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煤礦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社會對于煤礦企業的要求也更為嚴格。為了提高煤礦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工作效率及質量,從而保證煤礦企業全面預算管理處于正常運轉狀態,進而為煤礦企業節約更多成本,便有必要在綜述全面預算管理概念的基礎上,分析煤礦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現狀,就提出具體的管理措施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煤礦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現狀;措施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在社會經濟穩健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煤礦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已取得一定的進步與發展。與此同時,為了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滿足企業生產需求,煤礦企業財務管理的工作重心逐步向全面預算管理轉變。其中,全面預算管理指利用預算手段合理控制、考核、分配企業各部門非財務及財務資源有效協調組織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實現經營目標的管理手段,屬于企業內控管理方法[1]。有資料表明,全面預算管理起源于上個世紀20年代,由發展、協調、計劃逐步向評價、激勵、控制多功能轉變,是綜合性貫徹企業發展戰略的管理工具。鑒于此,本文針對煤礦生產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煤礦生產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現狀
(一)缺乏健全機構
一般說來,企業開展全面預算管理必須組建預算管理委員會,由企業董事會或法定代表人直接領導[2]。然而,從現階段我國煤礦企業全面預算的管理水平來看,仍停留于粗放型階段,一部分煤礦企業忽視預算管理委員會的主體地位,全面預算的執行、審核、編制工作均由預算管理辦公室或財務部門全權負責,管理機構形同虛設,直接影響預算管理的可執行性,少部分煤礦企業缺乏健全的預算管理機制,無法全面開展預算管理工作,無法充分發揮預算管理作用,無法落實預算管理流程,直接影響全面預算管理的工作進度及工作效率。
(二)預算方法單一
為了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滿足日益增長的煤礦生產需求,加快煤礦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模式的變革,增強煤礦企業全面預算的管理水平,具備顯著價值作用。然而,從現階段我國煤礦企業全面預算的管理水平來看,受傳統因素影響較為嚴重,一部分煤礦企業對于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視程度不足,仍沿用傳統預算編制方法,例如:定期預算、增量預算、固定預算等,預算編制手段落后,預算編制方法單一,預算編制效率低下,造成煤礦企業在實際全面預算管理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全面預算管理無法發揮預期效果,造成企業資源浪費。
(三)考評機制不足
全面預算管理的考評機制與預算準確性、預算合理性、預算高效性存在著密切聯系。然而,從現階段我國煤礦企業全面預算的管理水平來看,傳統考評機制以預算管理目標為主制定考評指標再結合考評指標完成進度進行考評得出評分,一旦企業經營業務與預算管理目標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直接影響考評指標的完成進度,間接影響全面預算管理的工作效率,打擊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及主動性[3]。同時,考評指標普遍偏向于財務指標,其他指標的占有率低,例如:安全、質量、生產、認識等管理指標,特別是客戶滿意度的占比例最低,一定程度阻礙企業可持續性發展。
二、煤礦生產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措施
(一)構建組織體系
在實際管理的過程中,煤礦企業主動轉變傳統工作理念,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加大對于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視程度,逐步構建具有企業特色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設立全面預算管理委員會及預算協調委員會等管理機構,由企業董事會或法定代表人直接領導,進一步細化管理機構職責,即審核預算目標、明確預算方向、落實預算流程、下達正式預算、調整預算方案、分析預算執行進度、制定獎懲制度、仲裁預算沖突,落實預算管理流程,即考評、執行、審批、編制、授權,做到“管理側重化、管理高效化”,從根源上認識到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性,便于解決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此外,不斷完善全面預算管理機制,盡可能消除目標下達方與預算執行方間的沖突,促使全面預算管理向程序化、人性化、智能化轉變,有助于完成管理目標,確保工作效率[4]。
(二)豐富編制方法
在實際管理的過程中,煤礦企業主動轉變傳統工作理念,堅持可持續性發展的工作原則,加大對于預算編制的重視程度,積極引進科學的預算編制理念,不斷豐富預算編制方法,彌補傳統預算編制方法的不足,不拘于短期行為及生產領域,以現代化市場經濟條件為切入點,將企業制度、人力資源、管理流程、用戶滿意度、生產質量納入預算編制指標,真實全面反映企業的核心戰略,保持企業管理的先進性及科學性。同時,盡可能選擇全面化預算編制方法,例如:滾動預算編制、零基礎預算編制、彈性預算編制等,特別是彈性預算編制,預算成果科學合理,主要適用于無法準確預估企業生產量的前提下,以成本形態與利潤、成本、業務量間關系為依托預估出彈性生產量完成編制的方法。
(三)完善考評機制
在實際管理的過程中,煤礦企業主動轉變傳統工作理念,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加大對于考評機制的重視程度,以企業發展戰略、企業發展方向、平衡計分理念為依托,不斷完善全面預算管理考評機制,特別是平衡計分理念,著重強調平衡非財務指標及財務指標間關系,重視非財務指標的評估作用,有助于形成具有企業特色的綜合性考評體系,以財務指標為管理目標,以用戶滿意度為核心,以企業生產流程為基礎,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其中,財務指標涉及經濟附加值、投資回報率、現金流量、利潤。
三、結語
通過本文的探究,認識到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規模不斷擴大,煤礦企業的數量不斷增多,煤礦企業生存艱難,社會對于煤礦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提出全新的要求及挑戰。如何有效解決煤礦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現存問題,是煤礦企業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因此,綜述全面預算管理的概念,分析煤礦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現狀,提出具體的管理措施具備顯著價值作用。
參考文獻
[1]賈淑靜.淺議煤礦生產企業全面預算管理[J].財經界(學術版),2014,02:59-60.
[2]胡穎.煤礦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應用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4,12:50-51.
[3]余紅英.淺談企業全面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5,06:29-30.
[4]袁志云.淺談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執行現狀及控制[J].財經界(學術版),2015,18: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