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旻++陳茗芳
【摘 要】區域循環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內容。區域循環經濟有利于實現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區域結構轉型。同時,由于區域循環經濟有著自身的特征,各地區在循環經濟發展的而過程中都會面臨不同的問題。本文從區域循環經濟的內涵及原則入手,著重分析了當前我國區域循環經濟的制約因素,并積極探索了我國區域循環經濟的發展路徑,以促進區域循環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區域循環經濟;發展;路徑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及人們環保意識的提升,循環經濟成為經濟發展的新方向,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在循環經濟發展背景下,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積極與循環經濟相結合,開展區域循環經濟。區域循環經濟有利于實現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區域經濟轉型。因此,區域循環經濟受到我國各地區的高度重視。但是,由于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仍不夠完善等諸多因素,區域循環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仍面臨著一系列問題,需要我們積極探索區域循環經濟的發展路徑。研究我國區域循環經濟發展路徑不僅有利于促進我國區域循環經濟的發展,而且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1.區域循環經濟的內涵
區域循環經濟是在區域經濟發展規律和發展特點的基礎上引入循環經濟原理,進而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區域循環經濟必須立足于區域經濟發展規律,并積極遵循循環經濟的指導。區域循環經濟的發展目標是實現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協調區域經濟的各個系統,進而實現生態化改造。區域循環經濟具有鮮明的區域地方特色,在經濟發展中追求區域整體效益最大化,并努力實現產業結構生態化,促進區域經濟布局協調發展。
2.區域循環經濟的制約因素
2.1缺乏理論支撐
目前,我國關于循環經濟的理論取得了巨大發展。循環經濟理論的發展得益于循環經濟的自身發展和我國政府的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豐富了循環經濟的實踐經驗,促進了經濟學理論的發展,經濟學中關于循環經濟的文獻數量不斷增多,并且循環經濟的研究項目也在逐漸增多。但是,現階段,我國循環經濟的理論發展仍遠遠落后于循環經濟實踐,循環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缺乏完整的經濟學理論基礎論證,導致我國區域循環經濟的發展缺乏理論支撐。甚至,有些學者和企業家對我國區域循環經濟產生懷疑,不利于區域循環經濟的發展。
2.2缺乏激勵機制
首先,企業缺乏循環經濟發展動力,忽視了自身在循環經濟發展中的責任,導致循環經濟發展動力不足。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仍采取傳統的經營模式,忽視了循環經濟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缺乏對循環經濟的重視;其次,我國的環境稅收政策不完善,土地使用稅、資源稅等方面仍存在著很多漏洞,環境稅收效果甚微,不利于資源的循環使用,嚴重阻礙了循環經濟的發展。
2.3缺乏循環體系
當前,我國區域循環經濟的發展仍缺乏完善的循環體系,廢棄物回收利用率較低。首先,廢棄物的源頭分類還沒有實現,很多能夠循環使用的材料被胡亂丟棄,不利于區域循環經濟的發展;其次,廢棄物的回收與利用銜接不足。很多廢氣物存在回收滯后,無法用于商品的再生產,廢棄物利用效率低,嚴重影響了我國區域循環經濟的發展。
2.4政府推動力度不夠
政府在區域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前期的區域循環經濟發展主要依靠政府的推動。雖然,我國政府積極重視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大力開展循環政府。但是部分地方政府對區域循環經濟的落實不足,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出現應付區域循環經濟發展的態度。同時,一些政府部門在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工作松散,態度消極,嚴重影響了我國區域循環經濟的發展。
3.我國區域循環經濟發展路徑
3.1加強政策和法律支持
首先,政府應積極制定區域循環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以提高資源生產率為核心,積極引導消費者轉變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制定區域循環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規定,為區域循環經濟提供政策保障,促進區域循環經濟的發展;其次,政府應積極完善區域循環經濟的法律法規,用法律方式規定區域循環經濟的發展方式,健全區域循環經濟的法律監督機制,構建完善的循環經濟法律體系,增強循環經濟法律體系的完整性和全面性,為區域循環經濟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3.2采取區域差異宏觀策略
目前,我國區域循環經濟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進步,但是,由于我國區域間的經濟發展水平、資源量、環境承載力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導致我國各區域在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為促進區域循環經濟的發展,我們應采取差異性宏觀戰略。地方政府應針對本區域循環經濟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采取適合本區域循環經濟發展的措施,解決本區域循環經濟發展中存在的資源問題和環境問題,促進區域循環經濟的發展。同時,區域間應實現優勢互補,充分發揮各區域的優勢,形成經濟發展合力,進而促進我國循環經濟發展。
3.3優化產業結構
首先。區域循環經濟發展應采用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調整工業產業結構,使工業產業結構朝生態化方向發展。同時,相關部門應積極鼓勵工業產業的技術創新,在工業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電子信息和生物工程技術,提高產業的附加值,進而促進區域循環經濟的發展;其次,區域循環經濟應積極重視現代農業的發展,促進現代農業朝著綠色、高效、生態化方向發展;最后,區域循環經濟的發展應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以區域文化和旅游資源為中心,擴大現代服務業的市場占有率,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3.4鼓勵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是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支撐,因此,在區域循環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應積極鼓勵技術創新。首先,相關部門應積極引進技術人才,進行高新技術的研發,大力發展資源替代技術、資源節約技術、能量利用技術、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等高新技術,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資源循環利用,進而推動區域循環經濟發展。同時,區域循環經濟發展應加強企業與科研部門的合作,使企業為科研部門的技術研究提供資金支持,加快科技研發,促進區域循環經濟發展。
3.5引導公眾參與
首先,相關部門應積極引導公眾轉變經濟發展觀念,加強對區域循環經濟的宣傳,使人們認識到經濟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的重要性,樹立循環經濟意識,轉變公眾的消費掛念,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其次,政府先關部門可以通過開展政府報告、循環經濟講座等方式,加強區域循環經濟的宣傳。同時,政府還可以利用電視廣播、新聞媒體、廣告等途徑開展區域循環經濟宣傳,加強公眾對區域循環經濟的了解,并引導公眾積極參與區域循環經濟的發展。
4.小結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環保意識的提升,區域循環經濟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區域循環經濟能夠有效促進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我國經濟轉型。但是,由于我國區域循環經濟發展正處于起步階段,缺乏豐富的經驗。區域循環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缺乏理論支撐、缺乏激勵機制、缺乏循環體系。同時,政府對區域循環經濟的推動力度仍然不夠。為促進區域循環經濟的發展,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政策和法律支持,采取區域差異宏觀測硫,優化區域產業機構,積極鼓勵技術創新并引導公眾參與區域經濟發展。探索我國區域循環經濟發展路徑對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轉型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小健.基于灰色關聯度法的河北省市域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實證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13(23).
[2] 李勇,徐建剛,尹海偉,王寶強.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山東省產業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10(06).
[3] 劉毅,汪波.基于循環經濟制造企業綠色營銷渠道構建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3).
作者簡介:
孫旻(1985-),男,上海人,碩士,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經濟管理。
陳茗芳(1984-),女,江西新建人,碩士,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