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芄
摘要:改革開發以來,中國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制造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更是乘著改革的春風飛速發展。但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以及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制造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努力探詢我國制造業的轉型之路更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6-000362-01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我國經濟突飛猛進。制造業作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行業,它的發展狀況直接影響著我國經濟增長的速度和質量。然而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以及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制造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轉型升級已迫在眉睫。尤其面對當前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制造業的平穩發展對保持我國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的安定更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努力探詢我國制造業的轉型之路更顯得尤為重要。
一、向產業價值鏈高端挺進,構建完整的產業價值鏈
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制造業雖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實際上我們卻一直徘徊在價值鏈低端,利潤微薄。隨著土地、勞動力價格的上漲,我國企業在加工、生產環節建立起的成本優勢不斷縮減。面對當前加劇的國內外競爭壓力,由價值鏈底端向價值鏈高端挺進,努力構建完整的產業價值鏈已刻不容緩。一方面,相比加工制造環節,產品設計、原料采購、物流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終端零售這六大環節才是整條產業鏈里面最有價值,能夠創造出最多利潤的部分,要想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世界市場上分得一杯羹,我國制造企業必須努力控制這六大環節中的一環甚至多環,而不是一味停留在價值低、污染重的底端加工制造環節。另一方面,我國企業也應努力整合產業鏈條,構建完整的產業價值鏈,以提高運營效率與利潤。
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過去30多年,中國制造業大部分是憑借著國家資源的硬實力,依靠成本優勢通過出口以服裝、機電、家電為主的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在世界市場上獲得微薄的利潤。自主創新能力的不足,導致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缺乏核心競爭力。隨著生產成本方面比較優勢的逐漸縮小,企業很難再依靠低成本參與競爭。在這種情況下,加強培養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依靠企業軟實力制勝是我國制造業的唯一出路:
1.要建立產學研緊密聯系的科技創新體系。企業要建立研發中心,根據市場需求及科技發展趨勢,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成為創新的主體。同時積極與科研院所、高校合作,研究開發市場所需的高附加值產品,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科研院所在加強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的基礎上,要用先進的科學理論引導企業自主創新。高校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構建創新型人才教育培訓體系,為中國制造業提供高素質的創新人才。根據企業和市場需求,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培訓,積極創建高職、中職、技工學校,加大在職培訓力度,為中國制造業提供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2.要堅持以“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為基礎,加大自主研發的投入力度。引進技術是縮短差距、節省投資、爭取時間的捷徑,引進先進技術有利于企業更快更好地取得競爭優勢。但引進技術的關鍵在于后期及時有效的消化吸收,從而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再創新。研究開發雖然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過程,但只要實現了產業化,自主知識產權就能為我們帶來數倍、數十倍甚至數百倍的豐厚利潤,知識產權可以說是現代企業競爭的核心。政府和企業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而要從企業長遠發展考慮。政府要加大投入,鼓勵、引導、支持企業自主創新。企業也要積極投入研發資金,在自主開發上下工夫,在消化、吸收、再創新上下工夫,只有不斷的改進和創新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才能創造出企業自身的特色,才能保持企業持久的競爭力。
3.要重視企業軟實力的培養和創新。在這樣一個以客戶為導向的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企業之間的競爭很大一部分都是軟實力上的競爭。企業要通過精準的價值鏈,創新型的商業模式、營銷模式及服務方式,制造差異,以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三、深化融資體制改革,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便利條件
在我國,中小企業憑借其靈活的經營機制,勇于創新的精神,在推進中國工業化進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當前中小企業卻面臨著成本增加,出口需求減少,利潤微薄的困難局面。企業融資困難、資金短缺導致我國一大批中小企業停產或倒閉,大量工人下崗。要想從困難中解救大批中小企業,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就要深化融資體制改革,構建社會化的融資機制,多渠道、多領域地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便利條件。一方面要不斷深化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革,吸引外資、國企、民營等多方面的資本入股,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同時要努力降低中國金融市場的進入門檻,允許民間資本、民營資本進入金融市場,在嚴格審查、規范手續、嚴格監管的基礎上,支持和保護民間、民營金融機構的正常有序發展。
四、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努力縮小區域間差異
我國區域間制造業發展呈現出不均衡的發展態勢且差異趨于不斷擴大,并突出表現為東西部發展差距的擴大。區域間制造業差異不僅是影響地區人均GDP也是影響人均收入差異的決定因素。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區域制造業差距問題,努力縮小區域間差異,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政府職能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西部地區的支持,在財政轉移支付、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實施政策傾斜。同時,也要注重西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西部低勞動力成本、低土地成本、能源豐富等優勢,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另一方面也要努力推動西部產業結構升級,即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源型產業升級,加快西部經濟發展。
近年來“中國制造”的信譽在世界上屢受質疑,“中國制造”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雖然信任危機給中國制造業帶來了許多負面的影響,但它也促使著我們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加大質量監管力度。更讓企業清楚地認識到,僅僅依靠價格優勢已經很難參與市場競爭,企業必須加強自主創新,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努力培養自主品牌,以“中國創造”代替“中國制造”,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