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新+劉子豪
視覺傳達藝術是一項歷史悠久的藝術。古代視覺傳達大多以裝飾、建筑等形式存在。到了近現代,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視覺傳達才逐漸開始以平面設計的方式呈現在人們的面前。現如今,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亦隨處可以體驗豐富多彩的平面設計所帶來的視覺體驗,平面設計也逐漸成為高校藝術設計院系的熱門專業。對于相關專業的學生而言,充分了解視覺傳達藝術的發展歷史和經典案例,不僅有利于他們對平面設計這一領域進行思考、鉆研,更有助于他們靈感的激發和創作。2014年3月由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王文廣、錢安明、楊永波、陳昊編著的《視覺傳達設計史》一書便在充分整合大量國內外經典圖案的基礎上,對視覺傳達設計的歷史進行了高度的總結和概括。該書具有如下特點:
一、視野宏巨,思路清晰
本書被稱之為第一部立足“古今中外”視角專門描述視覺傳達設計史的著作。視覺傳達藝術不僅僅是平面設計的一種形式,更是視覺上的體驗和審美的享受,包含極高的審美藝術和審美水平。全書按照歷史發展進程,分四章分析了視覺傳達設計的產生發展和歷史演變。第二、四章總結了中國古代和近代視覺傳達設計,指出我國視覺傳達藝術的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文明時期,遠古時期的人類便已經開始建立部落、部族來生活,而且不同的部落之間擁有不同的圖騰來代表他們的身份和地位,這便是早期的視覺傳達藝術。秦漢時期,中華文明逐漸進入輝煌燦爛的新時期,經過漫長的時代發展,歷經魏晉南北朝至近現代,這些承載著民族文化元素和歷史沉淀的圖案已然成為祖先留給后人的寶貴遺產,無論是秦磚漢瓦,還是水墨畫、剪紙、皮影、彩陶等無不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隨著各時代文化的發展,這些圖案反映著人們生活水平和思想意識的進步,從視覺上便給后人以直觀的感受,充分彰顯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第三、五章總結了國外古代和近代視覺傳達設計,指出除了古代中國,古埃及、古代兩河流域、古羅馬和古希臘以及古代美洲、非洲、大洋洲的文明也頗具歷史典范,這些地區均以其獨特的文化發展史形成了風格迥異的人文主義視覺傳達藝術,他們都用色彩和符號記錄并傳承著屬于他們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古代埃及的裝飾風格、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古羅馬的龐貝古城等都是典型的代表。到了近現代時期,隨著工業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到來,生產力和生產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視覺設計逐漸成為一門可以學習教育的課程,在國內外開始日漸崛起并在現代社會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本書關于視覺傳達的歷史介紹條理清晰、內容豐富,不僅涵蓋了我國從古至今的發展歷程,更兼容國外典型文明古國視覺傳達歷史,并以近現代的視覺傳達設計為例闡述了其崛起和發展過程以及對社會帶來的影響。因此,本書在歷史研究上具有極其豐厚的理論基礎,可以讓讀者形成清晰的認知框架,有利于專業知識的深入了解,對當今高校視覺傳達史這一課程的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性和參考性。
二、圖文并茂,可讀性強
除了清晰的研究思路之外,本書另一大重要特色便是全書布局圖文并茂,具有較強的可讀性。關于視覺傳達領域的教學,視覺上的沖擊力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因此相關讀物或教材必須充實圖案素材,才能加深讀者對歷史的認知和對知識的印象。本書中針對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視覺傳達發展狀況均展示了富有代表性和民族象征性的圖案,例如聞名中外的巖畫、風格多變的古埃及裝飾品以及近代中國比較典型的“月份牌”彩繪等,色澤艷麗、富有民族特色的圖案不僅讓人眼前一亮,更讓讀者對這些民族的文化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關于現代視覺傳達設計的論述方面,作者以包豪斯學院這一20世紀最具影響力也最具爭議的藝術學校為例,通過列舉包豪斯學院所設計出的建筑作品來闡釋理論教育和實踐設計的融合性,并指出視覺傳達藝術設計應該建立在科學教育的基礎上,旨在提升人們的審美水平,從而帶給人更高的審美體驗。相比之下,后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作品則具有更加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耐人尋味的深刻內涵,主要張揚的是設計者的個性和充滿豐富想象力的心理世界等。作者選用圖文并茂的論述風格,以圖案貫穿視覺傳達設計發展過程的始終,不僅增強了本書的可讀性,也讓《視覺傳達設計史》一書中的內容在給讀者強大視覺沖擊力的基礎上帶給讀者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視覺傳達藝術是一項意蘊深遠且極具現代色彩的藝術,體現在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要想真正學習到設計的精髓并設計出品位高、觀賞價值強、實用性強的藝術作品,學習并掌握視覺傳達藝術史便是首要任務。《視覺傳達設計史》一書不僅完整地再現了視覺傳達藝術的歷史進程,還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更極具可讀性和實用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設計教材。
(第一作者系重慶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第二作者系重慶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