走出貧困方面取得了舉世公認的輝煌成就。隨著扶貧工作的不斷深入,扶貧進入攻堅階段,需要調動更為廣泛的社會力量、采取更為有效的多種方式、擴展更為便捷的多種途徑,有針對性地打好扶貧攻堅戰。在扶貧由“粗放”走向“精準”、從“輸血”變為“造血”的過程中,技術幫扶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技術幫扶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技術幫扶深受貧困地區和貧困戶的歡迎,各地政府每年派出各方面的專家、投入大量的資金實施技術幫扶工作,進一步提高勞動者的技能水平,為脫貧提供技術支撐。
(一)促進扶貧由“粗放”走向“精準”,提高扶貧的針對性
在扶貧工作中,曾經一度對貧困地區和貧困戶采取“大水漫灌”的粗放幫扶方式,扶助的內容基本統一、方式一致,缺乏對每一個地區和每一個貧困戶的詳細調查和致貧因素的完整分析,幫扶缺乏針對性。
2013年11月,習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做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從此,“精準扶貧”成為扶貧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也成為社會各界熱議的關鍵詞。
技術幫扶源于貧困地區和貧困戶的不同需求,在幫扶措施上因地因人而不同,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精準扶貧”。
(二)改變扶貧由“輸血”為“造血”,提高脫貧的內生力
早期的扶貧工作主要是以物質輸送為主,雖然短期內成效顯著,但也有一定的弊端,形成部分地區年年扶貧,年年貧,甚至造成部分貧困戶“等”“靠”“要”思想嚴重,導致“輸血”后又“貧血”情況的發生。經過多年的實踐、反思、總結和改進,當今的扶貧工作,更為注重人本身的扶助,注重知識和技能水平的提高,注重“造血”機能的生成。技術幫扶就是根據現實需求運用而生的一個重要幫扶形式,其立足于人的技能提高,以提高“造血”機能為標志,提高了脫貧的內生力。
二、技術幫扶的主要內容
技術幫扶的主要內容是給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在社會生活和生產實際中以技術指導、技術咨詢、技術培訓等,強調以人為本,以提高技術能力為主,以此加快脫貧致富步伐。
(一)聚焦需求精準幫扶
技術幫扶工作,首先由政府相關部門收集貧困地區和貧困戶的需求信息,并上報上級部門,最后由省級相關部門牽頭組織實施,通過抽調相關工作人員,組建專家團隊,采取“走下去”、“服務上門”的方式,深入貧困地區的田間地頭、鄉村醫院、學校等地,進行技術指導、技術咨詢、技術培訓等。
(二)以技術為支撐促進精神脫貧
精準扶貧的戰略重點是精神脫貧,因為精神貧困是造成貧困的主觀首要因素。眾所周知,人是生產力的決定因素,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精神貧困比物質貧困更可怕,它消磨人的意志和向貧困命運挑戰的精神動力。部分貧困地區經過多年扶持卻依舊貧困,有些甚至在短暫脫貧后又返貧,其根本原因是精神貧困。要徹底擺脫貧困,首先要解決精神脫貧。技術幫扶是精神脫貧的重要力量,通過技術幫扶,使貧困群眾在脫貧的路上走得更穩更好,真正激發他們擺脫貧困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變被動救濟為主動脫貧,提升自主脫貧能力。技術扶貧可以在貧困地區樹立貧困群眾的脫貧信心,幫助貧困戶充分認識到自身優勢的重要性,調動貧困戶的生產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精神上實現脫離貧困。
三、技術幫扶的主要作用
技術幫扶在提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增強脫貧信心、提高技能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一)專家引領增強脫貧信心
在扶貧過程中,大部分貧困群眾總是希望通過自身努力改變貧困面貌,并且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不斷進行著摸索和嘗試,但由于貧困地區的經濟、文化、教育水平相對落后,自身能力水平有限,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辦法,在激烈競爭的社會環境中,面臨著諸多的困難和失敗的考驗,從而導致信心不足。這些人急需在專家的引領下,提高生產和生活的各項技能,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脫貧信心,使他們以更加振奮的精神狀態,自力更生地全力投入到脫貧致富的行列中。
(二)聚焦技術打造人才隊伍
在精準扶貧中,為了提高貧困地區的產業能力和貧困群眾的自助能力,就必須以科學技術作為支撐,要瞄準提高貧困群眾的內生力精準發力。技術幫扶,要在發展經濟的基礎上,向教育、文化、衛生、科技等領域拓展,發揮專家下基層進行技術指導的好經驗、好做法,促進貧困地區群眾拓寬思路、提高技術水平。尤其要加大對貧困地區致富帶頭人的培訓力度,打造一支留得住、懂技術、有能力的人才隊伍。
(三)技術幫扶提高脫貧致富的成效性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想加快地方脫貧致富步伐必須要大力提高科學技術水平。讓貧困群眾掌握更多技能,提高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創造物質財富的能力,這是脫貧致富的長久之計,能夠充分提高脫貧致富的成效性。四、技術幫扶的幾點建議
技術幫扶雖然取得了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還需要不斷的改進和完善。
(一)做好前期需求調研工作
針對性不強是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做好前期需求調研工作顯得極為重要,這是做好技術幫扶的前提條件。首先,可以通過聽取匯報、實地察看扶貧開發項目,走訪貧困地區群眾了解貧困現狀,召集鄉村干部、群眾代表、產業大戶、致富能人和特困群眾開展座談,進行交流,廣泛聽取各方的意見和建議,分析制約貧困地區的主要因素,準確掌握扶貧需求。其次,對需求進行科學分析,制定有針對性的技術幫扶實施方案,以確保幫扶滿足實際需求,取得成效。
(二)建立技術幫扶專家庫
技術幫扶涉及方方面面,需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匯集各方專家智慧、運用各種方法、利用多種渠道進行齊抓共管的系統工程。在專家選派方面,為避免臨時抽調專家,造成選派不合理情況的發生,有必要建立幫扶專家庫,專家庫成員可以實行動態管理,以便與實際需求進行有效對接。
技術幫扶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精準扶貧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給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受到當地群眾的肯定和歡迎。技術幫扶工作在實踐中還需要不斷完善,以便發揮更好的作用。
總之,只要心系貧困地區的群眾,始終以人為本,在技術幫扶方面,送其所需,科學指導,正確引領,就會進一步增強貧困地區群眾的自信心,為精準扶貧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