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
摘要:進入21世紀,科技飛速發展,日常生活中需要處理的數據信息量也急劇增加,計算機技術早已廣泛地應用到各行各業,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擁有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已經成為學生培養目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如何培養在校生的這種能力,讓新世紀的學生成為既能掌握自身專業知識,又能熟練掌握計算機應用的復合型人才,成為對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一個研究熱點。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選擇;加強
計算機文化概念的提出是相對于傳統的計算機技術而言的,它強調在重視傳授計算機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必須加強與之相關的包括計算機教育思想和計算機應用意識的培養、職業道德的熏陶、社會責任感和行業規范的灌輸,以培養從業人員或操作使用人員良好的計算機意識,加強全面的計算機文化教育已勢在必行,這不僅是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客觀要求。
一、結合專業特點,合理選擇教學內容
基于計算機基礎課是學生入學第一學期的必修課,而我們的生源基礎水平差異比較大。因此,可采用先實踐后理論的教學模式,先讓學生進機房熟悉一下上機環境,隨后結合各專業學生自身的特點,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不要試圖把知識點介紹的面面俱到,可以在課下提前做好調研分析,在講解相關理論知識的前提下,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最好結合著相關企業中用到的項目化案例,進行項目化章節的講授,同時也可適當地介紹跟本次教學目標相關的內容,以便開拓學生的視野。
二、改進現有機房管理制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學校應加大力度改進實驗室的上機條件,并且改變原來只有老師上課時才能使用機房的管理規定,改為機房全天候開放,讓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隨時去機房練習。并且應該有專門的團隊負責計算機安全保障工作,提高設備的完好率。至于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工作,主要可以通過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方式,把任課教師從繁重的教學工作中解放出來,給其充分的時間和精力提高自己,另外,也可以高新聘請高水平的外聘教授,來提高本校的師資隊伍,進而提升整體的教學水平。
三、分析學生的特點,加強課堂管理
學生正處于青春成長的關鍵期,學習的情緒不穩定,遇到學習困難時,容易產生畏難情緒,有厭學心理的存在,他們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較強的模仿性、獨立性和自尊心,可塑性大,但自我克制能力和毅力較差,喜新、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等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勢必給教師的課堂教學帶來一定的壓力和難度。嚴格的課堂管理是上好一堂課的保證。在教學中,學生時常會出現精神渙散、注意力不集中、搞小動作、說悄悄話等松散行為,這些行為輕則影響學生的聽課狀態,破壞教師的上課效果,嚴重的會導致課堂騷亂,使正常的教學無法進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時刻注意加強課堂管理,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抓住學生思維,使學生與教師時刻保持同步,發現學生有“溜號”行為時,教師要及時提醒,及時教育,并且在授課始終盡其所能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枯燥的知識內容中領略學習樂趣。
四、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能夠自主創新
計算機教學自身的特點不同于其他課程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它的實踐性比較強,采用的教學模式靈活多樣。學生始終是課堂教學的主演,是教學的主體,學生始終在一線操練,碰到的問題越多,就越能激發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活力和激情,所以要有目的地開展創新活動。
五、與時俱進,更新教學手段
計算機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計算機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學生上機的實踐與鉆研。我們應該不能只有課堂教學,在新形勢下,網絡的應用給我們的實驗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平臺。有條件的學校應該有課程的網站,教學中的高層次的需求在網絡中得到了極大的補充。網站的建設包含講義、實驗指導書、網絡課程,還應該包含自學需要的素材庫、試題庫,以及可以開發出考試系統等豐富的教學資源和軟件,它們各自自成體系又相互關聯,各種教學形式互相補充又充分發揮了各自的優勢,滿足了各專業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計算機基礎教學應該是課堂教學、實驗教學、網絡教學三位一體,相互促進,各方面全面培養學生的上機動手能力、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知識綜合運用能力。應強化學生的計算機實踐能力,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深入探索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協作學習等多種先進的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培養。探索各種教學模式混合的新式教學手段。
六、采用項目驅動的方式分層次教學,變學生的被動接受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在知識更迭如此之快的新時代也顯得更加重要。由于學生不同的技能基礎和個體差異,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對難度一般的任務提不起興趣,而基礎較差的學生即使處理簡單的任務也有困難。在教學中對項目劃分層次,給學生提供包含相同知識點和操作原理但難度不同的實踐任務,由學生自主選擇,有利于學生掌握所學知識。應該鼓勵相關企業參與到具體教學設計中,使課程更科學和實用。
總之,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和計算機應用的廣泛普及,使計算機基礎教育越來越重要,同時也為計算機基礎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根據新的形勢增加新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是提高《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水平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張俊玲,劉鴻波.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11):126-128.
[2]沈湘蕓,錢瑛,李其芳.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之我見[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9,5,(21):6004-6005.
[3]高敬媛,姚宏.淺談高職高專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教育.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
[4]張慧.探析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新模式[J].湖南中學物理·教育前沿,2009,(8):33-34.
[5] 張琳.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計算機教育,2009(7):88-90.
[6]王新,孫雷.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J].計算機教育,2008(15):106-107.
[7]方磊.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襄樊學院學報,2008(8):86-89.