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武生 楊春霞 王巖 薛宴
2015年3月,筆者學校接受了省教科院下達的項目學習實驗任務,英語學科的實驗課題由高一年級英語組承擔。我們經歷了從茫然到清晰,體會了實踐中的酸甜苦辣,享受了實驗成功后的激動和鼓舞。項目學習讓我們又多了嶄新的體驗。
一、學習理論尋找依據
盡管項目學習在國外已經有了一整套成熟的理論和操作方法,但對于習慣于課堂教學的我們而言,它還是一件十分新鮮又充滿挑戰的事。
經過理論學習,我們對項目學習的概念有了初步理解:
項目學習源于杜威的“做中學”理念。杜威(1897)主張:“教師的目的并不是在學校強加給學生某種思想或者強制形成某種習慣,而是作為參與成員選擇性地對學生施以影響,并且幫助學生對這種影響做出正確反應。”因此,杜威堅信:“那些具有表現力和建設性的活動是人際互動的核心。”
之后的教育研究者們對此理論發揚光大,演變出一種新的教育方法,稱之為“項目學習”。馬克漢姆(2011)將項目學習描述為:“所謂項目學習就是學用結合。學生不僅學會知識和課程核心內容,而且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取得重要成果。”他還說:“項目學習的學生利用數字技術,獲得高質量的合作成果。項目學習關注學生的教育,而不只是指定的課程。學生因此獲得諸多無形的財富,比如:動力、熱情、創新精神、認同感和靈活性。”
通過翻閱大量的項目學習案例,我們對項目學習有了更加具體的認識。我們認識到:
項目學習的核心思想是:
1。學中做、做中學,學用結合。
2.自主、自覺,以學生為活動主體和中心。
3.合作、探究、創新,培養新時代能力。
項目學習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是:
1.以落實學科知識、技能為目標,在實際活動中運用、拓展、深化、發散所學知識和技能。
2.自始至終圍繞一個驅動性問題,循序漸進,逐步深化。
3.活動過程中檢驗、修正,活動結束后反思、總結。
4.形成項目成果并向公眾展示。
項目學習的活動形式為:
1。單科或跨學科。
2.全班活動、小組活動或個人活動。
3.室內活動或戶外活動。
4.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5.分工負責,互助合作。
鑒于此,我們把這次項目學習的實驗目標確定為三個方面:
1.嘗試一種新的教學方法。
集模塊整合、學科交叉、學生實踐于一體,觀察學生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對學科知識的落實和拓展效果;觀察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的非智力品質,如合作意識和態度、自覺自主精神、社會交往能力、情感興趣等。
2.學科方面。
語言知識目標:在實踐活動中,熟練運用近期學過的英語詞匯、句型、語法。
語言技能目標:有效地利用網絡媒體獲取和處理英語信息;用英文書寫有關活動的摘要、征文、報告等;用英語進行有關話題的演講。
3.社會交往方面。
在自我規劃、自我管理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做事能力。
在團隊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在規定的社會交往活動中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基于任務的驅動和理論的指導,我們滿懷信心地開始了項目學習的嘗試,同時也帶著一種希望:我們通過實踐,能夠為教學改革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前沿數據,為符合時代要求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信度較高的參考依據。
二、開始實踐摸索前行
(一)確定路線,成立團隊。
為了讓大家對英語學科項目學習活動過程一目了然,初步形成整體印象,我們繪制了左下方的項目學習活動路徑圖,根據下列路徑圖,依次開展工作。
1.組織項目團隊。
由英語教研組牽頭,我們分別組建了兩支團隊,教師團隊和學生團隊。教師團隊4人,他們的任務是指導、幫助學生進行項目活動。學生團隊12人,隊員從各班推薦,條件是參與熱情高、語言能力強。
2.鎖定項目主題。
項目主題生成背景:學校啟動項目學習的時候,高一年級正在學習外研社教材必修3 Moule3“TheViolence of Nature”。我們發現之前學習的模塊內容和之后幾周要學的內容均屬于環境和自然災害方面的系列話題。于是,教師團隊決定將幾個模塊整合成一個大的話題,從更高層面引導學生對特定話題進行學習和思考,最終將項目方向定位為:自然和人類的關系“The RelationshipBetween Nature and Human Being”。
項目方向確定之后,我們開始縮小范圍,商討具有典型意義的活動主題。
環境問題是近些年來全社會關注度很高的話題。當時我們考慮到,我國在2015年1月1日剛剛頒布了史上最嚴厲的《環境保護法》,龍城太原將在2015年加大治理環境污染的力度。
關注環境、保護環境成為社會賦予每一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讓學生切人環境問題有特殊的教育意義。
我們想通過這次項目學習傳遞給學生這樣的思想:
人類與自然息息相關。如果人類破壞自然,自然反過來也會損害人類的生活。從小要學會關注環境,對環境負責,對社會負責。
為此,我們考慮以環境污染和環境保護為背景創設一個現實的有意義的具有挑戰性的項目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引導學生有效地利用各種可利用的資源完成項目中設計的相互聯系的任務。在濃縮聚焦話題的過程中,“龍城霧霾”逐步走進了我們的視線。
考慮龍城霧霾有如下幾個理由:
1.霧霾屬于代表性的污染現象之一,和人們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
2.把霧霾作為切入點,透過這個自然現象揭示自然和人類的本質關系。
3.聚焦霧霾使話題具體化,可操作性強,更能夠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4.濃縮一個較小的具體的主題可以在預設時間內達成預期的三個實驗目的。
最后,我們將項目學習的題目擬定為“走出龍城霧霾”。
(二)圈定項目目標、實施方案及任務標準。
項目學生團隊一經成立,便是一切活動的主體。草擬計劃、確定時間表和路線圖、小組分工、計劃調整、任務審查評價、反思總結等,每個環節都召開項目團隊會議共同討論決定。學生在商討項目議題時,集思廣益,積極熱情,體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自主。
1.預設項目目標。
學生團隊最終確定的項目目標是:
(1)寫一份太原市霧霾調查報告(中英文)。
(2)寫一份寫給太原市民的環保倡議書(中英文)。
(3)組織“走出龍城霧霾”英語演講比賽(英文)。
(4)組織“我對地球說句英語”的年級活動(英文)。
(5)組織“走出龍城霧霾”征文活動(英文)。
(6)組織“環境詞匯與環境保護句子集錦”年級活動(英文)。
(7)建立項目動態微信平臺(中英文)。
(8)設立廢舊電池回收站。
(9)設立校園上下學拼車平臺。
(10)組織廢舊紙板羽毛球大賽。
2.制訂實施方案。
設計項目實施方案是一項大工程,耗時耗力,頗費思考。
教師團隊建議學生團隊在設計項目方案時,遵循下面幾項原則:
(1)將任務分化成幾個相互關聯、相對獨立的階段。
(2)根據總任務劃分任務完成時間表。
(3)根據任務特點規劃任務實施路線圖。
(4)設定任務檢驗標準。
(5)根據隊員優勢進行任務分工。
(6)設立協調員,溝通、協調各小組的工作。
經過數次討論,實施方案最后敲定:
第一階段:立項和組織形成階段。
確定項目目標之后,項目組成員本著自愿并發揮個人優勢的原則自行組合,各小組成員做好分工。分為:調查報告組、倡議起草組、活動宣傳組、微信平臺組。
第二階段:工作準備階段。
分解項目任務之后,項目小組開始分層、分階段制作計劃表。計劃內容包括:任務、完成標準、責任人、完成時間、完成方式、任務評估、任務完善、反思總結等條目。
第三階段:計劃實施階段。
具體到每一個任務小組或者個人,都必須嚴格按照子計劃,著手實施任務,并定期向團隊報告進程。
第四階段:任務收尾階段。
本階段各組成員做好收尾工作,為任務展示做好一切準備。
第五階段:成果展示階段。
這是項目與公眾見面、接受公眾檢驗的階段,也是項目成果接受社會評價的階段。它涉及到計劃、組織、溝通、宣傳等各個方面的能力和策略,需要指導教師和項目組學生的集體參與。
3.規定任務標準。
教師團隊建議學生團隊制訂規范的任務執行標準,做到系統化、文字化,操作性強。
經過認真討論,學生團隊分別從活動過程、項目任務、學生表現等方面制訂了一系列操作性較強的項目標準。
關于活動過程,他們設計了三個評價表:
(1)“英語項目學習——龍城霧霾”小組合作學習評價表。
(2)“英語項目學習——龍城霧霾”項目成員表現評價表。
(3)“英語項目學習——龍城霧霾”小組任務檢測評價表。
關于項目成果,他們設計了四個評價標準表:
(1)“走出龍城霧霾”調查報告的格式和要求。
(2)英語口語演講質量要求。
(3)“走出龍城霧霾”征文要求。
(4)微信平臺建設要求。
(三)取得的項目成果
各組學生積極參與、認真做事,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項目調查組。他們先后到圖書館查閱資料,走進街道問卷調查,發放了數百份調查表,得到了不少可信的一手資料。從太原市霧霾的歷史淵源、目前的嚴重程度、市民所持態度、政府采取的措施、未來發展趨勢等方面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同時通過網絡信息,了解了國外類似城市的污染歷史,以及治污對策、發展現狀。他們還親自走訪了太原市環保局局長,遞交了“寫給環保局局長的一封信”,了解了太原市防止霧霾等污染的政策措施。太原市環保局對學生的行為表示積極肯定,回復了一份數千字的長信,態度十分懇切。
調查組經過幾次易稿,最后形成一份頗具分量的中英文調查報告。報告格式規范、有理有據、內容充實,提出的建議角度新穎、中肯得體。
這份調查報告全文刊登在2015年9月的《英語周報》上。
2。倡議起草組。這個小組在全校范圍內發出三個倡議,分別是:設立廢舊電池回收站、設立校園上下學拼車平臺、組織廢舊紙板羽毛球大賽。他們表現出較強的組織領導能力。他們把廢舊電池回收站設在學校餐廳門口,引起了廣大師生的關注。他們組織的廢舊紙板羽毛球大賽吸引了眾多學生參與。遺憾的是,上下學拼車平臺因為許多家長擔心自己孩子的安全問題而沒有建立起來,否則,學校大門前的每日擁堵現象可以得到緩解,同時也能減輕校園附近的污染。
3。活動宣傳組。該小組組織了“走出龍城霧霾”英語演講比賽。參賽選手準備認真、口語流利,不僅鍛煉了口才,而且宣傳了環保知識。他們在高一年級各班組織了“1 want tosay to the earth…”的活動,一共收到數百份關于環保的英語語錄、口號、文圖,作品設計講究、書寫規整。他們還組織了“走出龍城霧霾”學生英語征文活動,各班學生積極響應。經過認真篩選,先后有十多篇征文刊登在《英語周報》的專題版面上。
4。微信平臺組。微信平臺組利用所掌握的電腦技術,建立了一個動態微信平臺,跟蹤項目進展情況,同步宣傳項目活動,收到了很好的社會效果,眾多家長、學生紛紛點贊。
三、總結項目反思得失
1.總結實驗項目。
項目性學習實驗結束之后,教師團隊比照預設目標作了認真的分析和總結。
(1)學生方面:就學生成員本身而言,他們無疑經歷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學習過程,無論從學科知識和技能、合作做事,還是對環境的認識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項目組學生在學科方面的表現:
參與項目的學生口語表達水平明顯提升,尤其是在展示匯報會上,學生自信大方、語言從容流利,令與會人員驚嘆不已。在場的英語老師也不由地發出贊嘆:“學生的口語甚至超過了英語老師。”
刊登在《英語周報》上的學生征文,語言流暢、表達清楚、用詞考究、句式規范。學生對寫作任務的重視程度、認真態度,作品效果是課堂作業根本不可企及、不能比擬的。
項目組學生閱讀的英語資料完全超出了我們的預期。他們涉獵范圍很廣,涉及到網站、報刊等多種資源,而且閱讀難度很大、專業性很強。比較課堂里基于得分的短篇閱讀,學生一掃平時的被動,表現得非常熱情、主動,尤其是調查組,他們在對國外城市進行調查時,涉獵了網絡上大量的英文信息,克服了許多語言障礙,真正發揮了英語的工具作用。
做事態度方面:
合作和寬容是團隊工作中的基本品質。項目活動中,學生積極配合、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為順利完成團隊任務營造出理想的人文氛圍。他們吃苦耐勞,中午加班,晚上熬夜,從不抱怨。在對外交往中,他們舉止大方、言語禮貌,受到了接洽方的尊重和信任。
這樣的鍛煉機會,在教室里是很難得到的。
(2)教學教研方面:團隊教師一致認為,將相關模塊整合成一個關聯主題,采取全新的活動方式運用所學知識,從某種意義上突破了課程的束縛,語言習得途徑更加靈活,效果更加實用,特別是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任務針對性強、水平要求高,更能夠快速地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
2.反思項目學習本身。
項目學習實驗結束之后,項目教師團隊認真反思了這個新型的教育模式。大家都覺得理論層面的知識經過實踐熔煉之后,自然會產生一些沉淀的東西,這些沉淀的東西正是其價值所在。
我們看到,在項目學習中,學習過程不再是單純的接受過程,而是成為一個人人參與的創造性實踐活動,學生注重的不單單是最終的結果,而更加關注項目完成的過程。學生在項目實踐過程中,理解和把握課程要求的知識和技能,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和方法。在項目活動中,學生的角色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由以前教師的聆聽者、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項目的直接組織者、參與者、評價者、成就者。他們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來,從最初的活動組織、項目確定到項目的計劃和實施,直至最終形成成果,學生都是第一責任人和執行人。
在整個過程中,根據目標藍本所創設的具有挑戰性的項目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主動地利用各種資源解決項目中獨立而又相互聯系的各種任務,鍛煉了學生對知識的認知能力和轉化能力,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和交際能力,增加了知識,培養了技能,升華了情感。活動中,學生學會了尊重和理解他人,廣泛地接觸到社會各個層面,了解了社會,開闊了視野。
我們發現,成功的項目不僅能促進學生的發展,也會對社會帶來一定的影響。
參與項目的教師能從另一個角度體會到教學的樂趣,在項目活動中與學生共享成功的快樂,師生關系也因此更加融洽。
但是,實驗中,我們也發現:
做一個長達三個多月的項目,學生的熱情很難一以貫之。再加上平時繁重的學習任務,有的時候學生會忙不過來。
在小組合作中,有時會有“隊員疏懶”現象,影響項目的進程和質量。
另外,當項目運行到一定深度的時候,把握學科發散尺度、理清多頭思路,很費周折,往往會出現學科知識落實和活動內容要求之間的沖突,在沒有基本綱要的情況下,指導教師需要審時度勢,整體把控。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
最使人困惑的是小組活動項目如何向班級項目過渡,這始終是讓實驗教師大傷腦筋的事。
3.提出幾點意見或建議。
誠然,在傳統教學模式下負重而行的課堂教學越來越顯示出其缺陷,但是,靈活多變、重視實踐的項目學習能否完全取代傳統的模式,仍需斟酌。
項目學習的推廣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個方面的配套工作,比如課程設計、教材整合、評價適應、考試變革等大動作。身為一線教師,只能在不相適應的大環境中,適當嘗試一種關門實驗,然而,這種實驗的科學意義和存在價值還有待日后評判。
無論如何,項目學習還是像一束光芒,一線教師在迷茫中又有了一條思考出路的線索。只此一條,項目學習的意義就是值得稱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