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帥
摘要: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是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運行具有重要影響。本文主要分析了現階段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現實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農村;養老保險;社會保障
中圖分類號:F842.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6-000087-01
一、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分析
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是為了保障農民在進入老年之后的基本生活,是我國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社會政策,我國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自從建立以來不斷發展和完善,但是現階段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
(一)農村經濟落后,養老保障水平低
由于受到自然條件等原因的制約,我國農村經濟落后,發展緩慢,基礎設施薄弱,農業生產現代化程度低,大部分農民以土地為主要的收入來源,而農業生產又比較容易受到外界自然因素的影響,十分脆弱,使得農業產量和收益不穩定,由于上述條件的制約,有很多農民還在致力于解決溫飽問題,繳納養老保險金就無從談起,以至于大部分農民在進入老年生活之后沒有養老保險的支撐,因此自我保障能力相當有限,造成農村養老保障水平整體偏低,落后的農村經濟制約著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
(二)覆蓋范圍有限,缺乏共濟性
由于地區間發展不平衡,在一些經濟較為落后的農村地區,養老保險制度發展緩慢甚至停止了運行,沒有實現原則上的農村地區養老保險全覆蓋。我國現在實行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大多數都是以縣為單位,但是在一個縣之內,想要把養老保險的負擔在不同的年齡層之中分攤開來確實有很大的難度,最終造成了農村的養老保險在實質上缺乏共濟性。此外,農村中的大部分年輕人紛紛進入城市,使得農村剩余的老年人缺乏養老保障,如此下來,必將對我國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發展不利。
(三)政府投資不足,資金來源渠道單一
由于農民收入普遍不高,養老保險中農民的投入比例就很低,這就會導致農民在他們老年的時候得到的養老保險補償非常少,以至于老年人無法正常生活。現階段我國養老保險資金以個人繳納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予以政策扶持,政府對農村的養老保險資金投資有限,更多的重點集中于政策制定和監督管理上,政府作為社會保障制度實施的主體,沒有為農村的養老保險制度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農民養老保險資金來源渠道單一,這就使得本來經濟發展落后的農村地區養老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四)法制建設不健全,缺乏法律保障
由于我國各個農村地區生產力發展水平有很大差別,所以說很難形成統一有效的法律制度,法律的缺乏也成為制約農村養老保險發展的一大阻礙。1992年,國家出臺了《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自此之后就鮮有相關的法律政策出現。無規矩不成方圓,在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方面,因為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所以使得農村養老保險從資金籌集、運行、監管到制度的規范實施都沒有固定的條框,以至于養老保險制度在農村的推行屢屢出現問題,比如出現資金的挪用、養老金發放不及時等情況。
二、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針對我國現階段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以下解決對策:
(一)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提高養老保障水平
發展農村經濟是解決養老問題的關鍵。首先,政府要出臺相關的法律和政策,對廣大農村地區和農民進行支持,比如說,政府要對農村企業進行資金扶持和稅收減免,鼓勵其發展,這樣既能帶動農村經濟發展,還能解決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提高農民收入,一舉多得。其次,農民是農村的主體,廣大農民應該積極配合政府政策,充分發揮本地區優勢,在農村進行自主創業,發展特色產業。只有農村經濟發展了,農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農民才有剩余的資金去繳納養老保險,這樣才能最終提高農村養老保險水平。
(二)擴大覆蓋范圍,增強共濟性
對廣大農村地區尤其是針對中西部農村地區,政府要大力給予其支持,查漏補缺,爭取使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在農村達到全覆蓋。此外,現有的農村養老保險統籌層次應該逐步提高,從現有的縣級統籌,逐漸升級為市級統籌、省級統籌,提高統籌層次,擴大統籌范圍,這樣會更有利于地區內部的協調,增加地區內的互助共濟性。還有,對于農村戶口的人要制定相關的政策措施,無論是否生活和工作在農村,都要按時履行繳納農村養老保險的義務,爭取做到每個農村地區內代際贍養,增強養老保險的共濟性。
(三)加大財政投資力度,增加資金來源渠道
農村的社會保障制度尤其是養老保險制度,其運行是一項系統性、復雜性的工作,需要政府財政資金的大力支持、集體的有力扶持和廣大農民的積極繳費。農民本身經濟力量十分薄弱,有時無法承擔起養老保險的資金投入,所以政府要加大對農民養老保險繳納的扶持,比如說,政府可以對農民進行分層次補貼,對不同經濟狀況的農民進行差別性補貼。另外,政府應該制定政策提高集體的扶持比例,只有做到多渠道籌資,才能真正減輕農民的負擔,在總體上提高我國農村養老保障水平。
(四)建立法律法規,提高法制水平
首先,國家要根據我國農村地區養老保險制度運行的具體情況出臺法律法規,對相關的問題進行總體上的規定,國家是各項制度實施的主體,其出臺的法律政策具有絕對的穩定性和權威性,良好的制度運行需要強有力的法律來支撐。其次,因為每個農村地區的具體情況都不同,各個地區要以國家出臺的法律為基礎,結合本地區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當地農村養老保險實際情況的政策,各個地區要做到不與國家大政策相沖突而同時又具有地區特色,最終達到全國各地農村都有適合當地的法律政策。
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建設任重而道遠,在未來的道路建設上,我們需要結合歷史和現實,借鑒其他國家成功的經驗,不斷改革和完善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使其在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中發揮出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