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芳
《江蘇省義務教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綱要》指出:“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學習活動。”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主題的選擇和確定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一個好的主題將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確保整個活動的持續(xù)開展。何為“好”主題呢?“心動才有行動”,這個主題首先必須讓學生“怦然心動”,甚至讓學生在活動沒有開始之前便“蠢蠢欲動”,這樣才會讓綜合實踐活動因這份“心動”而更加豐富多彩。
一、讓學生“心動”的主題從哪里來?
1.從興趣中來。
人們總是會對與自己愛好相關的事物“心動”,并希望進一步去學習和了解。人們的這種學習是內(nèi)在動機促發(fā)的,有著頑強的意志力,即使面對困難和失敗也會保持一如既往的熱情。因此,從學生的興趣、愛好中尋找相關主題,更容易讓學生參與活動。班級里,悄然興起一陣“魔方”熱,你手里一個,他手里一個,有的互相傳授還原方法,有的PK還原速度。不僅下課玩,上課時手還要放在課桌下盲拼一陣。既然學生如此迷戀魔方,何不以此為主題開展一次研究性學習呢?于是有了“魔方探秘”這一主題活動。若要讓學生的興趣愛好得以健康發(fā)展,教師不能只是進行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給予學生支持和挑戰(zhàn),讓學生深入研究,促使他們更好地學習和發(fā)展。
2.從節(jié)日中來。
春節(jié)、清明、端午、中秋……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很是豐富,節(jié)日中豐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蘊吸引著學生,從節(jié)日活動中尋找令人“心動”的活動主題往往也能拴住學生的心。如,在中秋佳節(jié),開展一個以“月餅總動員”為主題的活動,可以使學生深入了解月餅的歷史、種類,甚至可以讓學生動手來做一做月餅,蘇式的、廣式的,鮮肉餡的、紫薯餡的,想吃哪種做哪種。在中秋佳節(jié)吃上自己親手做的月餅那是多么令人“心動”的事啊!這樣的活動主題,沒有哪個學生會拒絕。
3.從生活中來。
教師發(fā)現(xiàn)蘊藏在學生生活中的問題,并從這些問題出發(fā),去設計綜合實踐活動,通過活動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生活中的問題將會成為具有生命力的鮮活的讓學生“心動”的主題。如,班級中出現(xiàn)作業(yè)拖拉,甚至完不成的現(xiàn)象,就此開展一個以時間管理為主題的活動——“爭當時間的小主人”,通過開展系列活動,幫助學生認識珍惜時間的重要性,掌握節(jié)約時間的方法,學生將在活動中受益,學會合理安排時間。這類來自生活的問題,能產(chǎn)生強烈的真實的任務驅動效應,能使學生意識到他們活動的真實價值,促進他們積極主動地開展活動。
4.從學科中來。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重視知識的跨學科滲透和運用,要求割除學科本位的痼疾,沖破學科知識的藩籬,實現(xiàn)知識的融會貫通。學科領域的知識可以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延伸、綜合、重組與提升。如學習三年級語文課文《恐龍》后,學生對恐龍肯定有很濃厚的探究興趣,此時開展“走進恐龍世界”的綜合實踐活動,進一步了解恐龍生活的時代、恐龍的種類,以及探索恐龍消失之謎,這些肯定能成為學生感興趣的“心動”主題。像這樣,將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打通,使學習內(nèi)容不局限于教材,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開發(fā)、拓展,延伸到現(xiàn)實生活的各個方面,便能生成許多有意思且有意義的活動主題。
5.從社會中來。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是顧憲成題寫在東林書院的對聯(lián)。在如今的信息化社會,我們更不能培養(yǎng)“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呆子,而要引導學生關心時事,關心社會。如當二孩政策來臨,父母們都在討論是否要二孩時,孩子們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呢?他們肯定也有話要說。給孩子話語權,相信這是一個令人“心動”的主題。此時,確定一個“假如媽媽生二胎”的主題活動,可引導學生進行調(diào)查、訪問,然后展開大討論,甚至可以是辯論,學習多方面、多角度看問題,權衡利弊,作為家庭成員,向家長表達自己深思熟慮后的觀點。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鼓勵他們發(fā)表看法,這也是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意識。
選擇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在學生“心動”的基礎上,教師還要進行把關,引導學生思考此活動是否適合大家進行探究,是否在研究能力范圍之內(nèi),是否具有挑戰(zhàn)性和教育性。否則活動可能失去價值,可能半途而廢,也可能勞心勞力卻一無所獲。
二、如何設計一個“靈動”的項目?
找到令人“心動”并能行動的主題,我們就要對此主題進行規(guī)劃和設計,使之成為一個“靈動”的項目。如何進行規(guī)劃和設計呢?下面以“我的游戲我做主”為主題的項目活動為例,來談談項目設計要遵循的一些原則:
1.項目目標要有挑戰(zhàn)性。
在“我的游戲我做主”這一活動中,筆者和學生確立的目標是:編創(chuàng)一個游戲。這個目標對于學生來說是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的,只有掌握好游戲的編創(chuàng)方法,才能使編創(chuàng)游戲成為可能;只有反復實踐,才能確定游戲的可行性;只有廣泛搜集意見和建議才能完善游戲。這樣的活動,學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它就成為一個挑戰(zhàn),成為要“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子,這樣的活動就顯得更有意義。
2.活動對象要提倡自主性。
項目“我的游戲我做主”就彰顯了學生的自主地位。在活動中,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與“志同道合”的同學組成合作小組開展活動。在游戲的編創(chuàng)中,游戲的類型、人數(shù)、規(guī)則、編創(chuàng)的方法等都由學生自主選擇。在編創(chuàng)方法指導時,也要重視學生對學習方法的自主建構,避免機械灌輸。這樣,他們親自觀察、親手設計、親身體驗,發(fā)現(xiàn)問題并努力解決,充分倡導自主,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3.活動地點要突出開放性。
綜合實踐活動強調(diào)學生走出教室,走向社會,在開放的社會生活中進行學習。“我的游戲我做主”活動中,學生在家庭、社區(qū)中訪問親朋好友、長輩鄰居,收集豐富多彩的游戲,為游戲的編創(chuàng)積累素材。編創(chuàng)游戲時,不僅可以和教室里的同學討論,還可以通過網(wǎng)絡社區(qū)與天南地北的伙伴們互相學習。編創(chuàng)出游戲后,和小伙伴們到學校操場、到社區(qū)廣場去體驗新游戲,然后對新游戲進行改進。這樣的學習不再局限于課堂,而是給了學生更為廣闊的天地來大顯身手。
4.研究方式要具有靈活性。
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方式忌單一、死板,應該根據(jù)實際需要靈活運用。在“我的游戲我做主”活動中,要求學生進行各方面的“調(diào)查”,了解各個年齡層的人所喜愛的游戲,然后根據(jù)年齡的需求進行“編創(chuàng)”活動,最后還要通過做游戲讓大家“體驗”游戲的效果。在研究過程中,學習者要動腦思考、用眼觀察、豎耳傾聽、張嘴議論、跑腿調(diào)查、動手制作,調(diào)動各種感官參與活動。
5.活動過程要注重實踐性。
綜合實踐活動強調(diào)實踐,強調(diào)學生的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以實踐來不斷實驗、驗證、修改想象(理論假設),要求在“做”“考察”“實驗”“探究”“設計”“創(chuàng)作”“想象”“反思”“體驗”等一系列富有個性的學習活動中,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我的游戲我做主”項目活動,就要求學生經(jīng)歷“設計——驗證——修改——再設計”的反復實踐過程,通過這種“做中學”,發(fā)展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6.設計步驟要關注生成性。
項目設計要認真考慮活動主題的特點,多角度分析學生活動展開的方向,對學生的活動方法作充分的預設。但活動又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隨時都有可能出現(xiàn)意外的生成。我們要適時敏銳地捕捉和適當?shù)剡\用這些生成,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我的游戲我做主”項目活動中,學生的種種編創(chuàng)游戲方法的設想就是創(chuàng)新的火花,滿腔熱情地鼓勵他們,引導他們選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編創(chuàng),由此活動將會帶來更多的驚喜。
總之,要想讓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走得更遠,參與的程度更深,我們需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教育的有心人,幫助學生尋找能激發(fā)他們研究興趣、欲望的主題,并引導學生精心設計活動項目,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醉心于此,樂此不疲,體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