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世情、國情、黨情在改革開放的持續發展中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然而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協調、不平衡、不可持續問題日益突出,如何根據新的歷史要求,進一步加強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本文從人民政協民主監督的性質、特點作用發揮等方面,揭示了新形勢下人民政協民主監督職能作用的充分發揮的重要性。
【關鍵詞】人民政協;民主監督;作用發揮
權力需要接受監督,“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①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開幕會上說到:“人民政協要切實強化民主監督職能。”習總書記在系列重要講話中也談到:“要加強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完善民主監督的組織領導、權益保障、知情反饋、溝通協調機制”。由此可見,在貫徹落實相關會議精神和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中,進一步加強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職能,發揮人民政協民主監督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一、科學把握民主監督的內涵
民主監督作為非權力性監督,主要是通過提出建議和批評協
助黨和國家機關提高工作效率和改進工作,并不具有法律的約束力和強制性,往往不容易被人們所理解。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職能相對于參政議政與政治協商是比較薄弱的,而我國的民主監督是一種權利監督而非權力監督。
(一)民主監督是群眾監督
群眾監督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凡是公民、社會組織對于權力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都可以包括在內。理論上諸如舉報、信訪、申述、反映問題、提出意見等都是群眾監督的形式,而人民政協民主監督與普通意義上的群眾監督不同在于它是一種有制度為基礎的具有組織性監督的行為。
“總設計師”小平同志對民主監督有認識深刻,他曾嚴厲的指出:“在中國來說,誰有資格犯大錯誤,就是中國共產黨,犯了錯誤影響也最大。”②因此,“對于我們黨來說,更加需要聽取來自各個方面包括各民主黨派的不同意見,需要接受各個方面的監督。”③。“國家機關和人民群眾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對黨的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進行監督,對黨的執政行為進行監督,是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密切聯系的可靠保證。”④小平同志對民主監督的重要性強調過多次,他曾經說過:“由于中國共產黨執掌對國家的領導權,如果失去了有效監督,就可能犯錯誤,為了防止中國共產黨犯錯誤,民主監督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新時期,對于我們黨來說,更加需要聽取來自各個方面包括各民主黨派的不同意見。需要接受各個方面的批評和監督,以利于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克服缺點,減少錯誤。”⑤他指出,“實行群眾監督可以把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并要求,“要有群眾監督制度,讓群眾和黨員監督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凡是搞特權、特殊化,經過批評教育又不改的,人民就有權進行檢舉、控告、彈劾、撤換、罷免,要求他們在經濟上退賠,并使他們受到法律、紀律處分”。⑥
(二)民主監督是政治監督
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下,習總書記指出:“人民政協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政協履行民主監督職能應納入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理能力現代化這個框架下。
我們可以從人民政協民主監督的內涵發現,政協的民主監督是在我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基本政治制度下的以政協組織為載體,以意見、批評、建議為主要形式的一種監督,主要通過政協全體會議、常委會議等會議形式向黨委政府提出議案;委員提案、視察、舉報、大會發言、反映社情民意提出批評建議等多種形式實現民主監督。
二、科學理解人民政協民主監督的特點
人民政協既不是黨委,無領導權;也不是人大,無立法權;更不是政府,無行政權,它所具有的是對領導、立法、行政進行監督的權利,其民主監督具有政治性、組織性、協調性、廣泛性等特點。
(一)鮮明的政治性與組織性
首先,人民政協開展民主監督必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的統一。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的帶領下,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民主監督工作與黨政目標工作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凝聚共識、匯集力量,到達理想信念上的共識,確保道路方向上的一致,增加具體實踐上的協力。其次,人民政協的民主監是在人民政協的活動中,有組織有計劃進行的。它既不是權力機關的監督,也不是行政監督,它所關注的問題一般是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重大問題,監督的過程是按照規定程序進行,建議、意見的提出也是以政協組織或政協委員的名義提出。
(二)天然的廣泛性與協調性
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黨派、團體、民族、階層、各界人士大團結大聯合的組織,與各族各界各階層群眾有天然的聯系,讓民主監督反映體現各黨派團體和各界人士的意見、批評、建議具有空前廣泛的群眾基礎,由此可見,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從所要達到的目標和監督方式來看,大致上是合作協調性的監督,通過合作、團結、聯合、協調、統一來實現民主監督。
(三)明確的建設性與科學性
周恩來同志說過:“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實際上是擴大民主。”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實際上也是廣開言路,讓社會各方面的要求、建議、意見、批評充分反映出來,建設性的促進黨政決策的民主化和工作的改進。而政協委員通常是各階層、各界別、各民族、各團體等在政治上有影響、經濟上有成就、學術上有造詣的人才,都是本領域的專家,他們在行使民主監督職責時提出的建議意見,往往更具有建設性和科學性。
三、充分發揮人民政協民主監督的作用
新形勢、新常態、新時期在團結民主的主題下,進一步發揮人民政協民主監督作用,應做好以下方面:
(一)加強學習,強化意識
一方面,把加強學習與強化對民主監督意識,提高對其重要性的認識結合。這里所講的學習主體主要包括黨政領導、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幾個方面,把學習作為參與民主監督的首要任務,要強化整體意識,對民主監督有全面、清楚、正確的認識,凝聚一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為更好的開展民主監督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在學習的方式、內容、效果上注意轉化。在學習方式上,可以采取專題講座、輔導培訓班、理論研討會等各種形勢,學習相關的政策、方針、制度。在學習內容上,要與時俱進,注重針對性,包括基本理論學習,以及如何開展、怎樣參與民主監督等從社會實踐中學習,既注重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又注意實踐行動的結合。在學習效果上,要注重成果轉化,可以通過公開出版文集、發表文章、資政服務、領導簽批等多種形式讓學習成果充分得到效益,學有所獲。
(二)健全機制,建立制度
建立“兩個層面”。即建立加強黨政領導與政協領導、黨政部門與政協專委會兩個層面的溝通聯系。做到“兩個及時”。即要及時了解情況、通報工作,協商議題;及時反饋意見、建議及辦理情況。
建立公開制度,即普通意義上的信息公開制度,除涉密和有關個人隱私以外的信息,黨務、政務等信息都應及時公開,到達信息公開的剛性約束;建立聽證制度,要針對社會發展的熱點問題、群眾關心的重點問題以政協委員和民主黨派為主,邀請群眾代表參加,能現場答復的問題可以做專項回復,不能現場答復的可以與群眾代表協商回復的具體時間,以保證群眾代表的正當權利;建立發布制度,即情況發布的制度,做到民主監督的持續性與連續性,人民政協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對就社會關注的重點、難點、熱點等問題進行民主監督,將結果集中發布接受社會監督。
(三)強化溝通,發揮合力
一是黨委政府的聯系溝通。明確掌握一個階段內黨委政府的主要工作,以此來確定政協民主監督的方向和重點,避免缺位監督、重復監督。二是民主黨派的聯系溝通。民主黨派主要包括從事文化教育的社會精英、工商企業家、經濟界的高中層人士、醫藥衛生界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科學技術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等,資源豐富,涵蓋全面,要充分利用其組織、人才資源整合內部監督力量。三是政協委員之間的聯系溝通。從個人監督到組織監督,從分散監督到集中監督,集合政協委員之間的力量來實現整合監督。四是新聞媒體的聯系溝通。一方面是傳統媒體,報刊、電視、廣播、戶外等,加強宣傳人民政協的力度,營造有利于民主監督作用發揮的輿論環境;另一方面是新興媒體,在今年5月召開的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強調統戰工作指向“新生代力量”,三方面人士成重點團結對象,其中就包括新媒體中的代表性人士,除了觸摸媒體、手機報、微博、微信、數字網絡等以外,對于新媒體中的代表人士也需要加強聯系團結協調,宣傳正能量,營造積極向上的監督環境。
參考文獻:
[1]張雁.法的精神:上冊[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154.
[2]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06.
[3]李鐵映.論民主,[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264.
[4]王健.近十年關于政協民主監督職能研究綜述[J].新視野,2010(3).
[5]肖春艷.關矛加強政協民主監督職能的思考[J].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1).
[6]齊衛平.人民政協政治監督的重要意義及其實現路徑[J].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6).
[7]習近平.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22(2).
注釋:
① 張雁:《法的精神:上冊》,商務印書館,1961年版,第154頁。
②肖春艷:《關矛加強政協民主監督職能的思考》,《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第60頁。
③肖春艷:《關矛加強政協民主監督職能的思考》,《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第60頁。
④李鐵映:《論民主》,人民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第264頁。
⑤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5頁。
⑥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6頁
作者簡介:
肖瑜(1984-)女,重慶市巴南區委黨校科研部教師、講師;畢業院校:重慶師范大學政治學院;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