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繪如

摘要:重慶市作為我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直轄市,衛生資源規模已經較大,但相比全國的平均水平,仍有欠缺。本文從醫療衛生機構分布的公平性角度出發進行了研究,通過計算基尼系數來評判其公平性。本文建議加大區域衛生規劃力度,調整醫療衛生機構的分布狀況,并依據衛生領域的現狀推進各類衛生機構的平衡發展。
關鍵詞:衛生設施;配置;效率
中圖分類號:Rl9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6-000494-01
截止2015年底,重慶市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高達兩萬多個,其中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為799、19022個,390個。與2014年比較總數增加962個,其中各部分組成構成均有所提升與發展。由此可知,重慶市衛生資源已經具有較大的規模。但從全國來看,整體的平均水平仍有待提升,衛生資源配置的弊端亟待修正。本文所說的醫療衛生機構是指從衛生行政部門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或從民政、工商行政、機構編制管理部門依法取得法人單位登記證書,為社會提供醫療保健、疾病控制、衛生監督服務或從事醫學科研和醫學在職培訓等工作的單位。
一、重慶市醫療衛生機構數量按人口分布計算的基尼系數
首先按各區縣人均擁有量進行升序排列得到c列,然后利用人口數(A列)和醫療衛生機構數(B列)分別累計得到D列和E列,再利用D列除以總人口數,E列除以總醫療衛生機構數,得到F、G列,最后按照公式計算基尼系數,得到G=0.34。
A—常住人口數(萬)E一累計機構數(個)
B一醫療衛生機構數(個)F—累計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比
c一機構數/每萬人口G—累計機構數占總機構數的百分比
D一累計人口數(萬)
二、重慶市醫療衛生機構數量按地理面積分布計算的基尼系數。
與上文的計算過程類似,首先按照單位面積資源擁有量將各個區、縣升序排列,同表1的c列,然后將面積72/1,和醫療衛生機構數這兩列數據分別累計之后,再分別除以總面積和總醫療衛生機構數,得到最后兩列,最后按公式計算得,G=0.38。
可以看到,醫療衛生機構數量按人口分布計算得到的基尼系數為0.34,在相對公平和相對不公平之間;按地理面積分布計算得到的基尼系數為0.38,為相對不公平。這恰醫療衛生機構在重慶市城鄉之間、不同區域之間的分布不合理,導致其社會屬性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同時表明,包括高精尖醫療設備和高技術衛生人才的更多衛生資源被城市居民占有,導致其衛生資源相對過剩,從而農村居民所占相對不足,除此之外,基礎較差且質量不高也加劇了衛生資源區域發展不均衡。衛生資源不足與浪費的突出體現更是與合理配置衛生資源要求相悖,與農村潛在的龐大的衛生服務市場和繁重的公共衛生服務不相適應。
由于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具有雙重性,即社會屬性和經濟屬性,其中社會屬性表現為醫務工作者發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提升人民的健康水平,經濟屬性表現為按照市場規律患者通過支付費用獲得醫療服務,醫療服務供給方通過提供服務來獲得回報。而醫療服務作為一種外部性明顯的剛性需求,其社會屬性要遠大于經濟屬性。因此,調整醫療衛生機構分布狀況的合理性,加大區域衛生規劃力度迫在眉睫。
隨著區域衛生規劃重要性的不斷加強,政府將其作為對衛生事業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而這也恰恰是區域內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衛生資源的必然要求。政府應重視區域衛生規劃相關工作的實施程序與確保,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及效率,達到衛生資源的合理配置。
首先,針對重慶市都市發達經濟圈、渝西經濟走廊、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區,依據其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制定相應的衛生資源配置標準。其次,針對尤其是渝中區衛生資源高度集中的主城區,逐步采取關、停、并、轉、遷等措施,實現衛生資源向不足的區域轉移。再次,在調整醫療衛生機構地域布局的基礎上,要積極推進人事制度的改革,引導衛生人力資源合理流動。如,可依據工作條件、工資水平、生活待遇以及職位晉升等方面分別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促進人力資源從城市向農村流動,從高級別衛生機構向基層衛生機構流動;同時,可通過醫務人員定期到基層服務方式,改變城市衛生人員相對過剩而農村地區相對匱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