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郝貴發
摘 要:作者結合鎮江市公路網管理與應急指揮中心的建設,通過分析公路網管理與應急指揮中心的功能設計和實現,對鎮江公路網管理與應急指揮中心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為使鎮江市公路網管理與應急指揮中心建設更趨完善提出了若干建議。
關鍵詞:公路網管理;應急;指揮中心;系統建設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8.080
1 前言
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切實提高政府公共服務和應急保障能力,把“以人為本”理念落實到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使廣大人民群眾從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生命財產安全得到更加有效的保護,是新時期我國政府部門職能的重要發展方向和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部門對構建公共服務與應急保障體系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社會公眾也對政府應對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管理服務水平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在此宏觀背景下,交通運輸部提出了交通要做好“三個服務”的新要求和“更好地為公眾服務”的新價值觀。江蘇省確立了立足“三個服務”,推進“三個轉變”的交通工作新思路?!皹嫿ㄒ匀藶楸镜墓卜张c應急保障體系,努力提升鎮江公路為老百姓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整合公路業務管理資源,提高路網管理能力和公眾服務水平,加快鎮江市公路公共服務與應急保障體系的構建已成為我市公路行業管理部門的新課題和迫切任務。
2 指導思想、建設原則及目標
鎮江市公路網管理與應急指揮中心建設緊緊圍繞江蘇省“公路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和“更好地為公眾服務”的總體目標,立足“三個服務”,推進“三個轉變”,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公路管理與服務應急指揮體系建設為載體,充分整合公路行業管理、服務與應急資源,改造、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加快公共服務和應急保障體系的構建完善,進一步提高公眾服務水平和應急保障能力。方案的設計與建設遵循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結合實際、突出重點,整合資源,落實部門,統一標準,形成體系。根據“大力推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強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建設”的要求,整合信息資源,基于公路視頻會議系統和視頻監控系統,搭建公路管理與服務應急指揮平臺;整合行政管理資源,落實職能明確運行高效的使用部門,建立運行管理機制。通過中心的基礎設施和運行管理建設,建成具有路網監控、應急指揮、信息服務和行政監督等職能的市縣二級公路管理與服務應急指揮中心,實現指揮中心與處置中心、巡查車輛等執行機構聯動,同時與社會資源聯動銜接,逐步完善覆蓋全市路網、服務社會各界的公共服務與應急保障體系,全面提高行業管理、公眾服務和應急保障的能力,確保全市干線公路網運行的安全、高效、暢通、舒適。
3 鎮江公路網管理與應急指揮中心的功能設計與實現
鎮江市公路網管理與應急指揮分中心作為鎮江市公路網管理與應急指揮體系的物理基礎平臺,主要實現以下功能:一是路網信息采集和運行狀況監控,通過整合交通量調查點、收費站、路政養護巡查車輛收集道路交通和道路質量狀況數據,在此基礎上,根據實際需要,逐步在國省干線、橋梁公路合理布設數據采集設備。采集后的數據傳送到數據中心,為路網調度、應急指揮提供第一手資料。二是公路實時圖像監控。依托收費站視頻監控、交通量調查點監控、養護、路政巡查車輛無線監控,并在重點路橋、重點路段合理布設監控點,實現對路網運行狀況的實時監控。三是公路管理養護巡查車輛定位監管:通過運行GPS系統實現定位、監管目標車輛,并可以在突發事件發生后,指揮就近車輛到達現場管控。四是公路執法監督,涉及到收費站、路政執法及超限治理等視頻監控。五是公眾信息服務,主要包括業務查詢、路網信息查詢、管理信息查詢、路網信息發布(WEB、路網情報板)等,對公眾提供各種信息咨詢。六是路網調度與應急指揮,應對公路突發事件,作為應急處置公路突發事件的指揮分中心,與110、120等社會公眾服務機構的聯動等。結合上述功能需求可以歸納出整個中心主在涉及到信息顯示系統、擴聲系統、攝像系統、中控系統、遠程視頻會議系統、信號處理系統等六大系統建設。
3.1 信息顯示系統建設
信息顯示系統主要是顯示路網監控圖像、遠程視頻會議圖像、車載視頻圖像、GIS信息、交通量信息及相關系統統計匯總數據。等離子顯示技術作為一個成熟的技術,具有高亮度、高對比度、高色彩飽和度、高色彩均勻度、長壽命、平均無故障時間短等特點,目前在許多場合都有應用,具有非常好的視覺效果。還具有顯示清晰、可視面積較大、顯示比例可調、色彩艷麗明亮并且機體很?。ㄒ话銥?-10CM)等優點。鎮江公路網管理與應急指揮中心信息顯示系統采用了PDP大屏拼接顯示系統作為主顯示,另配置一套60寸的書寫屏作為輔助顯示系統。主顯示系統采取6*3拼接(5556mm(寬)*1569mm(高)*76mm(厚)),離地1.0米??梢园讶珘ψ鳛榻y一的邏輯屏來顯示高分辨率的系統應用程序,實現全屏顯示和分辨率的疊加,比如顯示超高分辨率的大型完整的GIS電子地圖系統,也可以將整個拼接屏作為18個獨立的顯示單元來顯示,從而滿足了作為調度指揮中心有時需要大畫面高分辨率顯示一幅畫面,有時需要顯示多路視頻圖像的多樣化需求。交互式書寫屏系統將筆輸入技術、觸摸技術、平板顯示技術、網絡技術、辦公教學軟件等多項技術綜合于一體,將傳統的顯示終端提升為功能強大的人機交互設備。在不同尺寸的書寫屏上,根據不同應用,可以實現書寫、批注、繪畫以及電腦操作。通過網絡交互功能,可以實現異地數據和批注內容共享,與遠程音視頻會議系統完美結合。
3.2 擴聲系統建設
擴聲部分是整個音響系統的核心,它在整個系統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除了需要很好的聲音還原以外,它工作的可靠性更是重要,特別是管理服務中心這樣的重要部門。本方案中使用了簡潔的、留有充分余量的設計,以保證它能在長時間的連續工作中仍舊能保證有良好的工作特性。擴聲系統核心采用數字音頻處理器,重點實現以下功能:
(1)輸入至少具有12路話筒/線路通道,輸出至少具有8路通道;
(2)每路話筒/線路輸入上的噪音抑制提供高達15dB的噪音衰減調節;
(3)高度集成化:八個獨立的音頻處理模塊,每個都包含15段濾波器、延遲器和壓縮器,提供精確的音頻配置;
(4)每路麥克風輸入都放置一個回聲消除器以實現分布式回聲消除功能;
(5)在不影響其它預置操作的情況下可以在會議進行中動態地執行32個預置模式選擇;
(6)控制:具有通過RS-232控制音量、調用音頻會議模式的功能;
(7)其它擴聲系統部分,充分考慮聲場覆蓋均勻,安裝美觀,采用吸頂揚聲器,配置3只高性能的有線話筒、2只UHF段頻率的無線手持話筒;配置DVD錄播機,用于播放音頻節目并對現場情況進行記錄。
3.3 攝像系統建設
為了召開遠程視頻會議及路網調度應急指揮時實現雙方視頻的互動,整個鎮江公路網管理與應急指揮中心配置了兩套視頻會議專用智能一體機,一個用于攝取整個指揮中心的全景視頻,一個用于攝取發言者的視頻,通過預置位的設置,將攝取發言者的視頻實現其圖像攝取與音頻發言同步跟蹤。從而充分滿足了在調度指揮過程中的音視頻自動切換。
3.4 中控系統建設
智能控制系統是整個系統的“大腦”,使各個系統、各種設備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充分發揮其特性,并使非專業人員能自如地操作,簡化系統的操作程序,而且即使誤操作也不會對系統造成損害。整個公路網管理與應急指揮中心使用一套集中控制系統,分別對顯示系統,音頻系統、視音頻矩陣、各系統電源、燈光、窗簾、液晶顯示屏連體升降器升降等進行控制,該系統配備無線液晶觸摸屏,方便移動控制。使用中央集中控制系統只需一塊控制面板――――LCD觸摸屏,各種電子設備的控制便盡在掌握。輕輕一按就可以外部環境,如燈光的設定,還可以把來自廣播、DVD、錄像機等的視頻播放和計算機VGA顯示進行自動切換,或對音箱音量、平衡等進行微調控制。
3.5 遠程視頻會議系統建設
本會議系統將無縫融入遠程視頻會議系統,在調度中心區域或會商區域都能同時與省公路局或鎮江市公路管理處下屬養護應急基地實現基于遠程視頻會議的音視頻互動,從而一方面滿足了平時工作中召開遠程視頻會議的需要,另一方面在遇到突發情況時用于省、市、縣三級遠程調度指揮。該遠程視頻會議系統具有先進性、實用性、集成性、可擴展性、便利性、安全性、可靠性和經濟性。該系統將遠端分會場視頻會議圖像接入視頻處理系統,將圖像投入到屏幕墻上,并把會議攝像機采集的會議圖像通過視頻處理系統的矩陣傳回到遠程視屏會議系統的MCU中,通過MCU選擇現場圖像傳輸到分會場。
3.6 信號處理系統建設
信號處理系統主要是矩陣切換器,是公路網管理與應急指揮中心的“神經中樞”,在多信號或多屏幕輸出情況下,可對視頻、音頻、計算機信號輸入輸出進行管理及分配放大。整個系統運行效果的好壞,往往取決于信息處理系統的“神經脈絡”是否通暢?,F有圖像信號源以VGA信號居多,輔以部分AV信號,而信號源輸出也主要是AV信號和VGA信號。因此本次鎮江公路網管理與應急指揮中心配置了一臺AV32*32矩陣、一臺RGB32*32矩陣、用以給PDP拼接屏、DLP拼接屏、書寫屏、液晶電視及遠程視頻會議等諸多設備提供視頻輸出(其中等離子接接屏18路DVI輸出或8路VGA、DLP拼接屏4路DVI或2路VGA、書寫屏1路AV或1路VGA、液晶電視4路AV或4路VGA、遠程視頻會議1路AV或1路VGA)。
4 鎮江公路網管理與應急指揮中心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鎮江公路網管理與應急指揮中心雖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但全市公路網管理與應急指揮體系建設將是一個長期性的工程。系統的設計本著統一規劃,分布實施的原則,為了更好地發揮鎮江公路網管理與應急指揮中心的作用,一方面需要我們繼續加大路網運行監測網絡的建設,另一方面結合運行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需要進行進一步的完善。
(1)由于公路網管理與應急指揮中心僅僅是一個綜合應用管理與調度平臺,目前鎮江市全市重要節點路網視頻監控建設僅20多路、交通量調查點21處,LED情報板1塊、氣象檢測器1套。整個外場數據采集點偏少,信息采集數據的準確性還有待提高,整個信息資源的整合力度也需進一步加強,所有這些問題導致數據匯總與挖掘沒能取得有效突破,進而不能為領導決策提供更好的技術支持。
(2)公路網管理與應急指揮中心建設的目標是要全面提升公路管理水平、提高為公眾的出行服務和應急保障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充分整合公路系統內部資源的同時,要積極做到和當地公安、高速公路、新聞媒體、廣播電臺及氣象等其它社會服務機構的信息共享與互通。由于體制、網絡規劃及安全等諸多方面的原因,這項工作很難進行根本性的推進,從而很難取得很好的社會聯動效應,針對此問題需組織專題研究,需由上級部門牽頭,否則有效資源不能很好地調動。
(3)鎮江市公路網管理與應急指揮中心雖已經建成投入使用,但由于人員計算機應用水平、尤其是基層人員的信息化應用素質等諸多問題的限制,一方面指揮中心向各縣級養護應急基地的延伸進度難以加快,另一方面本級公路網管理與應急指揮中心也沒能充分發揮其功能。
5 結語
鎮江公路網管理與應急指揮中心建設是“構建以人為本的公共服務與應急保障體系,努力提升鎮江公路為老百姓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的一個有力舉措,它的建設并投入運行有效提高了鎮江市在路網監控、應急指揮、信息服務和行政監督等方面的管理水平。但一個全新的系統,它勢必要經過一個從無到有、 再到逐級發展壯大的科學發展過程,這就需要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多提寶貴意見,本文作者在此只是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歡迎更多的技術人員就此展開更多、更好的研究。
參考文獻:
[1]江蘇省交通廳公路局.江蘇省公路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R].
[2]江蘇省交通廳公路局.江蘇省市級公路網管理與應急指揮中心建設指導意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